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艷冰
(廣東省云浮市新興縣人民醫院兒科 新興 527400)
小兒過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指機體接觸變應原后主要由特異性免疫球蛋白E(IgE)介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臨床主要表現為鼻癢、鼻塞、打噴嚏、流清水樣涕、眼癢、嗅覺減退等,反復發作,不易根治,甚至誘發鼻竇炎、支氣管哮喘、兒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等疾病,對患兒的生活、學習、生長發育均造成一定影響。近年來,中國兒童過敏性鼻炎患病率逐漸上升,成為兒科臨床多發病及高發病。西醫治療方法主要有規避變應原、藥物治療(抗組胺藥物、鼻用激素吸入、抗白三烯藥物、鼻用減充血劑、鼻腔鹽水沖洗)、免疫療法及手術治療等。有研究顯示西醫治療的毒副作用大,遠期復發率較高,不利于患兒長期預后[1~2]。本研究在常規西醫治療基礎上加用六君子湯合蒼耳子散加減治療小兒過敏性鼻炎取得了良好的臨床療效?,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1 月~2020 年2 月我院診治的50 例小兒過敏性鼻炎患兒,按照隨機對照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25 例。觀察組男18例,女 7 例;年齡 3~12 歲,平均年齡(5.12±1.94)歲;病程 1~48 個月,平均病程(9.28±7.19)個月。對照組男16 例,女9 例;年齡1~13 歲,平均年齡(5.40±1.63)歲,病程 2~30 個月,平均病程(9.76±8.58)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符合《變應性鼻炎診斷和治療指南》[3]中過敏性鼻炎的西醫診斷標準,符合國家中醫藥管理局頒布的《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中肺脾氣虛型鼻鼽的中醫診斷標準;(2)無精神障礙疾病;(3)對本研究藥物無過敏;(4)患兒及家屬知情并積極配合本研究。排除標準:(1)合并鼻子缺陷、鼻部畸形等其他鼻部疾?。唬?)近期接受過免疫藥物治療;(3)存在精神類疾??;(4)用藥依從性差;(5)患其他嚴重基礎疾病。
1.3 治療方法
1.3.1 對照組 給予氯雷他定分散片(國藥準字H20060157) 口服,體質量<30 kg 患兒,1 次 /d,5 mg/次,體質量≥30 kg 患兒,1 次 /d,10 mg/次,2 周為一個療程。
1.3.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六君子湯合蒼耳子散加減治療。方劑組成:太子參20 g、茯苓12 g、白術10 g、法半夏6 g、炒蒼耳子8 g、白芷8 g、辛夷8 g、地龍 8 g、廣藿香 8 g、蟬蛻 4 g、陳皮 5 g(根據患兒具體病情、年齡及體質量加減藥味及藥量,采用免煎顆粒,由廣東一方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每天1 劑,分早晚2 次服藥,2 周為一個療程。
1.4 觀察指標 兩組患兒均治療1 個療程后評估療效,隨訪跟蹤3 個月。(1)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癥狀與體征積分,參照《變應性鼻炎的診治原則和推薦方案(2004 年,蘭州)》[5]中癥狀及體征積分標準。(2)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參照《變應性鼻炎的診治原則和推薦方案(2004 年,蘭州)》的療效評定標準[5],根據癥狀和體征計分評定療效,計分方法:(治療前總分-治療后總分)/治療前總分×100%?!?6%為顯效,65%~26%為有效,≤25%為無效。(3)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情況。(4)兩組患兒3 個月內復發情況。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或配對樣本t檢驗,以()表示;計數資料采用獨立標本χ2檢驗或 Fisher 確切概率法,以%表示。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與體征積分比較 治療后,兩組癥狀與體征積分均明顯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與體征積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癥狀與體征積分比較(分,)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組別 n 時間 噴嚏 流涕 鼻塞 鼻癢 體征 總分對照組觀察組25 25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2.04±0.74 1.00±0.76*2.36±0.64 0.52±0.65*#2.52±0.82 1.60±1.16*2.32±0.69 0.68±0.69*#1.76±0.52 1.00±0.82*1.88±0.53 0.52±0.59*#2.12±0.73 1.28±0.89*1.76±0.97 0.52±0.51*#1.84±0.55 1.04±0.94*1.72±0.68 0.28±0.46*#10.28±1.46 5.92±2.91*10.04±1.86 2.52±1.66*#
2.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情況比較[例(%)]
2.4 兩組復發情況比較 隨訪3 個月觀察組復發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復發情況比較[例(%)]
西醫認為小兒過敏性鼻炎病因復雜,與遺傳、體質、環境、飲食、生活方式、情緒心理等有關,多采用抗組胺藥物、鼻用糖皮質激素、抗白三烯藥物治療。氯雷他定是臨床常用的二代抗組胺藥物,是小兒過敏性鼻炎的一線治療藥物,具有起效快、不良反應少等優點,通過抑制鼻黏膜上肥大細胞脫顆粒,改善鼻癢、噴嚏、流涕、眼癢等癥狀,但對改善鼻塞效果有限,長期使用不良反應發生率增高、耐藥性問題突出且遠期復發率高,不利于患兒長期預后。
小兒過敏性鼻炎在中醫學屬“鼻鼽”范疇,多因肺氣虧虛、衛外不固、腠理疏松、風寒之邪侵襲肺衛、肺失通調水道、津液停聚、鼻竅壅塞而致鼻塞、流清涕、鼻癢、噴嚏頻作。肺主一身之氣,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肺氣充實有賴于脾的運化,脾之運化有賴于肺之宣發敷布,精微方能濡養全身。然小兒脾常不足,脾氣虛則無力上輸于肺,則肺氣更易虛,故小兒鼻鼽多由肺脾氣虛所致。江華等[6~9]從辨證統一的角度治療小兒過敏性鼻炎,在西醫常規治療的同時聯合中醫藥治療,取得滿意臨床療效,中西醫聯合治療在長期性和穩定性方面獨具特色。筆者總結各家經驗,在應用氯雷他定基礎上聯合中藥治療小兒過敏性鼻炎,癥狀及體征明顯緩解,復發率明顯降低,療效顯著。方中太子參補氣生津、健脾益肺;茯苓配白術,使水濕除而脾氣健,健脾氣而又運水濕;法半夏長于燥濕化痰,茯苓善于健脾利濕,二藥配用,共奏健脾燥濕化痰之功;辛夷、蒼耳子散風寒、通鼻竅;白芷祛風燥濕、宣通鼻竅,為治療鼻塞之要藥;地龍善走竄入絡、搜風化痰通竅;廣藿香味辛溫,入肺、脾、胃三經,芳香、化濕、通竅;蟬蛻疏風解表,宣肺止癢;陳皮理氣健脾,燥濕化痰。另外,現代藥理學研究表明,太子參、茯苓、白術三者均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調節免疫機制。蒼耳子、辛夷具有抗炎、抗過敏作用。全方共奏健脾益氣、疏風宣肺、通利鼻竅的功效,既能抗過敏、抗炎,又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綜上所述,中西醫結合治療小兒過敏性鼻炎可提高臨床療效,安全性高,復發率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