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奎麗
摘 要:鄉村旅游事業的可持續發展是目前實現鄉村振興發展戰略的主要方途徑,是對鄉村進行改造、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重要前提,也是吸引人才、傳承中華文化的基礎條件。鄉村旅游的發展建設能夠對鄉村現有的產業結構進行優化、對自然環境加以充分利用,提升村民的文化素養,最終達到幫助村民脫貧致富的目的。現階段的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過程中還存在不足,需要對其加以分析,進而在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的基礎上,落實科學的可持續發展措施,實現鄉村振興目標。
關鍵詞:鄉村振興;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各地方政府按照中央領導積極落實鄉村旅游,并且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以此實現鄉村振興,改善鄉村當前的經濟水平和文化水平等,促進鄉村的開設發展,使其能夠與城市化建設進程保持一致,改善村民的生活環境。在鄉村旅游發展中,充分利用當期自然環境的同時,還需要注意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避免造成環境污染、維護好生態平衡,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一、鄉村振興視域下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原則
鄉村振興視域下的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是在建設和發展鄉村的過程中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為了能夠切實貫徹這一理念,我國的文化和旅游部門發布相關的指導意見,加強對各地方發展鄉村旅游的指導,重視村民利益、豐富旅游的文化內涵、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并且創建屬于自己的旅游品牌。目前,提升鄉村旅游的關鍵是提升其質量,強化其效益,在保證這一目標的基礎上,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對鄉村旅游的環境進行優化,滿足不同游客的需求;同時,鄉村振興視域下的鄉村旅游還要重視經濟的穩定增長。因此,要將可持續發展展開作為主要原則,發展鄉村旅游。
二、鄉村振興視域下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措施
(一)資源進行優化配置
在鄉村振興視域下發展鄉村旅游,需要對各類型資源進行合理配置,提升鄉村在旅游行業中的競爭力。在對資源進行優化配置的過程中,需要成立專業的小組,對當地的自然資源、風土熱情等進行調查,對于適合旅游的優勢資源進行合理規劃,挖掘特色旅游資源,打造精品旅游項目,對鄉村旅游產業進行科學統籌,進而將其打造成點、線、面合理串聯、交叉發展的旅游格局。同時,在優化旅游資源配置的過程中,要從鄉村振興的角度對旅游產業進行合理規劃,在發展鄉村經濟的過程中,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護、重視鄉村的基礎設施建設、合理規劃國土空間等,以區域捏自然資源優勢為旅游發展的立足點,大力宣傳鄉土風情、傳承鄉土文化資源等,并對其展開科學的規劃;強化相關部門的服務意識,為鄉村旅游事業的發展提供支持,在鄉村振興發展中形成合力,共同在可持續發展戰略下發展鄉村旅游。
(二)鄉村產業進行創新
鄉村旅游的發展還需要結合當地的特點,對現有的鄉村產業進行創新,考慮到城市居民對度假、休閑、養生、文化以及體驗不同生活等方面的需求,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對旅游產品的類型進行創新,滿足游客不同的旅游需求,打造出具有民俗風情、休閑度假、科普生活常識等特點的鄉村旅游產業。例如:很多家長會帶領孩子體驗農村生活、認識不同農作物,對此鄉村旅游可以單獨開辟一塊田地,根據當地的土質和氣候條件等種植水稻、玉米、小麥、蔬菜、水果等,春季時可以體驗種植的樂趣,秋季可以體驗收獲的樂趣等;同時,可以開發“認養”項目,認養一棵果樹、認養一頭羊等,既能夠滿足家長想要教育孩子的需求,也能夠使孩子們對我國的畜牧業、農業有更深刻的認識等。此外,旅游產業還需要制定科學的線路,使得游客能夠從進入旅游區開始就能夠體會到不一樣的風土情人、文化氛圍。對此,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過程中,相關的部門要結合具體情況,打造服務規范化、功能多樣化、生產標準化的旅游產業鏈,提升旅游產品的價值,使其得到更好的發展機會。
(三)挖掘鄉村文化內涵
鄉村振興視域下的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需要注意合理挖掘鄉村現有資源中的文化內涵。以當地的區域特色文化為立足點,將其與歷史、地理等文化進行結合,形成資源優勢,改變傳統的旅游模式,加強對文化內涵的宣傳,以此增加鄉村旅游對游客的吸引力,促使更多的人來此旅游,構建良性的旅游循環局面,形成自身旅游特色的同時,大力發展鄉村經濟。
