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飛,鄧銘清
(廣東茂名健康職業學院,廣東 茂名 525400)
隨著“以健康為中心”護理理念的確立,社會對護理人才的需求趨于能力化、專業化和多元化。職業院校作為培養護理人才的搖籃,對專業技能和職業素養的培養標準也應隨之提高[1]。為提高護生綜合能力,幫助護生實現從校內學習到臨床實習零距離對接,我校在高職護理專業學生即將進入臨床實習前開設護理綜合實訓課程,目的是使護生運用護理程序指導實踐,規范、熟練地進行各項護理技能操作,培養評判性思維能力,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溝通能力。傳統“填鴨式”教學模式,護生被動接受知識,主動學習積極性不強。微格教學是把復雜的教學過程簡單具體地化為若干個可觀察、易操作、可控制的單一教學項目,借助錄像、錄音設備手段進行錄像、錄音,對受訓者學習過程進行分析,讓受訓者發現自身不足并及時改進的一種教學技能[2-3]。微格教學法可以將死板的課堂變得生動有趣,有效調動護生學習熱情,提高教學質量。基以此,本研究利用學院泛雅超星學習通平臺,嘗試將微格教學法應用于高職護理綜合實訓教學中,旨在探討該模式對護理綜合實訓課程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采用方便抽樣法隨機抽取廣東茂名健康職業學院護理系三年制大專2017級護理5班學生(共61人)為實驗組、2017級護理4班學生(共63人)為對照組,兩組護生均在前期學習了基礎醫學和護理專業基礎課程后于第4學期進入護理綜合實訓課程的學習,其年齡、性別、前期各科學習成績等方面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護生均采用2014年出版的張美琴、刑愛紅主編的《護理綜合實訓》(第2版),本課程均在大學二年級第3、4學期開設,總學時74學時,全部為實訓學時,主要包括了18項常用臨床基礎護理操作。使用傳統教學模式對對照組護生進行授課。實驗組采用基于學習通平臺的微格教學法進行授課。授課過程中選擇了無菌技術操作、穿脫隔離衣、生命體征測量、鼻飼法、導尿術、密閉式靜脈輸液6項操作進行教學與考核改革。1.2.1對照組(1)教學方法:采用帶教教師示范—護生練習—反示教—點評—再次練習的教學方法,首先讓護生集中在多功能示教室觀察操作視頻,之后由教師對所學操作進行示范教學,護生進行分組練習,在此過程中教師和護理實訓教師針對護生問題及時糾正錯誤。練習后教師挑選一名操作嫻熟的護生進行技能操作演示,由教師指出其不足,再由護生進行實訓練習。(2)考核方法:現場由兩名教師進行考核,最后取兩名教師的平均分為此護生的考核成績。
1.2.2 實驗組 實驗組在對照組教學基礎上聯合微格教學模式進行授課。具體操作主要分為3個階段:(1)準備階段:①成立微格教學小組,由6名護理學教師和1名教學管理專家及1名實踐技術人員組成微格教學小組。護理學教師職稱均在講師以上,有高級職稱2名,均任教護理綜合實訓課程3年以上。由1名教學管理專家擔任教學組長,2名優秀操作教員負責操作演練及評分,3名教師負責教學方案的制訂及實施。1名教師負責傳達護生人員信息并進行錄像攝制及發送微信平臺,1名實踐技術人員負責學習通平臺的管理工作。②建立護理綜合實訓班課群。在授課前教師利用泛雅超星學習通平臺建立護理綜合實訓班課群,并把護生分成8組。在課程開始前,教師通過學習通平臺發放微格教學法的概念、學習注意事項等,讓護生在開課前對微格教學法有一定的了解。③教師做好教學設計與準備。項目組所有教師參與學習微格教學法的相關理論,了解其產生的背景、發展現狀,明確實施步驟,利用數碼攝像機拍攝教師示教視頻,實驗員將視頻通過終端共享至學習通,并根據實訓項目準備相關用物。(2)教學階段:以密閉式靜脈輸液為例,此操作共用3次課(6學時)。第1次課,教師集中利用多媒體打開護理綜合實訓班課群,讓護生觀察密閉式靜脈輸液流程,然后教師進行現場示教、講解操作流程及要領,再讓護生分小組進入實訓室練習,同時教師和實訓教師進行輔導,針對護生出現的問題進行強化輔導,以熟悉操作流程和要領。課后,在實訓室業余開放時間練習后,小組成員合作,每組利用手機拍攝并上交1個操作視頻。