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因工程項目具有投資回報周期長、建設過程不可控因素繁多的特點,致使工程企業開展工程經濟管理工作過程中會遇到諸多問題,如監督體系不完善、成本控制意識薄弱、管理理念及模式滯后等,導致其難以發現工程建設過程中存在的潛在風險,繼而影響到工程項目的經濟效益乃至社會效益。要想從根本上解決上述問題、節約工程建設成本、保證工程項目可持續發展,便需要加強工程經濟管理風險防范。下文將從新時代下工程經濟管理風險防范的重要意義入手,結合實際工作經驗闡釋工程經濟管理風險及防范措施。
關鍵詞:新時代;工程經濟管理風險;防范措施
引言
新時代背景下,加強工程經濟管理風險防范是保證工程項目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必然選擇。工程經濟管理中常見的風險包括投資招標風險、承包合同風險、施工質量及安全風險。為此,參與工程項目建設的各方需要達成群策群力、攜手共進的共識,一方面,工程企業需要在招投標、承包合同制定及簽訂環節加強管控,選擇資質達標、經驗豐富的施工單位承建工程,以此從源頭上避免工程經濟風險;另一方面,施工企業需要加強內部管理,從人、財、物三個方面切實做好施工質量及安全控制工作,在保證工程如期交付的基礎上實現工程建設經濟性與技術性的統一。
1、新時代下工程經濟管理風險防范的重要意義
工程項目建設是一個長期性、系統性、復雜性的過程,主要包括項目決策、項目建設、竣工驗收、投入運行四大階段。新時代背景下,各類工程項目規模有所擴大,其中分項工程繁多,施工周期延長,工程投資使用中不可確定因素愈加復雜,工程企業要想獲得可持續發展動力及核心競爭實力,便需要保證工程項目的經濟效益最大化,確保工程投資資金的合理、科學使用,這就需要工程企業從工程經濟視角出發綜合考慮工程建設過程中伴隨的經濟因素以及可能面臨的問題,從項目決策開始做好工程造價管理,并按照施工計劃嚴格控制好施工成本。由此可見,工程經濟管理已經成為工程企業應對新時代挑戰的必要條件。
但由于我國工程經濟管理起步較晚,加之工程企業缺乏全局意識及整體把控能力,在實行工程經濟管理中側重于經濟效益最大化,對工程經濟管理中的風險識別、評估、預警、防范等有所忽視,導致風險應對能力薄弱,無法發揮工程經濟管理的重要作用。為此,預先制定好工程經濟管理風險防范方案,當出現問題時及時作出反應并采取相應的解決對策,能夠迅速、高效地解決問題,保證工程項目建設各參與方經濟效益最大化。
2、新時代下工程經濟管理風險
2.1投資招標風險
隨著時代的進步與社會的發展,我國公眾物質生活水平顯著提升,對于工程項目的需求量也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這為工程企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但同時也對工程企業的工程經濟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投資招標是工程項目建設的前端環節,是指招標人事前發出招標通報或招標單,明確工程建設所需的技術、原材料等,邀請投標人參加投標的行為。在投資招標過程中,存在諸多經濟風險:其一,部分競標企業蓄意壓低報價,競爭行為惡劣,而自身并不具備合格的專業施工技術,所購買的施工材料等不符合施工設計規范,很容易引發施工質量問題;其二,部分企業存在陪標行為,嚴重擾亂招投標市場秩序。
上述問題出現的原因有二,一是工程企業對招投標管理環節重視程度不足,未能制定完善的招投標管理計劃、標準,招投標管理人員在實際工作中缺乏相應的指導與約束;二是招標企業與投標企業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招標方不了解投標企業全部經營狀況、現有施工技術、以往施工經驗等關鍵信息,在選擇施工企業時未能全面審核其資質,導致招投標管理存在漏洞。
2.2承包合同風險
承包合同是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約定的協議,其中明確了工程項目建設過程中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應盡的義務,能夠保證工程項目經濟指標的達成,同時也可以幫助建設單位及施工單位雙方規避工程經濟風險。當承包合同簽訂過程不規范、內容不完善或存在不清晰條款時,便會影響合同的效力。因此,承包單位需要嚴格控制合同簽訂過程,及時發現承包合同中潛在的風險條款,以此約束雙方行為,避免陷入合同糾紛。工程經濟管理中承包合同風險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2.2.1合同中將部分風險項目直接歸集至承包單位,如合同中明確規定承包單位需要對原材料價格波動風險負責,當原材料價格大幅度提高的情況下,工程價格不變,承包單位需要補齊差價,將會面臨較大的經濟損失;
2.2.2施工周期風險,如期交付是業主對工程建設的基本要求,但在實際的工程建設中,因資金、突發事件等因素的干擾,很有可能延長施工周期,此時承包單位需要按照合同條款向業主賠付一定的賠償款;2.2.3合同中條款不清晰、內容不完善,承包單位也需要承擔一定的責任。
2.3工程物資采購風險
物資費用在工程成本中占比較大,且物資采購為物資供應計劃的前端環節,如若工程物資采購管理不到位,將會導致工程造價提升,降低工程經濟收益,綜合來看,引發工程物資采購成本的因素包括外因、內因兩大類,
