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琛
摘要:中國戲曲文化博大精深,擁有幾千年的歷史沉淀,集結了我國的民族文化、民族智慧、民族情感。據統計,我國戲曲共有360多種,結合了音樂、舞蹈、雜技、戲劇、文學等多種藝術為一體的綜合藝術形式,經過人民的創造發展至今。作為21世紀的青年,我們不僅要學習先進文化,同時也要傳承優秀的傳統文化。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融入地方戲曲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藝術,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藝術素養和審美能力,有助于樹立學生的文化自信、培育其深厚的民族情感。
一、新世紀下贛劇的發展現狀
在習近平總書記的領導下,我國政府加大了對傳統文化的宣揚、傳承和保護,也出臺了許多政策和措施來保護傳統文化。關于《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發〔2004〕16號)中提出“進一步推進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豐富校園生活,提高學生藝術修養”的要求,2006年,教育部在高校開展“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此活動展開后,不僅僅是交響音樂會,另外還加入了舞劇、歌劇、昆曲、京劇、民族交響樂等各種形式的高雅藝術,這說明了傳統戲曲已經被政府受到重視。2008年,教育部辦公廳下發《關于開展京劇進中小學課堂試點工作的通知》,這是戲曲進校園的一個開始。隨著京劇進課堂的同時,我國各地優秀的地方戲曲也將會慢慢滲透進人民群眾中去。
2011年,經國務院批準,贛劇入選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江西優秀的戲曲瑰寶得到了保護,這對贛劇的發展來說無疑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很快,2012年南昌市教育局下發《南昌市教育局開展贛劇進中小學課堂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從中選定了10所中小學進行試點,讓贛劇走進課堂,使學生們了解贛劇,了解傳統的文化,了解江西的本土文化。也是進一步的宣揚了贛劇的魅力,以及對它的傳承發展有一定的作用。江西師大文化中心在高校內構建了弋陽腔研究基地,負責贛劇及弋陽腔的研究與傳播工作,并開設贛劇欣賞課程。
二、贛劇發展過程中的問題
在國家政策大力支持傳統戲曲發展的時代下,我們江西的傳統贛劇獲得了又一次重生,但是對于贛劇的傳承和發展來說仍然面臨著許多的問題,贛劇雖然作為江西的傳統劇種,但其在新時代各元文化的沖擊下,對贛劇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阻礙。大眾群體對贛劇熟悉的一部分人還是歸于年齡較大的中老年人,新時代的年輕人以及在校學生,對贛劇的了解可謂是寥寥無幾。第一點,當今時代的發展迅速,網絡發達,各元文化交流多樣化,中小學生和大學生對外來的新鮮事物比較感興趣,對當下的通俗歌曲和快節奏的歐美歌曲比較喜愛。對戲曲并不熱愛,贛劇作為地方戲曲劇種,人們對它的關注更是少之又少。第二點,贛劇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贛劇的內容和形式對于現在的我們來說就稍顯老套了,如果將其老套的教學方式放入中小學課堂,也很難取得想要的效果,因此更難去吸引新時代年輕人去主動學習。第三點,目前嚴重缺乏贛劇相關的專業老師、贛劇演員,很多人相關的贛劇演員和教師由于現實收入不理想而選擇改行等等情況,另外一方面由于贛劇演員匱乏,贛劇活動開展的較少,以至于老百姓了解贛劇的渠道也更少了。第四點,在開展贛劇相關活動的時候,大部分都是直接將贛劇搬上舞臺,沒有考慮到受眾的人群年齡階段不一,很多人對上演贛劇的故事情節并不了解,所以大部分人在欣賞贛劇的過程中,只是簡單的觀看,并沒有投入進去、代入式欣賞,因此不僅沒有產生共鳴,甚至會產生覺得它并無意義的心理狀況。第五點,當今是網絡信息時代,智能手機人人都不離手,電腦更是再尋常不過的物件了,我們沒有充分利用網絡媒介去介紹、宣傳贛劇,沒有讓贛劇真正的進入大眾的視野。
以上是總結并了解認識到贛劇在當今現代傳承發展的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和情況,針對于這些問題我們要采取一定措施和辦法去進行改善贛劇的發展現狀。
三、贛劇走進中小學課堂的措施與辦法
1.贛劇創作文本的豐富化
贛劇文化想要走進中小學課堂,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它的文本故事,如果文本故事足夠吸引中小學生,那么學生學習的興趣將會大大提升,如果只是堅持使用傳統劇本進行傳承,很難引起大部分學生學習贛劇的欲望。對于贛劇的創作文本來說,如果想讓老百姓喜歡,那么 一定是與自身息息相關的,可以在傳統劇目的基礎上進行改編,結合當今的國家形勢、熱點、焦點話題、生活中的故事相結合等等。這樣會與人們群眾以及學生產生一定程度的共鳴,也會對贛劇本身產生一定的民族認同感。
2.培養專業的贛劇教師
想要贛劇進入中小學,那么源頭就是要擁有專業的老師進行教學,才能實現正規統一的教學。培養贛劇教師可以從在大學開設贛劇專業開始,近年來經濟快速發展,許多贛劇演員和與贛劇相關職業都因為各種原因流失,所以我們首先要培養贛劇的相關人才,才能更好地走進中小學課堂。
3.加大政府對贛劇文化的支持
一個國家的發展離不開政府的支持,一個地方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更加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為了讓學生和老百姓都進一步了解并學會欣賞贛劇,政府應該撥款給當地文化局加大開設贛劇相關的活動,在社區、在學校、在藝術活動中心舉辦與贛劇相關的演出,例如贛劇演出、贛劇大師課、贛劇教學等等活動,這也是對贛劇另一種方式的保護和傳承。
4.優化贛劇的曲調
一個事物想要得到發展,它發展的過程一定是需要創新的,而不是保守的。中小學生對于現代通俗音樂比較感興趣,學起來也會更加快速,我們可以適當將贛劇的曲調與現代通俗音樂相結合,例如現代民族聲樂和我國京劇結合的例子就很多,比如《梨花頌》、《故鄉是北京》、《卜算子·詠梅》等等,這些歌曲和戲曲結合之后,深受大眾的喜愛。同樣,將我們的傳統戲曲贛劇與當下年輕人喜歡的通俗音樂相結合,一定會吸引更多的學生來學習贛劇。
5.利用網絡媒介來學習
當今社會離不開網絡,是大數據時代,我們要有效利用網絡這個媒介來學習贛劇。有許多短視頻的平臺,在近幾年非常的盛行。例如抖音這個平臺,可以將贛劇做成有創意的小視頻,發送到短視頻平臺上來吸引大眾的眼球,這也是對贛劇傳播的一種方式。另外,一種新型教育方式的出現—網課,它也可以更好地協助的我們將贛劇走進中小學課堂。我們可以將贛劇的課程錄制成視頻,以課程的形式上傳到網課平臺,以便于孩子們在課后還能繼續對贛劇進行學習和欣賞。
6.在校內開展贛劇相關的活動
現在中小學生的學業任務繁重,平常學校里的課程枯燥無味,如果能在學校展開一些與藝術相關的活動,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還可以進一步發展贛劇。可以在學校開展贛劇的演出、唱贛劇小比賽、贛劇大師課等等一系列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