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 維
(阿壩職業學院,四川 阿壩州 623200)
眾所周知,職業教育的本質目標就是培養與社會需求和崗位要求相匹配的高精尖、綜合型人才。其在人才培養目標中強調職業導向和綜合應用能力的培養,所以一切學科教學都應以此為核心,體現出重實際應用和重創新實踐的特點。數學作為職業院校的一門基礎性課程,主要擁有兩大教育功能,一是落實素質教育,為學生數學素養發展奠基,二是給學生提供良好的社會實踐理論工具,促使學生能夠運用數學知識來進行專業學習并獲得專業能力提升,所以做好數學教學不管對于職業院校育人效果提升,還是對學生未來發展都極為有利。但在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職業院校數學教學存在著諸多問題,教學效果不盡人意。對此,廣大數學教師應當立足于現有的教學問題,不斷創新教學設計和教學模式,打造數學教學新常態,在提高教學有效性同時,為學生數學素養與綜合能力發展保駕護航。
興趣是學生的良師益友和不竭動力。他們只有在濃厚興趣的推動下才會以更熱情和更飽滿的姿態投身于學習中來,進而獲得更多學習收益。但當前,在持續擴招的背景下,職業院校生源質量也受到嚴重影響。尤其是在高職院校,很多學生數學基礎薄弱且學習能力不足,不但高考數學考試成績不佳(如表1 所示),而且在平時的數學學習中常常困難百出,這也造成他們極容易產生厭惡或畏難情緒,數學學習的決心與信心不足。

表1 某高職學院2019 級學生數學高考成績抽樣調查(總數560 人)
以往的職業院校數學教學內容都是以數學定理、數學推理等方面的教學為主,這雖然能夠為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注入動力,但與職業教育所強調的“重應用”理念顯然是不太匹配的,這也造成一些學生深受“數學無用論”的影響,更加突出的是學生以及專業教師都對數學教學和專業教育之間的銜接性存在不滿,由此而引發來數學教學課時減少、內容減少以及教學要求不斷降低等情況,并且學生低分、學習動力不足的現象越來越嚴重,這也使得數學教學的育人優勢難以得到有力彰顯,直接限制職業教育育人效果的提升。
客觀地說,科學有效的教學模式是職業院校數學教學效果的有力保障。但以往的職業院校數學教學普遍強調的是學科教學的理論性與完整性,教師常常在課堂上指引學生學習大量的概念公式或解題方法,并且都是以言語填灌的形式進行授課,這也使得課堂呈現出一種“教師臺上講授,學生被動聆聽”的局面,在這樣一種課堂模式下,學生相當于一臺記憶數學知識的機器,不但學習興趣難以維持,而且自身的實踐、創新以及思維能力發展也受到嚴重阻礙,這顯然是與職業教育和素質教育目標相悖的。
首先,在考核方面。通常來說,數學考核的方式大多是以試卷考試為主,這是一種省事且高效的傳統考核方式,但對于職業院校數學教學而言,這種模式還是存在一定弊端的。一方面,該種模式容易誤導學生的學習觀念,使他們走進死記硬背的錯誤道路,同時對于他們思維、創新以及實踐能力的發展也是極為不利的。另一方面,這種模式還會給學生制造很大的壓力,極容易生成適得其反的教育效果。其次,在評價方面。對于數學教學來說,教學評價是其教學效果的有力保障。但在教學實踐中,我們能夠發現,很多教師都缺乏科學合理的評價觀念。首先,評價有著結果性的標準指向,忽視了形成性評價的重要性,這也對學生的健全發展埋下負面隱患。其次,評價方式單一,主要以師評為主,學生長期處于被動接受點評的狀態,自身的學習興趣也會日漸流失,影響著數學教學效果的提升。
對于職業院校數學教學而言,如果想要保證教學有效性的話,教師首先要做的便是革新自身的教學觀念。所以,在新時期,職業院校數學教師應當對自身的教學觀念加以革新。一方面要秉承素質教育觀念,在數學教學中貫徹落實數學素養教育,始終將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當做教學手中,然后以此為基點進行創新教學模式;另一方面也要秉承生本教育觀念,在教學實踐中要立足于職業生的認知特點、學習規律以及數學能力實情,時刻把握趣味教學這一主線,開展針對性的教學,打造趣味化、現代化以及多樣化的數學講堂,從而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能夠在學習中保持長久學習活力,為他們數學素養以及綜合能力的發展奠定基石。
