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 穎,惠 蓮
(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遼寧 沈陽 110001)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廣,來華留學生教育成為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我國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和展示對外形象的窗口[1]。來華留學生人數逐年快速增長,對我國國際交流、教育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如何對傳統教學進行改革,在有限的時間內開展適合留學生特點、適應學科發展的教學,成為高校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3]。近年來,PAL(Peer-assisted Learning,同伴互助學習)教學模式在一系列相關課程教學改革中被廣大教師所接受,并廣泛應用于臨床醫學教學實踐,但在本科留學生教學中應用較少[4]。我們結合耳鼻咽喉科教學特點和留學生實際情況,在本科留學生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以問題為基礎的學習)教學[5]的基礎上開展PAL教學,以期豐富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水平,提升留學生學習效果,增強我國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影響力。
以中國醫科大學2016級99名臨床醫學本科留學生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實驗組(50人)和對照組(49人)。
1.2.1 教學設計 對照研究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教學中進行,共30學時,理論課18學時,實習課12學時。理論課教學內容包括耳科學、鼻科學、咽喉科學、氣管食管學及頸部科學等;實習課教學采用PBL教學模式,分為3部分。兩組教學任務相同,教材和教師也相同。
對照組采用PBL教學模式。49名學生分為5個討論小組,每組9~10人,并確定組長1名。課前教師將根據教學大綱設計的議題和討論病例發給留學生供其預習,留學生根據資料通過查閱書籍和網絡自學,同時記錄沒有找到答案的問題以便在課堂上討論。課堂上首先由組長介紹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點、難點,然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及實踐操作,期間教師補充和指導。小組討論及實踐操作后,組長進行10分鐘的總結匯報,最后教師對重要知識點進行歸納總結,對爭論激烈或分歧較大的問題進行解答。課后,每名學生就討論內容和操作技巧提交一份報告。
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開展同伴互助學習,具體流程如下。(1)向留學生詳細介紹PAL教學模式和內容,使學生充分理解,以便更好地發揮同伴互助的作用。(2)將留學生分成5人的PAL小組,每組選出一名組長,盡量做到學習成績、學習能力、組織能力和思維活躍程度等相對均衡。(3)每次課前由組長組織小組成員采用面對面形式圍繞設計的病案和問題集體預習至少半小時,分享自學成果,小組成員之間互相監督,通過互動和主動學習來解決問題。(4)每次課后組長組織組員利用教學課件和課堂筆記進行復習,集體梳理本次課的知識體系,在組內開展情景模擬和角色扮演活動,互相協作練習臨床操作技能。(5)教學結束后,每個小組完成一份PAL總結報告,記錄小組學習情況和成員的表現,總結學習過程中的重點、難點和心得,以及需要進一步研究的問題。(6)教師對各組學習情況及表現進行集中點評,指出有待改善之處,并通過問卷調查、座談會、階段考試等形式進行教學評價。根據教學評價結果完善教學流程,為下一輪教學做好準備。
1.2.2 教學評價(1)課外學習時間:比較兩組課前預習時間、課后復習時間及課外自學時間。(2)階段考試:授課結束后進行階段考試,包括理論考試(60分)和實踐考試(40分),滿分100分。理論考試采用多選題和主觀題相結合的形式;實踐考試考查專科查體,耳鼻咽喉每個部位各10分,合計40分。(3)問卷調查:對兩組進行無記名問卷調查,內容主要涉及學習興趣、知識掌握程度、團隊協作能力、臨床思維能力、交流溝通能力、獲得同伴支持和幫助程度。調查結果依據李克特5分量表法[6]進行評價,分別以 5、4、3、2、1 分表示非常有幫助、有幫助、中立、沒有幫助、非常沒有幫助。
1.2.3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實驗組和對照組男女生比例分別為27∶13、28∶11,組間比較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既往考試成績差異也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共發放調查問卷99份,回收99份,回收率為100.00%。
實驗組課前預習時間、課后復習時間和課外自學時間均顯著多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兩組課外學習時間比較(±s,h)

