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春晗,楊 琴
(石河子大學醫學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主觀幸福感(Subjective Well Being,SWB)是個體根據自己確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的主觀評價,可以作為衡量心理健康狀況的指標[1]。國內外研究表明,主觀幸福感受年級、性別、學歷、母親受教育程度、成員間關系等因素影響[2-4]。自我效能是個體對完成某一項任務或達成某個目標的信心[5]。有研究[6]表明,自我效能與主觀幸福感存在顯著正相關關系,自我效能高的學生,更容易感到幸福。自尊是對自我各個方面的高度認同[7]。有研究[8-9]表明,自尊與主觀幸福感呈顯著正相關關系,但對三者關系的相關研究甚少。本科護生畢業后將踏入臨床,面對復雜的醫療環境,擁有積極的人格特質,贏得病人及單位同事的尊重,對于提升自身幸福感有重要的意義。本研究對491名本科護生進行問卷調查,了解自我效能、自尊及主觀幸福感的關系,為提高本科護生主觀幸福感提供參考依據。
本次調查采用整群抽樣的方法,選取某高校大一至大四所有符合納入標準的本科護生491名。其中男生46(9.4%)人,女生445(90.6%)人;一年級 118人(24.0%),二年級 141人(28.7%),三年級131人(26.7%),四年級 101人(20.6%)。納入標準:在校護理專業本科生,無認知障礙,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不在學校的部分實習生。
1.2.1 一般資料調查表 內容包括性別、班級、年級等。
1.2.2 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 該量表由Schwarzer等編制,由王才康引入我國,GSES是單維度量表,共10個條目[10],采用4級評分法。中文版GSES的 Cronbach′s α系數為0.87,得分越高表示自我效能越高。
1.2.3 自尊量表(SES) 該量表由 Rosenberg[11]于1965年編制,被廣泛用于測量大學生的自尊程度,重測信度系數為0.82。量表由10個條目組成,采用4級評分法,其中條目 3、5、9、10為反向計分,分值越高表示自尊程度越高。
1.2.4 主觀幸福感量表 由河北師范大學崔春華[12]于2005年編制,由8個維度構成,分別是友誼滿意度、家庭滿意度、自我信心、愛情滿意度、生活充實感、個人成長、目標感、環境適應性。該量表的分半信度為0.881,Cronbach′s α系數為0.91。量表由39個條目組成,采用6級評分法,其中條目6、17、18、20、21、25、27、28、32、36 為反向計分,分值越高表示幸福感越強。
由課題組成員發放問卷,采用匿名方式填寫問卷。調查前向學生說明本次調查的目的及意義,遵循自愿填寫原則,利用課間統一填寫,當場回收。共發放495份問卷,回收有效問卷491份,有效回收率為99.2%。
利用SPSS 25.0軟件進行描述性分析及相關性分析,利用AMOS 23.0軟件進行自我效能、自尊與主觀幸福感的路徑模型建構與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本科護生主觀幸福感、自我效能、自尊量表得分(±s,分)

表1 本科護生主觀幸福感、自我效能、自尊量表得分(±s,分)
量表 總分 條目均分主觀幸福感182.72±19.454.69±0.50自我效能27.20±3.722.75±0.38自尊34.63±3.603.46±0.36

表2 主觀幸福感、自我效能、自尊得分的相關分析
建立自我效能、自尊與主觀幸福感的結構方程模型(見圖1),分析自尊的中介作用。模型適配度結果顯示,χ2/df=2.688(<3),GFI=0.868,AGFI=0.845,CFI=0.840,TLI=0.826(均>0.8),RMSEA=0.059(<0.08),顯示結構方程模型擬合較好,模型較合理。采用BootStrap置信區間估計法進行區間估計,置信區間為95%,樣本量選擇2 000,BootStrap 95%置信區間均未包括0,且Z值>1.96,說明自尊在自我效能與主觀幸福感之間的部分中介效應模型成立,中介效應對總效應的貢獻率=0.360/0.554=0.6498,即 64.98%,見表 3。

圖1 本科護生自尊對自我效能和主觀幸福感的中介效應模型

表3 本科護生自尊對自我效能和主觀幸福感的中介效應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本科護生自我效能量表得分為(2.75±0.38)分,處于中等水平,高于陳玉萍[13]的研究結果,可能與研究對象學歷有關。有研究[14]表明,本科護生自我效能感量表得分明顯高于大專與中專護生。相對于大專及中專生,本科護生對未來職業有更明確的目標,自主學習能力更強,學習積極性更高,愿意為了達到目標而努力,進而對自身價值有較高評價,自我效能更高。
研究顯示,本科護生自尊量表得分為(3.46±0.36)分,處于中等偏上水平,高于鄭玉仁等[15]的研究結果。自尊屬于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中比較高層次的需要,提示護理教育者應在教學過程中引導護生深刻認識本專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培養護生職業認同感,肯定自我,提高自尊水平。
研究顯示,本科護生主觀幸福感量表得分為(4.69±0.50)分,高于劉小英等[16]的研究結果。可能是由于邊疆地區生活、就業壓力較內地小,生活節奏比內地慢,學生面臨的壓力也相對較小,因此更容易感到幸福。
自尊、自我效能、主觀幸福感三者呈兩兩顯著正相關關系,符合中介效應檢驗的基本條件。本研究顯示,本科護生的自我效能可直接影響其主觀幸福感水平,也可通過自尊間接對主觀幸福感產生影響,本科護生的自尊在自我效能對主觀幸福感的影響中發揮部分中介效應,中介效應對總效應的貢獻率為64.98%。說明自尊是自我效能與主觀幸福感之間的重要中介變量,是本科護生將自我效能轉化為主觀幸福感的必要途徑,即護生自我效能越高,自尊水平越高,主觀幸福感就越強。研究[8,17]表明,自我效能感強的個體,對自身處理問題的能力比較自信,采取的方式也更加積極,也更容易肯定、認同自己,自尊水平也更高,能從更多積極的自我評價中獲得積極情緒體驗,對生活的滿意度也更高,個人精神面貌更好,幸福感也更強。提示護理教育者要想提高護生主觀幸福感,應評估護生自我效能水平,以自我效能理論為依據,幫助護生確立切實可行的短期目標,通過各種增強自我效能的措施,如鼓勵、提供社會支持等,增強護士自我效能,促進短期目標的實現,提高護生自尊水平,從而增強護生主觀幸福感。
本研究顯示,本科護生自尊、自我效能及主觀幸福感均處于中等水平,自尊對自我效能與主觀幸福感發揮中介效應,增強本科護生自我效能,能夠提高本科護生的自尊水平,從而增強其主觀幸福感。建議護理教育者在關注學生外在表現的同時,關注學生的人格特征,為國家培養優秀護理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