職業教育所對接的社會崗位有著很強的多樣性特點,這也直接決定來職業院校各個專業對于學生數學能力、數學認知等方面的差異化要求。所以,如果想要彰顯數學學科的育人優勢,為專業教學提供助力服務的話,應當對數學基本技能、基本知識以及基本能力等進行重新審視,加快構建起一種模塊化的數學教學體系,一方面來彰顯數學教學的工具性特點,另一方面也讓學生感受到數學與專業學習之間的關聯性,從而明白數學有用以及數學就在身邊。對此,在教學實踐中,數學教師應當積極牽線專業教師,了解各專業學科教學對于學生數學知識儲備以及數學能力方面的需求,然后在設計相應的模塊化教學體系,使得不同專業的學生能夠學到與其專業相匹配的模塊化數學內容,以此來增加數學教學的吸引力,讓學生能夠更加專注和更加熱情地投身于學習中來,同時豐富數學教學的內涵和形式,為職業教育育人效果的提升奠基。
第一,信息輔助,激發興趣。如今,教育信息化已經成為職業教育的重要改革趨勢,這也為數學教學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啟示。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當秉承創新化與現代化的教學觀念,將信息手段與各個教學環節進行聯系融合,以此來打造視聽一體、多姿多彩的課堂環境。例如,教師可依托媒體手段來形象化地展現相關知識點,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參照,降低其學習難度,從而激起他們的學習熱情。同時,教師還可在課后結合教學情況和網絡資源,制作精良的微課,接著教師把章節微課與相應的數字試題分享到班級微信或者QQ 群中,讓學生能夠不限時地進行觀摩與練習,從而提高其學習有效性,并且助力學生更好地把握章節知識要點。第二,講練結合,四動循環。首先,數學教師應當正確把握學生的數學認知特點和學習規律,運用講練結合的方式來進行授課,一方面要注重課堂設問,引發學生思考,另一方面也要積極為學生創設實踐契機,讓他們的應用能力得以良好培養。其次,教師應當秉承四動循環原則,運用案例來帶動學生理解,運用數學思想來驅動學生思考,運用實驗來深化學生認知,運用建模活動來鍛煉他們能力,通過這樣周而復始的教學來提高教學有效性。第三,因材施教,整體提升。鑒于當前職業院校學生數學基礎薄弱和能力各有不同的情況,教師應當秉承因材施教原則,將當前較為時興的小組合作模式引入到課堂中來,以集體之力來豐富數學教學的內涵和形式。例如,在講授“不定積分”時,教師首先可做好對學生的觀察與考察工作,運用諸如章節測試或課堂設問等方式精準把握學生的學習實情,然后秉承異組同質和同組異質原則,在班內組建起多個4-6 人的數學小組,然后布置“探究換元積分法與分部積分法”的組別任務,指引各組成員通力合作,去自主學習和探究任務答案,最后教師再與學生進行知識點總結。通過這種翻轉形式的教學,來給予學生別樣化的學習體驗,同時在真正意義上將他們推至教學主位,讓他們整體的協作、思維以及處理問題等能力均得到良好發展。
首先,在數學考核方面,教師應當積極引入多樣化的考核方式,并結合學期來進行考核標準調整。例如,在第一學期,可確定日常考核分值占比為60%,這其中包括來課堂提問、單元開卷筆試考核、出勤情況等,同時確定期末考核分值占比為40%,考核內容以課本知識點為對象,但不是書中原題,采取閉卷考試的方式進行,并且有必要設置A、B 卷,來分層考試難度,讓學生依據自身的情況來選擇考高分但較難的A 卷,還是低分且較容易的B 卷。在第二學期,可適當減少日??己朔种嫡急?,并且提升期末考試分值占比,如可將二者分值占比都設定為50%,并且可在期末考試中多設計一些與書中知識點相關以及書中例題相似的試題,這樣一方面能夠消減學生死記硬背的情況,推動其思維能力的發展,另一方面也能有效減少學生分值較低的情況,從而在潛移默化中樹立其學習自信心,可謂是一舉兩得。其次,在數學評價方面,教師應當對教評的標準以及方法都進行革新。一方面,教師要豐富教評標準,秉承形成性與結果性評價于一體的觀念來開展數學教評,不但要關注學生成績,又要將日常表現、學習態度、積極程度、創新意識等內容引入到教評標準中來,進而以全面性的教評標準來為學生綜合素養的發展奠定基石。另一方面,教師要革新教評形式,在堅持自身評價,也就是師評的基礎上,要將自評、互評、組評以及企評等多種教評形式引入到教學中來,以此來獲取真實的教學反饋,提高后續教學的針對性,同時豐富學生的學習思維和思路,激起他們的自學意識和求知欲望,讓他們能夠后續的數學學習更具方向性特征,從而讓數學教學效果得到有力提升。
總之,在新時期,職業院校數學教學還有待進一步的創新與改革。專業教師應當秉承素質和生本教育觀念,在立足于數學教學既有問題的同時,積極探究其根源所在,不斷運用新思路、新方法以及新模式來創新數學教學,打造現代化、趣味化以及多樣化兼備的數學教學新常態,切實提高教學環節的科學性與有效性,在保證數學教學效果的同時,為學生數學素養發展、專業知識學習以及在未來取得更高層次發展打下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