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
(漯河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二附屬醫院 河南漯河 462300)
車禍、高處墜落傷等高能量損傷是胸腰椎體骨折的主要致傷因素,可導致患者運動和活動能力受限,生活無法自理,致殘、致死風險高。而老年患者由于機體各項機能有所減退及鈣質流失,大多存在骨質疏松癥狀,故致傷因素多為低暴力損傷,如滑倒、跌倒等,且致殘、致死風險進一步提高[1~2]。手術是胸腰椎體骨折的主要治療手段,可有效復位骨折斷端,促進病情恢復,改善患者軀體功能,但患者接受手術后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疼痛,且患者需要長期臥床休養,極易引起下肢深靜脈血栓、感染等并發癥的發生[3~4]。因此,在為胸腰椎體骨折患者實施治療的同時,還需給予相應的護理干預,以促進患者術后恢復,以獲得良性預后。臨床既往對于胸腰椎體骨折患者通常采用常規護理干預,雖可發揮一定的護理效果,但常規護理的干預針對性、全面性不足,患者對疾病相關治療的記憶度較為淺表,護理依從性較弱,護理質量較差,護理滿意度較低。“三性”護理信息支持是采用針對性、連續性和多樣性的方法對護理內容進行優化、改良處理,可更好地傳遞疾病知識和信息,加強患者對疾病護理的重視程度和主觀意識。基于此,本研究對圍術期胸腰椎體骨折患者給予“三性”護理信息支持干預,觀察并分析患者的術后生活質量及并發癥發生情況。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 2017 年 2 月 ~2018 年 7 月我院收治的106 例胸腰椎體骨折患者,隨機分為常規組和三性組,各53 例。常規組男24 例,女29 例;年齡 27~56 歲,平均年齡(35.20±5.66)歲;胸椎骨折26 例,腰椎骨折27 例。三性組男21 例,女性32例;年齡 26~57 歲,平均年齡(35.61±5.20)歲;胸椎骨折24 例,腰椎骨折29 例。兩組一般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 納入標準:胸腰椎體骨折符合相關診斷標準[5];符合手術指征,首次接受手術治療;患者意識正常,可配合研究。排除標準:嚴重重要器官功能障礙;感染或傳染性疾病。
1.3 護理方法 常規組實施常規性護理干預,內容如下:為患者發放疾病知識手冊,提高患者疾病認知;指導患者術后進行常規運動鍛煉和合理飲食。三性組采用圍術期“三性”護理信息支持,內容如下:(1)針對性。采用自制護理信息支持需求表對患者信息獲取期待情況進行評估,需求表內容主要包括疾病、治療、護理及康復等。醫護人員依據實際情況制定護理計劃。護理人員多與患者進行交流溝通,傾聽患者的想法,適時進行心理疏導,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疾病和手術相關知識,尤其強調手術的相關注意事項等,對患者及患者家屬的疑慮進行耐心回答,以減少患者對手術的恐懼、焦躁等負性情緒。(2)連續性。建立入院時、術前、術時、術后康復期、家庭護理指導的連續性護理信息支持體系,并將個性化信息支持策略加入至上述體系。對患者的體溫、心率等生命體征進行密切監測,密切關注患者是否出現寒戰、肢體抖動等情況,如出現異常,及時通知醫生并對癥處理。(3)多樣性。通過多種方式進行護理信息支持,如制作疾病知識圖冊、動畫短片形式講解診療康復知識、團體輔導方式、教學情緒調節內容;護理人員適時與患者家屬進行溝通,使患者家屬更加深入理解疾病和治療等的相關內容,多給予患者支持和鼓勵,對患者保持耐心,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可獲得理想的鎮痛效果;鼓勵并指導患者進行術后功能性活動,如翻身等,有利于促進患者的病情康復;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及喜好制定針對性飲食方案,以綠色食物及粗糧等高纖維食物為主,忌辛辣,戒煙戒酒。兩組患者均于護理5 個月后進行評估。
1.4 評價指標 (1) 采用健康狀況調查簡表(SF-36)[6]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及護理5 個月后的生活質量進行評估,包括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健康狀況、心理健康、情感生活、社會職能及精神健康,每項滿分均為100 分,生活質量越好評分越高。(2)詳細記錄兩組患者出現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感染、骨缺血性壞死、墜積性肺炎。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表示,采用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SF-36 評分對比 護理后,三性組患者SF-36 各維度評分顯著高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患者SF-36 評分對比(分,)

表1 兩組患者SF-36 評分對比(分,)
生理機能 生理職能 軀體疼痛 社會職能 健康狀況 情感生活 精神健康72.68±4.26 63.71±5.48 9.408 0.000 75.61±4.19 62.29±5.33 14.303 0.000 76.82±4.22 64.90±5.11 13.094 0.000 75.49±4.03 62.01±5.23 14.863 0.000 77.44±4.13 65.41±5.18 13.220 0.000 82.34±4.57 71.23±4.08 13.203 0.000 90.30±4.96 81.20±4.11 10.285 0.000
2.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三性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現象顯著低于常規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例(%)]
胸腰椎體骨折是脊柱外科常見的一種疾病,發病后患者表現為劇烈疼痛,伴隨肢體功能受限,嚴重者完全喪失生活能力,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8]。
胸腰椎體骨折手術屬大型手術,時間、難度等都比其他手術更長、更高,患者術后需進行長期的康復訓練,且訓練內容復雜繁多。在長期的康復訓練過程中,患者難免會產生一些問題、疑慮及對疾病、治療知識的渴求等,若不及時解答及護理信息支持缺陷容易導致患者出現抑郁等負性情緒,不配合治療,從而影響術后康復,導致預后效果較差[9]。而圍術期“三性”護理信息支持模式以針對性、連續性、多樣性為核心思想,通過制定針對性護理方案,并根據患者的實際需求給予針對性解答及需求滿足,從而提高護理質量和效果,對患者的病情康復起到促進作用;對患者入院后、術前、術中、術后等多個階段進行連續性護理,進一步提高護理質量;由專業護理人員采用多樣化的方法對患者術后進行護理,如制作疾病治療手冊、制作疾病治療短片等,提高患者及其家屬對疾病和治療知識的認知度,降低患者及家屬因術后長期康復訓練等出現的不良情緒,更有利于患者術后恢復[10]。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三性組SF-36評分高于常規組,且術后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常規組,表明采用圍術期“三性”護理信息支持對胸腰椎體骨折患者進行護理,使患者的生活質量情況得到顯著提升,并發癥發生率也較低。
綜上所述,采用圍術期“三性”護理信息支持對胸腰椎體骨折患者進行護理,可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降低并發癥的發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