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艷琴
摘 要:文物是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瑰寶,是不可再生的珍稀資源。我國擁有五千年的歷史文明,源遠流長,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先人留下了豐富的珍貴文化遺產。對于身處21世紀的我們來說,保護文化遺產等同于保護和傳承民族文化,對于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與創造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博物館是文物保護的重要場所,肩負著文物保護的重要使命。現階段我國大力促進文物保護工作的開展,文物保護事業取得了較為豐碩的發展成果。文章結合博物館文物保護的意義、現狀進行深入分析,并提出加強博物館文物保護的重要路徑,為實際工作提供參考。
關鍵詞:文物保護;博物館;解決途徑
0 引言
從歷史發展角度來看,人們之所以能夠建立現代化的人類文明,就是依賴從以往的教訓與經驗中汲取源源不斷的營養知識,正是有了那些過去存在并傳承下來的文化遺產,才有了現代文明的高速發展。文物是這些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正是因為文物的存在,我們才能夠站在新時代的角度上窺探千百年前人類的生活,才能夠獲取更多有用的知識、汲取更多有益的思想。文物保護對于延續人類文明、推動人類文明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時代性意義。
1 現階段博物館文物保護所存在的主要問題
1.1 民眾對文物保護存在認知問題
在經濟社會迅速發展中,也迎來了人們對精神文明的追求與向往,這種情況下各類文化事業逐漸受到了人們的廣泛關注。但就文物保護工作來講,民眾對文物保護存在認知問題,這在一定程度上給文物保護工作帶來了顯著的負面影響。
首先,很多民眾普遍缺乏對文物的保護意識,對文物保護有著較為淺薄的認識,錯誤地認為文物保護是政府部門的工作。部分民眾嚴重忽略了文物對歷史傳承的重要影響,未能夠充分意識到保護文物的重要性,沒有在心中形成正確、客觀的文物保護意識,導致實際文物保護工作的開展變得十分困難。
其次,在制度方面,部分地區相關規定、條例明顯缺乏民眾參與的相關條目,更在程序性規定中存在著缺斤少兩的現象,導致實際的可操作性不高。
最后,在文物保護的參與途徑方面,盡管地方政府早已意識到民眾參與對文物保護事業的重要性,但是由于缺乏完善的配套措施、規劃布局方式與民眾參與平臺,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政府信息不透明的問題,人們對文物保護事業的認同感與參與感難以提升,導致實際工作開展變得十分困難。
1.2 過度追求旅游經濟發展忽略文物保護
文物承載著民族的記憶和靈魂,是祖先留給我們的珍貴遺產,敬畏文物、保護文物是我們應盡的責任與義務。開展文物保護工作可以在保護文物的同時讓更多人了解文物所具有的精神價值與藝術價值。然而,在一些地方,為發展當地經濟,旅游經濟逐漸變成常態化現象,甚至個別地區為了滿足部分人群的喜好,在原本古韻淳樸的文物博物館附近建設大型游樂園,導致博物館旅游變得不倫不類。個別地區為了促進經濟發展,不惜破壞、摧毀文物古跡,大肆改建,使文物遺產的本來面目蕩然無存。這些現象已經完全脫離了文物保護的初衷,使珍貴的文物逐漸被轉化為可有可無的城市建設政績,文物本身所應體現出來的尊嚴瞬間瓦解冰消。
2 加強博物館文物保護的主要途徑
從直觀角度上看,經濟發展與文物保護似乎一直以來都存在一定的矛盾,然而站在長期發展的宏觀角度上看,經濟發展與文物保護可以呈現出一種相互依托、相互推進的微妙關系。因為只有不斷發展經濟基礎,文物保護工作才能夠擁有足夠的資金與技術保障,換言之,即文物保護是一個不斷花錢的過程,沒有資金就談不上文物保護。在文物保護工作的推進與落實過程中,在完善制度、加強教育、促進保護工作質量提升的同時,對于地方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提升而言同樣具有十分重要的契機作用。撇開文物的經濟效益不談,就文物的文化內涵價值而言,保護和開發文物可以為城市形象建設、文物品牌的良性應用帶來發展機遇,在促進地方文化品位提升中無疑將起到至關重要的影響作用。
2.1 加強民眾對文物的保護意識
文物保護事業僅依靠政府部門力量是無法取得理想成效的,民眾在這之中同樣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物保護事業更需要公眾參與,在科學統一的文物保護工作中,促進文物保護質量得到更進一步的提升。未成年人是未來社會的繼承人與社會主義事業的接班人,尤其要注意培養未成年人的文物保護意識,這是文物保護事業的重點工作內容。除此之外,文物保護單位、文物主管部門需要從群眾的角度出發解決實際問題,加大對文物保護的宣傳力度,從教育層面減少遺址景區的破壞文物等違法行為。攀爬文物、在文物上雕刻名字等行為的出現,均是有關部門缺乏公眾教育的表現,針對攀爬文物等現象,最好能夠在文物遺址附近豎立“保護文化遺址請勿攀爬”等標志、提醒語,幫助人們規范自身行為,從而有效喚醒民眾的文物保護意識,積極將意識轉化為行動,營造良好的全民文物保護氛圍。
2.2 提高展館文物保護技術水平
在社會進步與科技不斷發展的今天,文物保護工作借助新興科技手段得以不斷完善。博物館需要結合文物的不同類型、性質有針對性地應用不同的保護技術,進一步提高文物保護技術水平。
人才是博物館提高文物保護技術水平的重要前提,博物館應積極吸收和培養高質量人才,通過人才建設實現文物保護的高效率與高質量。建議博物館加大對文物保護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為文物保護事業培養更多優秀的骨干人才,比如可以讓工作人員參加各類學習培訓、外出深造以及專題學習等,為人才提升創造條件。同時要加大對優秀人才的引進力度,積極進行學習與借鑒,對國內外文物保護工作的專業領域進行深入研究,促進自身在文物保護技術上得到有效提升。
