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樹云
(河南省正陽縣中醫院皮膚科 正陽 463600)
銀屑病為系統性、復發性、慢性病變,患者可表現為劇烈瘙癢,嚴重影響患者皮膚外觀及生活質量,可累及關節,增加心血管系統疾病、糖尿病、抑郁癥、高脂血癥等疾病的發生風險[1]。具體病因尚不明確,多認為是由遺傳與環境因素共同介導,病情易反復發作,難以根治,給患者帶來巨大的身心壓力[2]。臨床治療主要在于積極改善皮損、控制疾病復發,目前治療手段較多,但仍缺乏經濟有效、安全、適合普通大眾的系統治療藥物。本研究旨在探究消銀顆粒聯合卡泊三醇膏外用治療銀屑病的臨床療效?,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9 年12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100 例銀屑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 例。對照組男20 例,女30 例;年齡 30~55 歲,平均(40.31±2.65)歲;病程4~8 年,平均(6.10±0.47)年;有家族遺傳史 30 例,無家族遺傳史20 例。觀察組男22 例,女28 例;年齡 31~56 歲,平均(40.27±2.37)歲;病程 4~9 年,平均(6.25±0.51)年;有家族遺傳史 33 例,無家族遺傳史17 例。兩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納入標準:符合銀屑病相關診斷標準[3],且為中重度病變,受累面積在3%以上,患者皮膚病生活質量指數在6分以上;中醫主癥:以丘疹、斑丘疹為主,新皮疹不斷出現,疹基底皮膚顏色鮮紅,刮去鱗屑點狀出血;次癥:瘙癢、舌質紅、苔黃、心煩、脈數;年齡18 歲以上;近3 個月內無光化療、光療治療史;近1 個月內無免疫抑制劑、糖皮質激素、維A 酸類藥物用藥史;患者及其家屬知曉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惡性黑色素瘤、皮肌炎等其他皮膚??;伴嚴重感染;計劃3 個月內妊娠或已妊娠或處于哺乳期;對本研究用藥過敏;重要臟器功能異常;酗酒;合并骨髓抑制病變;伴急性消化性潰瘍;存在免疫缺陷。剔除標準:治療期間出現嚴重不良反應者。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西醫治療,甲氨蝶呤片(國藥準字H22022674)頓服,每周1 次,初始劑量為7.5 mg,之后每4 周增加2.5 mg,最高劑量不超過15 mg。定期監測血常規、肝腎功能,同時監測銀屑病面積與嚴重性指數(PASI)評分,若PASI 評分改善75%以上,則每4 周降低劑量2.5 mg。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消銀顆粒聯合卡泊三醇膏外用治療,消銀顆粒(國藥準字Z20000019)100 ml 開水沖服,每次3.5 g,每天3 次,于飯后半小時服用,每4 周為一個療程;卡泊三醇膏(國藥準字H20113541)外用,少量涂于患處皮膚,每天2 次,效果顯著后可適當調整為每天1 次維持治療,每周用藥量不超過100 g。兩組均于治療12 周后觀察療效。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皮損情況評分,采用PASI 量表評估,包括頭面頸、上肢、軀干部、下肢等部位皮損面積、鱗屑程度、浸潤程度、紅斑程度等,分值越高,表明皮損越嚴重。(2)比較兩組中醫證候積分。(3)比較兩組皮損相關細胞因子水平,包括白介素 -2(IL-2)、白介素 -6(IL-6)、白介素 -8(IL-8)、干擾素 -γ(IFN-γ)。(4)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以()表示計量資料,組間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皮損評分及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皮損評分及中醫證候積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皮損評分及中醫證候積分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皮損評分及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

表1 兩組皮損評分及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
