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鄉村治理現代化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主要內容之一。基于從戰略高度認識鄉村治理的現實邏輯,分析鄉村治理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有益的解決之道,有利于促進鄉村治理現代化工作的有序推進。
關鍵詞:鄉村治理;? 現實邏輯 ; 存在的問題 ; 對策研究
一、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的現實邏輯
1.實施鄉村全面振興戰略的迫切要求
在改革開放40年的偉大歷程中,我國“三農”的建設與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歷史性成就。農村人口實現了全面脫貧,并過上了富裕的小康生活,人居環境進一步優化,農村社會保障水平進一步提升。但是也存在諸如農村家庭留守化、離農人口兩棲化、土地拋荒化、傳統文化斷裂、社會道德滑坡等新的問題。在新的歷史時期,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并強調要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鄉村振興戰略提出新的總要求,為我國鄉村社會走向“鄉風文明”、實現“治理有效”,開辟了新境界,也為廣大農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生活富裕”提供堅實支撐。
2.鞏固黨在農村執政基礎的根本要求
鄉村治理是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治理體系中最基本的治理單元。鄉村治理的“基石”位置,決定了鄉村治理對于整個國家治理的基礎性作用。長期以來,我黨特別重視對農村工作的領導工作,尤其是對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黨員干部和農村黨員的教育和培養。由于我國農村生產方式比較落后,農村人口素質不高,農村黨員理論學習能力差,導致農村黨組織的凝聚力不強,黨員模范作用效果不明顯。在新時代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黨組織是農村發展、產業興旺的根基與靈魂,是鄉村治理體系的主心骨,是新時代加強和創新鄉村治理、推動鄉村治理現代化的核心領導力量。
3.滿足農民群眾美好生活需求的必然要求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人們的物質性需要不斷得到滿足,開始更多追求社會性需要和心理性需要,比如期盼更好的教育、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等等。“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既要把更好滿足人民美好生活的物質生活作為首要基礎性條件,同時也應當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進一步滿足人民在其他領域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鄉村治理存在的問題
1.鄉村治理主體結構不合理,能力欠缺
村干部和村鎮基層黨組織是鄉村治理的核心主體,承擔著鄉村治理改革的方向和進程。目前在貫徹執行中央部署的振興鄉村的偉大戰略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表現為:一是鄉村治理主體單一,僅僅依賴少數村干部履行職責代替鄉村的綜合治理,導致治理目標無法達到預期。二是村干部文化水平低、學習能力不夠,鄉村治理理念嚴重滯后。三是村干部沒有充分激發農村黨員、新型職業農民、農村先賢等參與鄉村治理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2.鄉村治理形式單一落后,治理效果差
一是在村民自治中,農村成立的自治組織形同虛設,組織機構渙散,沒有制定完善自治制度和鄉民公約,各種政策制度不能有效落實。二是農村自治民主制度不完善,村干部選舉不規范,在干部選拔任用方面任人唯親;在鄉村產業發展項目決策過程中,一言堂家長制的工作作風盛行;在村級事務、財務管理和監督中不公開、不透明,形成村干部與群眾關系不和諧,導致群眾不關心集體經濟的發展,村集體經濟成為少數干部謀取私利的工具。三是鄉村治理的軟實力沒有得到挖掘,鄉村文化沒有得到重視和倡導,導致農村村民小農意識依然存在。四是鄉村法律宣傳教育明顯滯后,村民法律意識不強,村干部各種違法違規現象較為普遍,導致村干部的公信力嚴重缺失。
3.鄉村治理生態環境基礎差,治理阻力大
鄉村治理生態環境一直以來是阻礙三農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問題。一是農藥的不合理使用危害了土地質量和生物環境,給農業產品帶來了潛在的農藥污染。二是化學肥料的不合理使用導致了農村魚塘經濟魚類的生產、水質惡化、影響了土地的肥力和當地地下水,進一步影響到居民的生產生活。三是秸稈焚燒帶來了農村大氣污染,產生的粉塵、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嚴重污染了大氣環境,加劇了大氣溫室效應和導致人呼吸疾病的發生。四是高污染工業轉移到農村,一些未經任何處理的工業污染物嚴重危害農村的生態環境,影響到農村居民的生產生活。
三、實施鄉村治理現代化的對策
1.優化鄉村治理主體結構,增強治理能力的有效提升
一是搭建和優化鄉村治理主體結構,建立起以村黨委村干部為核心、農民黨員、新型職業農民和農村先賢為主體的治理隊伍。二是強化治理主體的培訓力度,把綜合培訓和專項培訓結合起來,強化農村黨員的“四個意識”,增強村兩委的領導能力和服務能力,增強村黨總支及黨支部的戰斗堡壘作用。三是大力發展鄉村產業振興,帶領村民一起興業致富,進一步激發村民參與鄉村自治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四是加強市縣鎮上級政府的指導工作力度,強化對鄉村黨員干部的考核、聘用、晉升及獎懲制度的落實。
2.健全自治、法制、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一是建立健全村民自治組織,制定自治委員會工作制度,嚴格按照規程標準選拔村民自治委員會委員,制定委員會工作職責,落實工作范圍和目標。二是圍繞鄉村振興的五大方面開展鄉村鄉情摸底調查,列出鄉村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問題的主要原因和提出改進的方案,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集中各種資源推進問題的解決。三是充分利用鄉村鄉土文化的軟實力,在鄉村治理中樹立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等方面典型家庭和村民,大力倡導鄉村文化建設的氛圍。四是發揮鄉村互聯網、大數據的充分應用,有效推進國家政策、法律法規制定的宣傳和落實。建立鄉村網格隊伍,借助微信公眾平臺,引導廣大群眾積極參與村公共事務管理,享受社會公共服務,維護村集體利益。全面采集分析網上數據,幫助鄉鎮和村充分掌握村情民意,凝聚群眾智慧,推進科學決策,提升農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3.大力推行科技興農,高質量發展農村生態治理水平
加強對三農的科技攻關和推廣,大力宣傳農業新科技成果的應用,提高農產品的質量。為農村居民提供新的清潔能源供給,倡導農業生產生活的綠色經濟模式提高農民生活水平。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嚴格限制高污染工業轉移到農村。
參考文獻:
[1]伍春杰,郭學德.鄉村治理現代化的現實問題與化解路徑[J].領導科學,2019 (8):34-38.
[2]公丕祥.新中國70年進程中的鄉村治理與自治[J].社會科學戰線,2019(5).
[3]王曉莉.“十四五”時期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的若干思考[J].天津社會科學.2021(02)
[4]龔潔.智慧型美麗鄉村建設的路徑選擇[J]. 農業經濟.2019(08)
作者簡介:
周黎明 1967.11 男 漢族 碩士 研究方向:應用經濟學、證券投資分析、風險管理等。副教授 單位:湖北三峽職業技術學院? 籍貫:湖北松滋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