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黃鵬
一、教材編排與簡要分析
根據整套教材的編寫思路,除了在各領域教學內容中滲透基本的數學思想和方法外,還專門安排數學廣角單元來介紹一些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使學生學習運用這些數學思想方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集合可以簡潔并且精準地表達數學內容,而且在今后的學習中,時常要用維恩圖表示概念之間的聯系。
本單元教材在編排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1、在教學中時常用封閉曲線表示集合,這種圖被稱為維恩圖。這種表示的方法更加直觀、形象,特別是對于解決比較復雜的題目,比如三個及以上的集合的并集與交集,更能顯示出它的優越性。
2、著重關注學生的已有基礎,自主探索與有意義的學習相結合。學生在以前的學習中,已經初步接觸過集合思想,但對于兩個集合間交集的體會并不多。
3、提供豐富多彩的練習內容,有層次的滲透集合思想。本單元有很多題目是來源于學生熟悉的情景,但學生以前可能不是從集合的方面來思考和解決問題。因此,這樣安排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漸漸學會從數學的方面看待身邊的事物。
二、教學內容重構的指導思想
2021年“雙減”教育政策正式開始實施,致力于減輕學生負擔、減輕家長負擔。但減負不等于減質量,在這樣的背景下,課堂的40分鐘就顯得尤為重要,應如何提高課堂效率呢?信息技術告訴了我們答案,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是近代高素質教師的核心素養,讓信息技術與課堂深度結合,例如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學情分析,根據不同的反饋制定不同的教學計劃,還可以利用ppt動畫和手機投屏使課堂更加的生動,更加直觀。所以信息技術是提高課堂效率最主要的方式之一。
三、教學內容重構的預期目標
1、理解意義
集合是指具有相同屬性的事物的全體,例如垃圾分類,有害垃圾是一個集合,可回收垃圾是一個集合等。當一個元素具有兩種不同屬性時,可以用集合的重疊部分表示。
2、掌握知識與技能
通過觀察、呼啦圈游戲、貼姓名貼等活動,感受集合圖產生的過程。能夠借助直觀圖,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現實問題。利用多種方式解決重疊問題,培養學生善于觀察、勤于思考的學習習慣。
四、教學內容重構后的內容規劃
活動一:激趣導入
房間里有兩個爸爸和兩個兒子,卻只有三個人,你知道是為什么嗎?用一個腦筋急轉彎作為導入。
活動指向: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樣設計的目的就是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同時也讓學生在游戲中初步建立對重疊部分的認知。
活動二:數據收集與分析
現場調查本班同學喜歡羽毛球和乒乓球的人數,并用ppt展示統計結果,讓同學觀察總共有幾人,有什么發現?
活動指向:有的學生會將兩項人數直接相加,而更細心的學生會發現,有兩人是重復的,所以不能簡單的相加。這樣的設計從生活出發,能讓學生更快的融入課堂,同時也能讓學生體驗數據收集到數據分析的過程。
活動三:體驗集合產生的過程
用兩個不同顏色的呼啦圈將學生進行分類,左邊的圈表示喜歡羽毛球的,右邊的圈表示喜歡乒乓球的,如何表示既喜歡羽毛球又喜歡乒乓球的學生?
活動指向:一年級時學生學過分類與整理,把據有相同屬性的物體分為一類,但在這里,有兩位同學同時具有兩個屬性,讓學生產生認知沖突,激發學生思考如何表示重復的元素,在活動一中,同學們已初步認識了重疊部分,在這里自然而然會想到把兩個圈重疊在一起,用重疊部分表示。
為了讓學生更清楚的看到,這里使用了手機投屏技術,把重疊部分產生的過程清晰的展現出來,幫助學生突破難點。
活動四:畫一畫
讓學生在紙上嘗試畫一畫,用投影展示學生作品并進行對比,逐步完善集合圖。
活動指向:畫一畫是為了從具體的呼啦圈中抽象出集合圈,構建集合的模型。
活動五:貼一貼
讓學生將自己的姓名貼貼進集合圈里。
活動指向:在畫圖環節,發現有許多學生將重復的元素填進重疊部分兩次,此活動就是為了讓學生知道重復的元素只需填一次即可,突破難點,也為后面探究計算方法奠定基礎。
活動六、探究計算方法
通過四人小組合作交流,歸納總結出如下幾種計算方法:
(1)只喜歡羽毛球的+喜歡乒乓球的=總人數;
(2)喜歡羽毛球的+只喜歡乒乓球的=總人數;
(3)只喜歡羽毛球的+既喜歡羽毛球又喜歡乒乓球的+只喜歡乒乓球的=總人數;
(4)喜歡羽毛球的+喜歡乒乓球的-既喜歡羽毛球又喜歡乒乓球的=總人數。
活動指向:讓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小組合作交流得到總人數的計算方法;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滲透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養成勤于思考的學習習慣。這些方法中比較有難度的是第4種,這種計算方法不好理解,所以在最開始貼姓名貼的時候就讓學生知道重復的只需要一個,還有通過ppt動畫,幫助學生理解。
活動七:梯度練習
1、基礎練習:書本第105頁做一做,第1題。
2、解決問題:
光明小學三(3)班外出野餐,有26個同學準備了食物,有19個同學準備了餐具,有3個同學兩樣都準備了。他們一共有多少人?
3、開放練習:
小明同學的生日快到了,小蘭和小龍都準備了禮物送給小明。小蘭的禮物里有4種文具,小龍的禮物里有3種文具。小明一共可能收到幾種文具?
活動指向:設計了三道有梯度的練習,第一個層次是基礎練習,是前面所學知識的鞏固,第二個層次是一道解決問題,需要學生自己畫出集合圖來解答,鍛煉學生的畫圖能力。第三個層次是一道開放練習,同學們在經過小組合作探究、交流后匯報自己的想法。從簡單應用到開放,這樣的設計不僅能鞏固新知,還能將集合思想與可能性結合來解決問題,從而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
五、教學內容重構的思考
無論采用何種結構進行教學,在教學中都要強調理解為先,突出數學學習的可遷移性,讓數學知識具有“繁殖力”,使數學聯結起來,而不是碎片化的。
教學內容重構之后,摒棄了傳統的照本宣科,充分利用了現代教育技術,例如ppt動畫、手機投屏等。在教學組織形式上,從呼啦圈游戲入手,再從具體的呼啦圈抽象出集合圈;同時注重讓學生小組合作交流,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也可以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同時也注重培養學生的數據分析觀念、運算能力、模型思想及應用意識和創新意識,而這些能力是學生學習數學應達成的重要思維品質和關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