中醫證候積分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組別 n PASI 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50 50 tP 20.58±2.61 20.62±2.33 0.080>0.05 5.80±1.30 10.35±1.10 18.892<0.05 7.16±1.22 7.20±1.08 0.173>0.05 2.10±0.72 4.01±0.63 14.116<0.05
2.2 兩組皮損相關細胞因子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 IL-2、IL-6、IL-8、IFN-γ 水平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后,兩組 IL-2、IL-6、IL-8、IFN-γ 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皮損相關細胞因子水平比較()

表2 兩組皮損相關細胞因子水平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IFN-γ(μg/L)治療前治療后時間 組別 n IL-2(pg/ml)IL-6(pg/ml)IL-8(μg/L)觀察組對照組觀察組對照組50 50 50 50 55.67±3.82 56.12±3.35 12.15±2.67#*18.72±2.10*37.40±3.06 37.69±3.78 11.06±2.15#*17.93±1.86*41.79±2.65 42.08±2.78 15.07±1.82#*20.17±1.91*11.35±1.24 11.57±1.63 5.30±0.82#*8.96±0.71*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對照組出現腹瀉4 例,觀察組研究期間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兩組不良反應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
銀屑病為慢性炎癥性皮膚病,主要病理特征為表皮角質形成細胞過度增殖,紅斑基礎上存在丘疹斑塊、上覆鱗屑,斑塊的形成均來自角質細胞增殖,且增殖速度非???,易反復發作,同時伴有劇烈瘙癢,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有研究顯示,癥狀嚴重的患者甚至有自殺意念[4]。此外,伴隨著真皮血管的增生,病灶可形成炎癥微環境,大量炎癥介質進入皮膚,驅動病情進展,啟動多重免疫。細胞因子對維護皮膚免疫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有研究顯示,白介素、干擾素等細胞因子在銀屑病發病機制中占據重要地位,共同參與一系列復雜的免疫過程,IL-2、IL-6、IL-8、IFN-γ 等細胞因子會加劇銀屑病病情[5~6]。銀屑病發病過程復雜,很多藥物均只能達到短期緩解癥狀的效果,臨床還需不斷深入研究靶點,探索更為安全、有效、經濟、便民的治療藥物。
中醫將銀屑病歸屬“干癬、白疕”等范疇,認為“血熱”可能是主要的病發原因,機體日久郁而不散、氣機壅滯不通、壅而化火均可導致“血熱”,若肌膚失養、風熱燥盛、內外之邪相結合可發病。臨床治療應養血潤燥、清熱涼血、祛風止癢。消銀顆粒的主要中藥成分為牡丹皮、地黃、苦參、赤芍、大青葉、金銀花、蟬蛻等。牡丹皮、地黃、苦參、赤芍能清熱涼血;大青葉可清熱解毒、涼血消斑、氣血兩清;金銀花可行氣解郁,清心涼血,調暢情志,治療瘙癢;蟬蛻可宣散透發,透疹止癢,滋陰[7]?,F代藥理研究表明,牡丹皮有效成分為丹皮酚素,可通過阻滯細胞轉化,使細胞生長增殖停止,抑制細胞過度增殖效應,同時還具有保護內皮細胞的作用,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苦參的主要成分為苦參堿,可有效抗炎、鎮痛;大青葉提取物對角質形成細胞增殖也具有明顯抑制作用;蟬蛻能選擇性抑制癌癥細胞增殖,且不影響正常細胞的生長,具有顯著的抗感染、抗氧化、鎮靜止痛等作用。配合外用維生素D 衍生物卡泊三醇膏,抑制角朊細胞增殖并誘導期分化,可增強改善皮損的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兩組皮損評分及中醫證候積分均比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后,兩組 IL-2、IL-6、IL-8、IFN-γ 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對照組出現腹瀉4 例,觀察組研究期間未出現明顯不良反應,兩組不良反應比較差異不顯著(P>0.05)。說明消銀顆粒聯合卡泊三醇膏外用治療銀屑病效果顯著,能改善患者皮損情況,且安全性較好。
綜上所述,消銀顆粒聯合卡泊三醇膏外用可有效增強治療效果,糾正患者皮損增生和分化異常,促進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提高臨床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