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小波
(河南省新鄭天佑中醫院新生兒科 新鄭 451100)
支氣管哮喘(BA)是兒科常見病,根據臨床癥狀可分為急性發作期和緩解期,急性發作期伴有氣急、喘息、咳嗽等癥狀,緩解期肺功能恢復至發作前水平,且癥狀消失并持續4 周以上。緩解期BA 雖然癥狀消失,但慢性炎癥反應仍然存在,需要持續用藥控制慢性氣道炎癥,避免急性發作[1~2]。現階段西醫針對緩解期BA 首選糖皮質激素吸入治療,但停藥后易復發,且長期應用存在諸多不良反應。中醫治療BA 歷史悠久,具有豐富的經驗,臨床發現肺脾氣虛型為常見證型,治療關鍵在于健脾益肺。《世醫得效方》記載的玉屏風散具有益氣固表之效。《醫學正傳》記載的六君子湯具有燥濕化痰、補氣健脾之效。鑒于此,本研究對肺脾氣虛型BA 患兒應用玉屏風散合六君子湯治療,觀察治療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選取我院2019 年6 月~2021 年3 月收治的緩解期BA 患兒88 例,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4 例。對照組男26 例,女18 例;年齡3~12 歲,平均年齡(6.48±1.02)歲;體質量 12~40 kg,平均體質量(28.82±4.08)kg;病程 2~18 個月,平均病程(6.18±1.34)個月。觀察組男28 例,女16例;年齡 4~11 歲,平均年齡(6.57±1.10)歲;體質量14~38 kg,平均體質量(29.11±3.97)kg;病程 3~15個月,平均病程(6.44±1.23)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組標準 診斷標準:西醫符合《兒童支氣管哮喘診斷與防治指南(2016 年版)》[3]中的診斷標準。中醫符合《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學》[4]中的診斷標準,咳嗽哮鳴,倦怠無力,自汗,易感冒,食少便溏,舌苔薄白,脈沉細無力。納入標準:年齡3~12 歲;符合上述診斷標準;緩解期有輕度間斷發作,但不超過每2 周1 次;病歷資料完整;患兒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對本研究所使用藥物過敏的患兒;其他系統疾病導致肺功能異常的患兒;重要臟器功能障礙的患兒;配合度差,無法堅持用藥的患兒;合并惡性腫瘤的患兒。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西藥治療,口服孟魯司特鈉片 (注冊證號 H20181187),3~6 歲,4 mg/次;7~12 歲,5 mg/次,1 次 /d;同時吸入布地奈德吸入粉霧劑(注冊證號 H20140421),3~6 歲,60 μg/次;7~12 歲,100 μg/次,2 次 /d。觀察組加用玉屏風散合六君子湯治療,藥方組成:黃芪、黨參、白術、茯苓、陳皮、半夏、防風各9 g,甘草6 g。水煎煮取汁300 ml,分早晚2 次溫服,1 劑/d。兩組均連續治療3 個月。
1.4 觀察指標 (1)血清學指標:于治療前、治療3個月后抽取患兒5 ml 空腹靜脈血,檢測嗜酸性粒細胞計數(EOS)、腫瘤壞死因子 -α(TNF-α)和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2)中醫證候積分:于治療前、治療3 個月后對患兒咳嗽哮鳴、倦怠無力、自汗、食少便溏4 項癥狀進行評估,按照無、輕度、中度、重度分別計 0、1、2、3 分,分值 0~12 分,癥狀越嚴重,評分越高。(3)不良反應:咽喉部刺激、皮疹等。
1.5 療效判定標準 痊愈:中醫證候積分減少≥95%,臨床癥狀、體征基本消失;顯效:中醫證候積分減少70%~94%,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有效:中醫證候積分減少30%~69%,臨床癥狀、體征好轉;無效:未達上述標準。痊愈、顯效、有效之和為總有效。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 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中醫證后積分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

表2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分,)
組別 n對照組觀察組44 44 16.517 20.638 0.000 0.000 t P治療前 治療后 t P 7.12±1.52 6.88±1.48 0.750 0.455 3.06±0.59 2.11±0.40 8.841 0.000
2.3 兩組血清學指標比較 觀察組治療后EOS、TNF-α、IgE 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 3。
表3 兩組血清學指標比較()

表3 兩組血清學指標比較()
IgE(g/L)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觀察組組別 n EOS(×109/L)治療前 治療后TNF-α(μg/L)治療前 治療后44 44 t P 0.38±0.06 0.36±0.05 1.699 0.093 0.31±0.03 0.25±0.02 11.038 0.000 3.46±0.82 3.51±0.79 0.291 0.772 2.19±0.37 1.61±0.48 6.348 0.000 514.39±82.77 516.05±81.06 0.095 0.925 411.72±71.69 328.97±51.68 6.211 0.000
2.4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兩組治療期間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BA 是由肥大細胞、嗜酸性粒細胞等多種炎癥介質介導的慢性氣道變態反應性疾病,故臨床治療以抗炎為首要治療原則。孟魯司特鈉是非激素類抗炎藥,可特異性抑制氣道中半胱氨酰白三烯受體,改善氣道炎癥,控制哮喘發作。布地奈德是具有高效局部抗炎作用的糖皮質激素藥物,通過霧化吸入給藥,可有效控制氣道炎癥[5~6]。然而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兒童BA 中約61.4%患兒經西藥治療后仍出現急性發作,16.3%患兒需住院治療[7]。
中醫學將BA 歸屬于“哮病”的范疇,小兒肺臟嬌嫩,脾常不足,肺虛不能主氣,脾虛不得健運,故臨床以肺脾氣虛型最為常見。中醫學認為,肺主一身之氣,與人體元氣生成密切相關,且肺司呼吸、攝納清氣,為脾臟提供原動力;脾為后天之本,是氣血津液生化之源,且主運化水谷精微,調節肺臟氣機出入升降。肺脾氣虛,則影響肺臟調節氣機和脾臟運化輸布,出現咳嗽、氣急等癥,發為本病[8]。因此,中醫治療BA 應以健脾益肺為基本原則。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EOS、TNF-α、IgE 水平及中醫證候積分低于對照組,兩組治療期間未見明顯不良反應,表明對緩解期肺脾氣虛型BA 患兒應用玉屏風散合六君子湯治療效果確切,可抑制呼吸道炎癥反應,安全可靠。屏風散合六君子湯中黃芪補益肺氣,黨參養血生津、補脾養胃,白術燥濕利水、健脾益氣,茯苓健脾和胃,陳皮燥濕化痰、理氣健脾,半夏燥濕化痰,防風祛風止痛,甘草調和諸藥。全方共奏健脾益肺、燥濕化痰之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陳皮可擴張氣道平滑肌,改善哮喘氣道痙攣;黃芪可改善氣道炎癥,控制哮喘發作;半夏具有鎮咳、祛痰、抗腫瘤等藥理作用[9~10]。在西藥治療緩解期肺脾氣虛型BA 患兒基礎上,加用玉屏風散合六君子湯進行辨證施治,對癥性強,可增強治療效果,減輕呼吸道炎癥反應,緩解臨床癥狀,促進疾病恢復。但本研究未進行遠期隨訪,對于復發率的判斷尚不明確,存在一定不足,今后應增加這方面的研究。綜上所述,在緩解期肺脾氣虛型BA 患兒中應用玉屏風散合六君子湯治療,可抑制呼吸道炎癥反應,緩解臨床癥狀,效果確切,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