王利萍
識字是閱讀與寫作的基礎,多年以來,人們一直在探索如何提高識字教學的效率,而實踐證明,在學習方面,最有價值的財富是一種積極的學習態度,這是達到學習目的最有效的途徑。因此。我認為教學藝術就在于:以喜聞樂見的形式,引導學生達到樂學、會學的理想境界,那么,如何使低年級學生在學習生字時達到這種理想的境界呢?
一、加強課前預習,讓識字成為習慣。
在傳統的識字教學中,教師往往低估了學生對生字的自學能力,以自己講解為主,而忽視了課前預習這一重要環節,我認為只要教師正確指導低年級的學生,也完全有能力將生字預習好,可采用以下預習方式。
(一)自制卡片。具體要求找邊長為八厘米的正方形白紙。正面當作一個大田字格,畫出橫中線,豎中線,把要學的生字先用鉛筆寫在田字格中,檢查無誤后再用彩筆描繪出,用紅筆描偏旁,用黃筆描易錯的地方,用黑筆描其他部分,在制卡的背面練習擴詞造句,不會的先空下,聽課后再寫上去,這樣增強了學習的目的性,使他們逐步學會學習自制卡片,不僅培養了學生認真嚴謹的學習態度,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自編口訣,字謎。這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更有利于學生識字生字,充滿了趣味性,有時學生編的字謎會令老師驚嘆不已,如“迎”單耳撇豎提,坐在車子去迎你,“影”北京的日出,真好看,忽然刮了三股風,濕:作業本被打水濕了?在太陽底下曬。
久而久之,識字便成為習慣,不用老師布置作業,學生會樂意完成作業。
二、創設識字環境,讓識字無處不在
文字作為一種信息載體,充斥于孩子們周圍的環境和日常生活中,商店的名稱、街道的廣告牌、學校的標語、警示牌等,都是孩子們識字的課堂,如果能加以利用并有意創設識字環境,會有效的使學生從無意識狀態轉化為有意識狀態,大大提高識字量。
(一)在班內創設環境,鼓勵學生給班內物品貼上標簽,學生很有興趣,紛紛行動起來,教室變成了漢字的世界,黑板、墻壁、窗戶到處都貼著卡片,此外,黑板一角還設了展示欄,學生可將自己心學校的字寫上去,教會其他同學。
(二)創設家庭識字環境,鼓勵他們給家里的物品貼標簽,并和家人做貼字卡的游戲。
(三)組織識字小分隊,每人留心看學校路旁商店的字,看哪一隊認得字多,找的錯別字多,這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生活,還提高了識字興趣,使識字無處不在。
三、優化課堂教學過程,使學生識字充滿樂趣
在傳統的識字教學中,教師往往將所學的生字進行細致的講解,分析拼讀,分析結構、數筆畫、寫筆順、組詞、說話等每個字都講的細致入微,但一節課學完卻是教師講的費勁,學生學的厭煩,因為大腦無法注意每一件事,所以索然無味,令人厭煩或者單調沉悶的課不能完全被記住,要想提高教學效率,必須優化教學過程。
(一)自學與互學組合,這對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和創造性的學習品質都有好處,在學生自學準備和討論的活動中,養成了一種與他人合作的學習習慣,同時,在認知活動中發展了多項思維和求異思維,在識字教學中,可以這樣操作,先給兩分鐘自學準備時間,要思考哪些字,你有好辦法記住他可以介紹給別人,還有哪些比較難記,需向別人請教,然后小組交流。包括字音、字形、記憶方式、筆順、組詞、說話、難記字的識字方法,最后全班匯報,解決問題,這樣學生基本能將這一課的大部分生字自學掌握,而且將自己的學習成果展現出來,獲得了成功感。
(二)猜字謎活動。學生說自己編的口訣或字謎,或其他識字方法,別的同學猜字謎活動。
(三)電教媒體在識字教學中的運用。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電教媒體走進了課堂,電化教學聲圖、視聽結合,具有新穎性,趣味性,直觀性,能使教學過程達到優化組合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如教學“網”字時電腦出現畫面,小河里一群魚在快樂的游,突然一個漁夫撒下漁網,將魚罩住了,然后將漁網和“網”字同時出現,學生馬上建立聯系,將“網”字記住且印象極深。
四、注重課外延伸,讓識字成為游戲
“孩子們的工作就是游戲”,學習應該是生活中最有趣和最偉大的游戲,如果能使識字在游戲中進行,讓學生認為識字是指非常值得玩的游戲,那么實際效率一定會大大提高。
(一)利用字卡設計游戲:1認字卡,上臺階。認對上一臺階,認錯下一臺階。2找朋友。給字卡找朋友組成詞,或偏旁或熟字卡組成新字。3猜字。后面同學在前面同學的背上寫一個字,前面同學從字卡中找出這個字。
(二)和家人一起猜字謎、帖字卡。
(三)鼓勵學生自編游戲,看誰設計的很好。
總之,兒童學習漢字要盡可能調動全部感官,最大限度集中兒童學習的注意力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通過以上方法,學生會認識大量漢字,能獨立閱讀一般讀物。這樣可以滿足自我表現的欲望,獲得成功,感受到鼓勵,激發學習興趣,從而使識字成為需要,而不是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