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小武
摘 要:閱讀教學是學生閱讀能力形成與發展的主要途徑,它對于開拓學生的視野,發展學生的智力,以及學生世界觀的形成,道德品質、意志品格的培養等都有著很大的作用。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探索
一、說一說——激趣
“兒童是個有主動性的人,他的活動受興趣和需要的支配,強迫工作是違反心理學原則的,一切有成效的活動必須以某種興趣作為先決條件的?!边@句話闡述了興趣的重要性,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總是力求認識它、了解它、研究它,從中獲得豐富的知識和技能,反之,缺乏興趣,就會覺得這是一種負擔。
學生一旦對口語交際產生興趣,自然而然的就會把口語交際當作是一種樂趣,而不是一種負擔。那種有話敢說,有話表達不出的畏懼心理就會煙消云散。因此,激發學生口語交際的興趣是學生樂說的動力源泉。培養學生喜歡說的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即增長知識,又可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善于運用適當的手段,激發學生對口語交際產生興趣,使學生敢說,樂說。
小學生處于學齡初期(7歲到12歲),該年齡段的學生一般說來很樂意并很有興趣去掌握新知識、技能和技巧,他們渴望學會閱讀,他們在認識中的特點,表現在感知上有較強的情感性。有插圖的書,教師的描繪性語言,都能很快引起他們的反應。閱讀或學習一篇新的文章不要硬性的給孩子們規定太多的東西,就讓孩子們自由的去讀,自由的去想,自由的去說,激發起孩子們的學習興趣,表達的欲望,要讓每一個孩子都有表現的機會。
實踐證明,只要給孩子們自由表達的空間,孩子們的思想就會表現的異?;钴S。當然,在這個環節中教師也不是被動的,教師要注意學生表達信息的收集和整理。根據學生的反饋,及時的調整思路,并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
二、問一問——釋疑
課堂提問既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我們教師只有努力優化課堂的,“問”出對話,“問”出精彩,才能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開拓學生的思維,從而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 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師不能包辦代替,應運用合作探究的方式,在同學們之間營造輕松的學習環境,形成良性的互動,利于學生暢所欲言,表達真言。對于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教師給與及時的點撥和講解,使學習過程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并能幫助學生去發現知識和發展能力。在教學中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培養交流能力。對于難度較大的問題,教師可采用“層層剝筍法”設計問題,由淺入深,點撥解決。通過質疑-釋疑可以有針對性地教學,減少無效勞動。
三、品一品——理解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初步理解、鑒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品就是咬文嚼字、推敲詞句、揣摩感悟的過程,是個性靈動、心靈智慧、精神張揚的過程,是讓思想得到錘煉、情感受到熏陶、能力得到訓練,知識有所收獲、思維不斷發展的過程,更是積累、內化和提升的個性化閱讀過程。優美的語句,精彩的片段,有時候一個字、一個詞,就是一幅畫;感人的故事情節,可以讓我們感悟到生命的真諦;精巧的構思都蘊含著智慧的光芒,育著深厚的底蘊,這些都會引起我們的共鳴,都會讓我們的課堂留住一份精彩,生成出更多的美麗。在品的過程中我們可以讓學生運用多種方式體驗:可討論交流,可激情朗讀,也可興詩、作畫、歌聲、舞蹈表演。語文的課堂是生動活潑的,而不是枯燥乏味的。
四、寫一寫——提升
讀寫結合,這是語文教學的一大規律。讀可豐富詞匯、積累語言,為寫奠定基礎;反之,寫對讀又有促進作用,能提高讀的自覺性、積極性,能提高讀的質量。為此,每學期,我都要求學生做一定數量的讀書筆記,摘錄課外閱讀中自己喜歡的詞、句、斷,甚至篇。同時指導學生出黑板報、手抄報,要求主題突出,內容豐富,這就勢必讓學生自覺地進行課外閱讀,廣泛地收集所需要的材料。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在教材中,很多文章或是談自己對人生百味的體驗,或是蘊含深刻哲理的故事,這些文章說理深刻,寓言洗練,設計一個環節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寫一寫自己的生活和學習,說一說自己的感受和經歷還是很好的,我們閱讀文章就要走的進去,還要走得出來,既要能提高自己,還要能運用到生活當中去。我們可以采用寫一寫,讀一讀的方式進行,把自己要說的話寫在紙上,到講臺上讀一讀,既鍛煉了寫作能力,又鍛煉了心理素質,又為自己積累了精神的財富。
不斷堅持和改進閱讀教學“四步法”,把時間和空間真正還給學生,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身素質都得到了提高。以學生為主題的教學方法,讓老師和學生在教與學中都享受到了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