表1 兩組課外學習時間比較(±s,h)
組別 課前預習時間1.84±0.69 3.38±1.16 8.039 0.000 n對照組實驗組49 50 t值 P值課后復習時間5.39±1.97 9.64±2.67 9.000 0.000課外自學時間總和7.22±2.65 13.03±3.68 8.973 0.000
實驗組階段考試中理論筆試、實踐操作成績和總成績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兩組階段考試成績比較(±s,分)

表2 兩組階段考試成績比較(±s,分)
組別 理論筆試(滿分60分)45.12±3.37 46.84±3.24 2.585 0.011對照組實驗組t值 P值實踐操作(滿分40分)25.67±2.96 27.70±3.30 3.209 0.002總成績(滿分100分)70.80±5.48 74.54±6.11 3.210 0.002
與對照組相比,實驗組學生更加認可本組的教學模式,認為其有利于培養團隊協作能力、臨床思維能力及交流溝通能力,提高學習興趣、課程知識掌握程度,獲得同伴的支持與幫助(P<0.01)。
表3 兩組問卷調查結果比較(±s,分)

表3 兩組問卷調查結果比較(±s,分)
內容t值培養團隊協作能力培養臨床思維能力培養交流溝通能力提高學習興趣提高課程知識掌握程度獲得同伴的支持與幫助對照組3.92±0.69 3.65±0.63 3.78±0.78 3.76±0.76 3.37±0.53 3.59±0.61 4.40±0.57 4.10±0.69 4.29±0.65 4.21±0.68 4.06±0.70 4.19±0.76實驗組 P值0.000 0.001 0.001 0.003 0.000 0.000 3.711 3.449 3.495 3.040 5.575 4.343
留學生是我國參與全球化的重要“人才紅利”,吸引和培養更多國外留學生,是我國在全球化新階段推廣“一帶一路”倡議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抓手。伴隨著我國綜合國力和全球影響力的不斷提升,各國來華留學生數量快速增長,僅筆者所在院校就有多達24個國家的留學生。大量留學生在給我國高等教育帶來勃勃生機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和壓力。創新留學生教育模式,增強留學生教育的吸引力,是我國高等醫學教育面臨的重要課題。
傳統高等教育多重視系統知識的傳授,課堂上強調教師的權威和主導地位,更適用于應試教育。與中國學生相比,留學生存在語言、文化、宗教、教育背景等諸多方面的差異,往往無法適應高強度和高密度的教學方法,對我國傳統教育模式的接受和認可程度較低[7]。根據留學生思維活躍、敢于提問及獨立思考問題能力較強的特點,我們在耳鼻咽喉科本科留學生教學中引入PAL教學模式,即通過地位平等或匹配的伙伴(學習同伴)的積極主動幫助和支援來獲得知識、技能等[8]。留學生同伴之間通過相互指導、示范、監督及評價獲得知識并提高技能,從被動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轉變為自己主動發現并解決問題,在輕松的課堂氣氛中提高學習興趣和主動性,通過團隊協作加強自主學習,有利于知識的積累和鞏固,同時培養了臨床思維及分析能力,進而提升了學習效果和效率。
PBL教學強調學生在課上的小組討論,對課外學習不夠重視,少數學生課外學習流于形式,影響了PBL教學效果。本研究通過開展PBL聯合PAL教學,加強了學生課下的協作學習,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學生之間的相互監督,保證了課下學習時間。此外,學生還可以通過互相切磋發現自己的不足,通過同伴示范、合作練習提升臨床操作技能。本研究結果顯示,PBL聯合PAL教學模式不僅增加了留學生的課外學習時間,提高了學習成績,還有利于培養團隊協作能力和交流溝通能力。
目前,PAL教學模式在我國的應用尚處于起步階段,仍然存在很多問題需要探索和解決,且受教學時長的影響,教師的教學組織能力尚需提高。今后還需借鑒國內外同行的教學改革經驗探索更適合耳鼻咽喉科臨床教學的PAL教學模式,使其發揮更大的作用。
PAL教學模式是對PBL教學模式的完善和補充,聯合應用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果,值得在耳鼻咽喉科臨床教學中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