外部因素為:
2.3.1供貨商以利益為驅動,惡意抬高價格擾亂物資市場環境,使得工程建設方蒙受經濟損失;
2.3.2大宗物資價格受政策、物資市場供需關系等影響較大,價值工程建設周期較長,物資價格的波動會給采購方帶來嚴重損失;
2.3.3因市場環境復雜,導致合同欺詐風險問題日益突出,如以虛假的合同主體簽訂合同,偽造票據證明作為合同擔保,供貨方為牟取利益將騙取的合同轉手倒賣,或在合同簽訂后失約違反合同或終止合同,導致采購方所需物資無法得到保障。
內部因素包括:
2.31采購計劃風險,即相關部門并未經過測算及預估確定合理的物資采購數量、質量標準,導致采購計劃與實際建設需求偏差較大,進而引發物資浪費、采購價格偏高等問題;
2.3.2采購驗收風險,即所采購的物資不滿足合同要求,加之管理不善未及時發現問題,進而引發工程經濟管理風險;
2.3.3采購責任風險,因經辦部門或人員管理不善,或經辦人與供貨方存在舞弊行為,從中謀取回扣,導致物資采購價格虛高,增加工程成本,繼而引發工程經濟管理風險。
3、新時代下工程經濟管理風險防范措施
3.1重視招投標管理,優化招投標流程
由上文論述可知,工程經濟管理中投資招標風險產生的主要原因在于招投標環節管理不到位及招標方與投標方信息不對稱。為此,建議工程企業引入招投標管理信息系統,該系統包括四大功能模塊:
3.1.1為招標信息公示模塊,全面呈現工程建設所需的技術質量標準、原材料規格、工程項目等。與此同時,信息化招投標管理平臺可以突破信息傳播的時間與空間限制,吸引全國各地優質施工單位參加招標;
3.1.2為投標企業信息獲取模塊,投標企業登錄官方網站或手機端App填寫自身信息,包括以往工程經驗、工程報價、相關資質證書等,保證招標方全面了解投標方信息,最大程度上消除雙方信息不對稱;
3.1.3為綜合對比模塊,該系統帶有數據分析功能,能夠結合同類工程初步確定工程價格,根據各投標企業信息綜合對比各投標企業實力與等級,所形成的對比報告可為招投標管理決策提供依據。招投標管理信息系統的應用,能夠避免招投標管理以主觀經驗為驅動,提升招投標管理的科學性,并切實防范投資招標風險。
3.2注重合同管理,強化合同過程控制
3.2.1建設單位及施工單位應就合同的制定以及簽訂等事宜進行協商,保證雙方均了解承包合同簽訂的目的及相關要求,避免雙方陷入經濟糾紛;
3.2.2需要在承包合同中明確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雙方的權利、義務以及違背合同條款應當承擔的責任,以此避免責任推諉現象的發生。
3.2.3合同內容需要簡潔清晰,建設單位與施工單位均需要嚴格審核合同中的潛在風險條款,明確自身權利使用的范圍及應盡的義務。
3.2.4承包合同簽訂后,雙方應按照合同約定履行自身責任,在合同履約過程中雙方均不可擅自更改合同條款。
3.3加強物資采購管理,降低工程物資費用
3.3.1切實做好物資采購計劃,根據工程所需的物資質量與效用編制完善的物資采購計劃,以此節約工程資金。
3.3.2選擇并管理物資供應商。要加強對物資市場的調查及物資價格發展趨勢的研判,與供應商就調研結果進行研判,爭取以最低價格獲得優質的物資。要與供應商建立互惠互利的關系,針對需求量大、依賴性強的物資,可采取參股、收購等形式與供應商形成“共同體”,在滿足工程建設長期物資需求的同時降低物資采購成本。
3.3.3對供應商物資采購合同履約情況進行監管,如果物資質量、價格等與合同條款不符,則拒絕支付貨款。
3.3.4加強對物資采購合同臺賬、合同匯總信息的管理。在日常管理中,對物資采購合同進行分類匯總,建立合同臺賬,根據報告及匯總表組織生產、規劃價位并及按時承付貨款,以此降低風險,規避工程經濟風險。
4結束語
綜上所述,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各個領域蓬勃發展,尤其是與民生密切相關的工程規模不斷擴大,在為工程企業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對工程企業工程經濟管理質效與風險防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以新時代為背景簡要闡釋工程經濟管理風險防范的重要意義,重點結合實際工作經驗,對工程經濟管理風險的思考與實踐探究新時代背景下工程經濟管理風險以及防范措施,旨在為工程企業工程管理工作提供思路與方法。
參考文獻:
[1]朱權.工程經濟管理風險及防范措施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21(29):71-72.
[2]李慧慧.新時代下工程經濟管理風險及防范對策[J].投資與創業,2021,32(15):138-140.
[3]王礎.工程經濟管理的風險及對策的綜合分析[J].居舍,2021(21):150-151+153.
[4]周宏達.工程經濟管理風險及防范措施分析[J].中國市場,2021(20):66-67.
[5]蔣磊.工程項目管理實施中的風險管理探討[J].居舍,2020(35):135-136+164.
作者簡介:
郭梓辰,男,漢族,江蘇南京人,就讀于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研究方向: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