第2次課時,按小組順序,師生共同觀看每個小組的視頻,進行操作者自我點評、小組成員點評和教師點評,尋找存在的問題,對比教師示教與護生操作的視頻,分析問題出現的原因并提出修改建議。根據修改建議,護生鞏固流程、強化細節。第3次課時,護生進行自主練習,練習過程中可觀察教師的教學視頻,同時根據第2次課上的問題進行自我糾正,教師進行輔導。在課后練習護生遇到問題時,可以通過學習通平臺隨時把問題反饋給教師,教師及時解答,逐步突破操作中的難點。護生也可以把自己在操作過程中容易出錯的地方拍成視頻放在學習通交流平臺,供其他護生參考,利用學習通平臺達到護生與護生、教師與護生之間的有效溝通。(3)考核階段:在操作6學時完成后1周時間里各小組成員相互配合,在實訓室業余開放時間,利用手機每人拍攝一個最佳操作視頻,以護生自己的姓名命名,上傳到學習通平臺的班課群,2名教師觀看視頻,嚴格按照操作評分標準為每位護生打分,完成考核,最后由教師統一反饋給護生。
(1)技能操作考核成績。微格教學內容結束后,統一應用護理技能操作評分標準,對6項微格教學內容進行考核。(2)評判性思維評分。采用彭美慈等[4]翻譯并修訂形成的“中文版評判性思維能力測量表”進行調查。該量表包括分析能力、系統化能力、開放思想、尋求真理、評判性思維的自信心、求知欲、批判性思維7個維度,共70個條目。每個條目采用Likert 6級評分法,總分 70~420分,Cronbach's α 系數為 0.901,內容效度0.897。(3)教學效果比較。參考相關文獻[5],自行設計教學效果評價表,該量表包括教學準備、教學過程、教學能力、教學態度、教學效果5個維度,滿分125分,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915。課程結束后,利用學習通平臺,向護生集中發放評判性思維能力測量表和教學效果評價表,問卷有效回收率100%。
采用SPSS 19.0統計軟件包進行數據錄入與分析,計數資料以人數、百分比描述;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描述,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
課程結束后,實驗組護生的無菌技術操作、穿脫隔離衣、生命體征測量、鼻飼法、導尿術、密閉式靜脈輸液6項操作考核成績比對照組護生明顯提高(P<0.01)。
表1 兩組護生實訓考核成績比較(±s,分)

表1 兩組護生實訓考核成績比較(±s,分)
組別n 無菌技術操作 穿脫隔離衣 生命體征測量 鼻飼法 導尿術 密閉式靜脈輸液實驗組對照組t值P值61 63--98.1±0.3 89.2±1.3 52.12<0.01 97.3±1.1 89.3±1.2 38.66<0.01 96.9±1.4 87.5±0.9 44.62<0.01 92.6±1.7 83.8±2.1 25.60<0.01 93.4±1.3 78.9±2.5 40.32<0.01 98.8±0.1 90.1±1.1 61.52<0.01
表2 兩組護生評判性思維能力比較(±s,分)

表2 兩組護生評判性思維能力比較(±s,分)
組別實驗組對照組t值P值n 61 63--尋求真理40.91±6.03 38.25±5.03 2.67<0.01開放思想42.41±4.90 40.55±4.36 2.23<0.05分析能力45.30±4.64 42.89±3.99 3.10<0.01系統化能力40.24±5.01 40.16±4.91 0.09>0.05評判性思維的自信心41.14±6.03 37.62±4.85 3.59<0.01求知欲47.28±4.91 42.76±4.76 5.21<0.01認知成熟度43.28±5.35 43.52±6.31 0.23>0.05總分300.24±24.56 284.90±15.51 4.17<0.01
課程結束后,實驗組護生的尋求真理、開放思想、分析能力、評判性思維的自信心、求知欲得分及總分比對照組護生提高(P<0.05 或 P<0.01)。
課程結束后,實驗組的教學準備、教學過程、教學能力、教學態度、教學效果得分及總分比對照組護生高(P<0.01)。
表3 兩組教學效果比較(±s,分)