博物館需要具備優秀的文物收藏條件,借助新興科技手段為不同類型的文物提供良好、寬敞、適合的收藏環境,使不同文物擁有更為充足的儲存空間,避免空間過于狹小對文物帶來的破壞性作用。還需要在文物統計工作中提升對文物的數字化管理水平,尤其在現階段許多博物館文物數量不斷增加,如果不能夠提高文物藏品數字化管理質量,則非常容易對后期文物接收、取放和檢查帶來非常大的不便。
現階段國內許多博物館已經開展智慧博物館建設工作,對博物館的文物保護工作發揮著重要的技術支持作用。比如,2021年7月,在山西博物院“觀妙入真—永樂宮保護與傳承特展”中,通過3D打印技術為游客復原了豐富精美的壁畫內容,人們還可以借助AR技術通過智能手機觀察壁畫中的不同角色。同時山西博物院還將壁畫人物中的服裝紋飾圖樣做成立體動畫,促進了游客與文物之間的雙向交互。
無獨有偶,首都博物館中同樣引進AR技術,游客手機掃描跪射俑,展品動畫會直接顯示在游客的手機屏幕中,為游客展示跪射俑從出土時的殘缺狀況到不斷修復的整個過程。游客可以在觀看動畫的同時了解文物保護知識,理解保護文物的重要性,進一步提升人們的文物保護意識。可以看到,高科技手段在文物保護工作中的應用,既能夠拉近游客與文物之間的距離,也能夠為文物保護提供更多可能。
2.3 正確對待文物與經濟的關系
對于一個國家和民族來講,文物既是歷史記憶的傳承載體,也體現出民族靈魂、展現出鮮明的文明特征,這是文物的基本性質決定的。
在現代化發展的同時,文物與普通大眾之間的距離逐漸縮小,文物價值也變得更加鮮明。當然,文物價值并不能單純通過金錢來衡量,更多的是精神文明價值。精神文明是現代人類追求的重要目標,而文物本身所體現出來的精神文明價值,本應該是一種十分純粹的價值理念,這種價值理念甚至在某種程度上是中華民族的根源所在,文物保護工作就是要延續中華民族偉大的精神文明。所以在實際文物保護過程中,政府應當出面及時制止對文物的大肆破壞、改造、重建等亂象,加強與相關部門之間的聯系,使文物保護工作得以順利開展,發揮政府在文物保護工作中的監督與指導作用。為了避免地方建筑工程給文物保護工作帶來沖擊,政府相關部門需要盡快出臺相應的文物保護管理條例,使每一項城市建筑工程在審批過程中都要徹底解決與文物保護之間的矛盾關系,正確看待文物保護與地方經濟發展之間的客觀關系,從而迎來文物保護工作的長遠性發展。
2.4 加強博物館事故預防的水平
事故預防水平是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的重要體現,更是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的基礎保障。
為了進一步提高博物館的事故預防水平,首先需要提高博物館的防火水平,尤其需要提高人力預防與技術預防水平。在人力預防方面,需要安排保衛人員進行3班輪流24小時值班,提高人力事故預防水平;在技術預防方面,需要安裝先進的監控設備,做好24小時無死角監控,促進技術事故預防水平的提升。眾所周知,對于許多文物尤其是以木質結構為主的建筑文物來說,火災事故會對它們造成毀滅性打擊,所以博物館需要提高防火技術水平,通過安裝火災監控系統與報警系統,在火災發生的第一時間報警,從而有效預防火災對文物帶來的破壞。還要在防盜竊方面加強重視與關注。近些年偷盜文物的報告雖然不多,但是也需要引起博物館的注意,博物館需要結合安防技術提高防盜竊水平,及時更換技術水平過于落后的安防設備。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避免監控死角尤為重要。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博物館的防雷水平,雷電危害的影響是十分嚴重的,不僅會對文物產生不可逆轉的破壞,更可以引發人員傷亡事故,因此博物館文保單位需要合理使用避雷器材、設備儀器,確保文物不會因為意外雷擊事件受到破壞。
2.5 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由于文物的特殊性質,實際的文物保護工作不可避免地需要大量資金,所以在提高文物保護效率和質量過程中,還要在資金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比如積極爭取政府財政撥款,保證文物保護資金充裕。即使在現在仍有部分地方政府認為對文物保護工作投入資金相當于浪費錢,出現這種觀念的主要原因還是這些政府官員沒有正確認識文物保護的重要性,沒有充分了解文物的重要價值。因此,建議通過立法途徑加大對文物保護的財政投入力度,完善相關政策法規,也可以吸納民間資本的投入。比如,可以建立文物保護社會公益基金,一方面普及文物保護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通過募捐等方式募集更多文物保護資金,使更多熱愛歷史、熱愛文物的公眾有機會參與文物保護工作,為之貢獻力量,這對于推動我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3 結束語
總的來說,我國具有十分豐富的文物,這些文物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了中華民族偉大的靈魂與精神。然而從現階段許多地區的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現狀來看,仍舊存在著諸多問題,實際文物保護工作還需要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孫靜.具有藝術和科學價值的博物館文物保護路徑研究[J].文存閱刊,2020(2):46.
[2]劉勇.具有藝術和科學價值的博物館文物保護研究[J].華章,2012(2):331.
[3]沈曉潔.具有藝術和科學價值的博物館文物保護芻議[J].神州,2013(10):26.
[4]鄭南.論博物館文物保護工作的途徑及意義[J].華章,2012(2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