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芊紅
(廣東省茂名農墾醫院,廣東 茂名 525000)
在胸外科疾病中,較為常見的即為肺癌、膿胸、支氣管擴張等,對于這些疾病,目前臨床采取的主要治療措施為胸外科手術[1]。由于手術會較大損傷患者機體,加之手術范圍較大,一旦患者術后無法良好恢復,則會引發一系列并發癥,從而對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威脅[2]。隨著臨床醫學的飛速發展,近幾年醫護人員對臨床圍手術期護理給予了高度重視和關注,通過對手術患者提供有效的圍術期護理,對于促進其術后康復具有積極作用和價值[3]。本文即分析了在護理胸外科手術中運用健康教育的效果,現將報告內容闡述如下。
選擇2019年2月至2020年8月內,對象為接受治療的胸外科手術患者40例,根據不同方案分組研究,設置2組對比,各20例。采用統計學處理患者數據資料:試驗組男性數量12例、女性數量8例;年齡范圍及均值為27-75(52.5±3.4)歲;手術類型:縱膈與胸腺手術5例、肺葉切除術12例、其他3例。參照組男性數量13例、女性數量7例;年齡范圍及均值為27-76(51.2±3.2)歲;手術類型:縱膈與胸腺手術4例、肺葉切除術14例、其他2例。各組數據信息經臨床統計學檢驗和處理,發現結果P值>0.05,無明顯差異,可比較。
參照組運用常規護理,包括皮膚和口腔護理,基礎護理等。在此措施前提下試驗組運用健康教育,具體為:(1)入院教育:即患者及其家屬入院當天,向其發放護理教育相關資料,告知其生活和飲食等相關事項、胸外科疾病相關知識等,叮囑家屬和患者仔細閱讀資料,并對其提出的問題予以耐心解答,督促患者形成健康的作息和飲食習慣,保持生活規律等。(2)術前教育:對患者心理狀態和身體情況予以全面評估和了解,對其提出的需求予以合理滿足,指導患者正確深呼吸,并協助其訓練床上排便和正確咳嗽。同時將各管道用途、注意事項、手術流程和方案等詳細告知患者,協助其準備好腸道和皮膚,以順利完成手術。(3)術后教育:對患者生命指標予以密切觀察和記錄,并對其精神心理狀態予以記錄,可為患者提供吸氧治療,以防呼吸道以及引流管被異物堵塞。對引流液的特點、顏色、量等予以密切觀察,并確保胸腔閉式引流管暢通,對患者中心靜脈壓予以嚴密監測,并對輸注的液體和速度予以合理設置。將術后正確體位擺放告知患者,或發放體位相關資料,確保圖文并茂、直觀易懂。鼓勵患者術后及早下床活動,為改善患者通氣量,可提供胸部物理治療,協助患者正確縮唇呼吸、咳嗽、翻身、排痰、腹式呼吸等,以積極預防各種肺部并發癥。對于霧化吸入或機械通氣者,需將相關器械的正確使用方法予以詳細講解,以確保患者獲得正確治療。
比較試驗組和參照組FEV1(第一秒用力肺活量)、MVV(每分鐘最大通氣量)、VC(肺活量)等呼吸功能指標、認知優良率(工具為自擬評定表,評估結果分為差(<65分)、優(>90分)、良(65-90分)等三項。)及生活質量(工具采用SF-36量表[4],評估項目為4個功能因子,即社會、軀體、情緒、生理等功能,滿分為100分。)。
各項數據均接受分析和處理,統計學工具SPSS 19.0,計數資料用(%)的形式表示,計量資料用“±s”(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差異對比分別用、t檢驗,當P<0.05時,認為數據之間的比較符合統計要求。
表 1中,試驗組和參照組干預后對比FEV1、MVV、VC等的數據結果顯示試驗組更優,滿足統計要求(P<0.05)。
表1 對比研究試驗組和參照組呼吸指標(±s,n=20)
組別 FEV1(L) MVV(L/min) VC(L)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試驗組 58.8±7.5 89.1±8.7 61.3±8.5 80.4±11.2 63.2±8.4 85.3±9.3參照組 58.7±7.6 77.6±8.2 61.5±8.4 73.4±9.5 64.1±8.3 76.2±9.1 T值 0.0254 4.6528 0.3141 5.0234 0.0845 5.0074 P值 0.856 0.000 0.745 0.000 0.956 0.000

表2 對比研究試驗組和參照組認知優良率[例(%)]
表3 對比研究試驗組和參照組生活質量(±s,分)

表3 對比研究試驗組和參照組生活質量(±s,分)
?
表 2中,試驗組和參照組對比認知優良率的數據結果顯示試驗組更高,滿足統計要求(P<0.05)。
表 3中,試驗組和參照組對比生活質量各指標評分的數據結果顯示試驗組更高,滿足統計要求(P<0.05)。
在臨床上,胸外科手術的主要特征為損傷大、手術時間長、要求嚴格、難度大、規模大等,此種手術對比普通手術,會導致患者心理和生理創傷加重,尤其是術中會對患者肺部造成損傷,所以對其術后呼吸功能存在嚴重影響[5]。通過對胸外科手術患者采取健康教育措施加以干預,則可從三個階段提供相應教育,涉及入院、術前、術后等,采用書面資料和通俗易懂的語言對患者講解疾病的相關知識,可有效消除患者因疾病知識缺乏所產生的焦慮和緊張等心理,可促進患者自我調節心理狀態。同時可將正確呼吸和咳嗽的方法告知患者,并為其恢復呼吸功能提供可靠的基礎。另外結束手術后,除了常規保障靜脈通路和引流管暢通、預防并發癥、監測各種生命指標之外,還能鼓勵患者及早開展康復訓練,涉及呼吸功能、咳痰、咳嗽、排便等訓練,從而促進其術后快速恢復[6-7]。本文的結果顯示,試驗組和參照組干預后對比FEV1、MVV、VC等的數據結果顯示試驗組更優,滿足統計要求(P<0.05)。試驗組和參照組對比認知優良率的數據結果顯示試驗組更高,滿足統計要求(P<0.05)。試驗組和參照組對比生活質量各指標評分的數據結果顯示試驗組更高,滿足統計要求(P<0.05)。
綜上所述,在護理胸外科手術中運用健康教育的效果顯著,即可改善患者呼吸功能,提升其認知水平,還可改善其生活質量,可進一步推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