表3 兩組教學效果比較(±s,分)
組別n 教學準備 教學過程 教學能力 教學態度 教學效果 總分實驗組對照組t值P值61 63--17.24±2.43 15.05±1.95 5.54<0.01 36.53±3.26 31.03±2.67 10.31<0.01 22.09±2.62 17.75±1.75 10.88<0.01 22.16±2.36 16.68±2.01 13.94<0.01 17.85±2.21 14.19±2.55 8.53<0.01 110.84±9.58 96.62±5.71 10.08<0.01
班杜拉提倡的社會學習理論認為,護生通過密切觀察其他護生在一定學習環境中的一些行為,可自己完成學習行為,從而減少沒有必要的嘗試和錯誤[6]。微格教學法是利用現代智能化技術,拍攝操作者實施操作的整個演示過程,操作者通過視頻可以直觀、具體地觀察到自身形象,并改正自己的不足之處,還可與團體成員從不同角度分析評價、指導訓練,極大地提高了護生學習的積極性。微格教學法從實施過程來看,也可以看作是一種反思式教學模式,護生可以在課余時間利用智能手機循環播放教師演示視頻,通過反復觀看、練習、對比,更加直觀地了解自己存在的不足,加上同伴以及教師的反饋評價,使得護生對于自己存在的問題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從而不斷提高護生的專業知識和操作技能。本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護生無菌技術操作、穿脫隔離衣、生命體征測量、鼻飼法、導尿術、密閉式靜脈輸液6項操作考核成績比對照組護生明顯提高(P<0.01)。
微格教學法是一種教學者和護生二者之間容易接受的一種課程導入模式,同時時間管理和分配方面容易達成一致,教學者利用視頻對護生進行教學,受空間和時間緊迫感的影響較小。護生在學習過程中能以循環的方式進行反復回饋,減少瞬間記憶的遺忘,同時進行自我反饋和評判,增強評判性思維[7]。課程結束后,實驗組護生尋求真理、開放思想、分析能力、評判性思維的自信心、求知欲得分及總分比對照組護生明顯提高(P<0.05或P<0.01)。因為微格教學法在實施過程中需要護生相互幫助以完成視頻拍攝。觀看帶教教師視頻階段,同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共同解決學習中存在的困難與問題,有利于培養護生的綜合能力。視頻拍攝階段,每位“主角”都要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包括知識、技能、操作用物、患者、家屬、拍攝人員及智能手機的準備等,這一過程有利于培養護生組織領導、人員和物品的調配與合作、護患交流、健康教育與咨詢等核心能力。
微格教學法中教師拍攝視頻是一項嚴謹、細致的工作,要求完整、流暢、熟練完成,以避免傳統的操作演示可能在嚴謹度、連貫性方面的不一致[8],這個過程進一步規范了教師的授課行為,使教師不僅要注重講課中的語言、站姿等,也更好地展示了個人特色和亮點,同時促進教師重新審視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的教學理念、教學設計和教學行為等,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完善,保證了規范化高質量的護理教學,為護理教學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更多保證[9]。Kaustuva等也證實微格教學法對于提升教師的自信心和教學質量有重要作用。同時本研究利用學習通平臺進行溝通和教學,要求教師不僅有較強的教學能力,同時也有較強的計算機應用能力。作為一種新穎的教學方法,可有效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也可以讓護生對這種教學模式產生較強的好奇心,從而增強教學效果。課程結束后,實驗組護生教學準備、教學過程、教學能力、教學態度、教學效果得分及總分比對照組護生高(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