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岳亞
(河南省南陽市第二人民醫院腫瘤二科 南陽 473003)
直腸癌早期缺乏特異性臨床表現,確診時約有20%的患者發生轉移,即使實施根治性手術治療,術后仍有40%左右的患者復發轉移,5 年生存率較低[1~2]。對于轉移性直腸癌患者的治療臨床首選化療,FOLFIRI 方案較為常見,能促使腫瘤細胞凋亡,拮抗腫瘤細胞紡錘體形成,改善患者病情[3]。因腫瘤細胞存在耐藥現象,單一使用FOLFIRI 方案治療患者無瘤生存期較短,預后欠佳。貝伐珠單抗(BV)屬于重組抗人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單克隆抗體,可結合VEGF,拮抗腫瘤新生血管形成,發揮抗腫瘤作用[4]。本研究分析BV 聯合化療治療轉移性直腸癌患者效果,為后期制定治療方案提供參考?,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于2016 年2 月~2018 年1 月收治的90 例轉移性直腸癌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聯合組和對照組,各45 例。聯合組女10 例,男 35 例;年齡 37~78 歲,平均(46.32±2.10)歲;盆腔轉移15 例,肺轉移12 例,肝轉移27 例,其他9例;黏液癌5 例,腺癌40 例。對照組女13 例,男32例;年齡 35~79 歲,平均(46.25±2.03)歲;盆腔轉移14 例,肺轉移 11 例,肝轉移 29 例,其他 6 例;黏液癌7 例,腺癌38 例。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入組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現代腫瘤學》[6]中轉移性直腸癌診斷標準,經病理檢查確診;年齡≥18歲;預計生存期>3 個月;患者及其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凝血功能正常。排除標準: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精神疾病或認知功能障礙;合并內分泌系統疾病;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過敏體質。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行FOLFIRI 方案化療,第1天靜脈滴注鹽酸伊立替康注射液(國藥準字H20143126)180 mg/m2、注射用亞葉酸鈣(國藥準字H20060198)400 mg/m2、氟尿嘧啶注射液(國藥準字H21024236)400 mg/m2,連續化療 4 個周期,每個周期2 周。聯合組在此基礎上使用BV(國藥準字S20190040) 治療,0.9%氯化鈉溶液 100 ml+BV 1 mg/kg 靜脈滴注,時間控制在 30~60 min,每 2 周給藥1 次,共治療4 次。
1.4 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腫瘤病灶完全消失,維持4 周以上未復發為完全緩解(CR);腫瘤體積縮小≥50%,維持4 周以上未復發為部分緩解(PR);腫瘤體積縮?。?0%,或增大<20%為穩定(SD);腫瘤體積增大≥20%,或無明顯縮小,或出現新的病灶為進展(PD)。治療總有效=CR+PR。(2)采集治療前、治療4 個周期后兩組患者空腹肘靜脈血5 ml,離心取上清液,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測血清環氧化酶-2(COX-2)、VEGF、基質金屬蛋白酶-9(MMP-9)。(3)隨訪 3 年,比較兩組預后情況:生存時間和無疾病進展時間。(4)兩組不良反應(胃腸道反應、骨髓抑制、周圍神經炎、腎功能不全、脫發、肝功能不全等)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21.0 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與對照組相比,聯合組治療總有效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預后情況比較 聯合組生存時間和無疾病進展時間較對照組長,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預后情況比較(月,)

表2 兩組預后情況比較(月,)
組別 n 生存時間 無疾病進展時間對照組聯合組45 45 tP 17.16±2.15 21.32±2.37 8.721 0.000 6.42±1.65 10.24±1.87 10.275 0.000
2.3 兩組腫瘤標志物比較 治療前兩組腫瘤標志物各指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聯合組腫瘤標志物各指標較對照組低(P<0.05)。見表3。
表3 兩組腫瘤標志物比較()

表3 兩組腫瘤標志物比較()
MMP-9(mg/L)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聯合組組別 n COX-2(ng/L)治療前 治療后VEGF(pg/ml)治療前 治療后45 45 tP 726.75±132.65 719.65±131.58 0.255 0.799 428.54±105.39 351.84±93.87 3.646 0.001 433.82±53.64 431.97±52.48 0.165 0.869 345.32±41.26 304.15±30.47 5.385 0.000 308.10±46.32 306.09±45.87 0.207 0.837 242.78±34.15 198.15±28.57 6.724 0.000
2.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例(%)]
直腸癌發生與吸煙、高蛋白飲食、家族性腸息肉密切相關,患者早期無典型性表現,不易受到重視,確診時多已發生轉移,根治手術治療效果欠佳。FOLFIRI 化療方案是治療轉移性直腸癌常用手段,其中伊立替康可經代謝產物SN-38 損傷DNA 單鏈,對腫瘤細胞DNA 復制造成影響,起到抗腫瘤目的;5-氟尿嘧啶可殺傷增殖期腫瘤,尤其S 期細胞,還可抑制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活性,阻止細胞DNA 形成;亞葉酸鈣可提供大量還原性葉酸,增強5-氟尿嘧啶作用[7~8]。諸藥合用可改善機體腫瘤負荷,降低病灶轉移、擴散風險。但單一治療方案臨床緩解率較低,且患者5 年生存率無明顯提高。
BV 可阻礙VEGF 結合血管內皮細胞受體,降低腫瘤血管內皮細胞損傷修復能力,促進腫瘤血管萎縮,致使腫瘤細胞凋亡、壞死,還可對腫瘤細胞核DNA 擴增速度造成影響,致使紡錘體分裂速度減慢,進而有效抑制腫瘤細胞擴散、復制,發揮抗腫瘤作用[9~10]。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聯合組治療總有效率更高,治療后 COX-2、VEGF、MMP-9 水平更低,生存時間和無疾病進展時間較對照組長(P<0.05),兩組各項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提示BV 聯合化療可提高轉移性直腸癌患者臨床療效,降低血清學腫瘤標志物水平,且未增加毒副作用,有利于患者預后。BV 可使腫瘤細胞缺血時間延長,增加對腫瘤細胞器、細胞膜結構的破壞,使腫瘤標志物釋放減少,并可使腫瘤細胞氧化應激性損傷提高,導致腫瘤細胞核DNA 分裂速度減慢,進而抑制腫瘤生長。同時BV 可優化腫瘤組織微血管結構,改善血管通透性、組織密度,提高腫瘤組織對細胞毒藥物攝取率,增強化療效果。
綜上所述,在轉移性直腸癌患者中行BV 聯合化療不會增加毒副作用,并可提高臨床療效,降低腫瘤標志物水平,改善患者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