此外,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從歷史的角度挖掘當地的文化資源,打造具有歷史符號的旅游產品,開發出傳統韻味十足的文化產品和藝術形式,促進鄉村的創新發展,以多種形式的活動和產品豐富旅游產品,并且能夠從歷史角度對游客進行感染、熏陶,使其了解我國的歷史發展、傳統文化特點,提升鄉村旅游的文化內涵,從而促進鄉村旅游事業更好的發展。無論是哪一種形式的旅游,開發什么樣的旅游產品,鄉村旅游發展過程中都需要注意經濟與生態環境之間的平衡性,改善村民經濟水平和生活水平的同時,也要注意保護好環境,實現長久的旅游發展,并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
(四)完善有關法律法規
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要求鄉村的經濟、文化、環境以及政治幾個方面協調發展,這是鄉村自然經濟改革的重大舉措,會對過去的一些經濟發展項目等工作內容造成一定的沖擊,因此必須要在國家法律法規的約束下發展鄉村旅游,并且要與當地的情況相符。這就需要我國能夠從鄉村的實際情況出發,對有關的法律法規加以完善,對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相關工作進行明確規定,堅決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發展路線,不能為了經濟發展而犧牲環境。對此,鄉村可以積極建立良性循環系統,即旅游資源在利用后形成垃圾、廢物,從中進行篩選,對其中的部分資源進行再利用,促進鄉村旅游事業快速、穩定發展的過程中,實現可持續發展戰略。
(五)培養旅游專業人才
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人才是其發展的關鍵因素,因此需要加強對人才的培養。在鄉村振興視域下,鄉鎮以及上級領導、相關的單位需要意識到專業人才的重要性,進而通過多種方式培養專業人才。首先,對鄉村旅游系統中現有的工作人員進行系統化培養,且培訓的內容要根據各個崗位的工作內容需求制定,保證培訓工作的針對性。培訓內容主要包括市場動態、旅游政策、旅游產業的操作程序和經營理念、生態環境保護等,加強這些內容的教育,提高各崗位工作人員專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同時,還能夠提升其管理意識、服務意識等,使其積極開展相關工作,從而促進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其次,還可以與高校的旅游專業簽訂定向培養合約,通過學校的統一教育培養專業人才,可保證教育的系統性,且學習的內容也更加全面,人才的綜合素養更高,有利于促進鄉村旅游事業更進一步的發展。
(六)加強鄉村旅游營銷
鄉村振興視域下發展鄉村旅游,需要加強其營銷策略的制定和實施,重視聯合經營模式的合理應用,形成穩定、可靠的規模效應,解決傳統形式鄉村旅游的弊端,實現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營銷問題是鄉村旅游事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因為管理理念和措施不夠先進,在宣傳內容上沒有突出當地的旅游特色,在宣傳方法上沒有進行創新。因此,主流媒體應給予鄉村旅游支持,加強宣傳力度,并結合自身情況,利用電視、廣播、微信、報紙以及微博等途徑進行宣傳,提升鄉村旅游景區的知名度。同時,還要注意打造品牌效應,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但需要注意與鄉村旅游產品特色相互呼應。
(七)有效利用自然環境
立足于鄉村振興視域下進一步的推進鄉村旅游產業的和諧穩定發展,與我國的發展鄉村、改革鄉村的發展策略不謀而合,同時鄉村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也是推進我國“三農問題”深化解決的有效策略,有效的推進了我國農村產業結構合理轉變的重要途徑與手段。而在推進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過程中應該重視鄉村公共基礎設施的完善與建設工作,同時應該將鄉村的生態環境作為整個旅游產業的重要建設和發展目標,生態宜居旅游產業的有效建設那么相信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帶動鄉村的旅游產業發展。隨著我國大力的發展生態環境以及建造宜居環境,有效合理的利用鄉村自然環境,從而為游客建造非常宜居且優美的旅游環境,對于改善鄉村的經濟結構有很好的作用與影響。在鄉村生態環境改造過程中,應該基于鄉村周邊的自然環境從而開展生態旅游建設方案,所有的自然環境設計方案必須基于保留鄉村原有的特色風貌的原則之上。例如,生態環境優美就以生態環境為旅游建設理點,如何文化歷史和文化底蘊濃厚,那么就以歷史文化為核心打造民俗文化為主題的旅游景區。總之,鄉村旅游的可持續發展必須要基于鄉村的獨有特色之上,然后再與鄉村的自然環境形成緊密的聯系,通過人文內涵的打造從而建設具有古色古香的鄉村旅游勝地。
(八)強化村民文化素養
鄉村旅游建設的過程中村民的文化素養也是重點建設和改善的方向,鄉村旅游的建設工作必須要始終堅持和落實可持續發展的原則,而強化村民的文化素養以及村民對于生態環境的保護思想也是非常重要的。隨著市場經濟的高速發展,很多鄉村旅游產業的發展為了過度的追求利益和效益,從而大肆的破壞生態環境,這對于我國生態環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壞,并且也嚴重的與我國打造生態宜適環境的發展理念背道而馳,并且也嚴重的不符合我國可持續發展道路的發展理念。所以,為了改善這一情況在鄉村旅游建設的過程中,也必須一同強化村民的文化素養,深入的將鄉村歷史與文化進行資源整合,有效的提升村民對于本地的歷史以及文化的深層次認識,最終強化村民對于本地的自我歸屬感和自我認同感。在強化村民文化素養的同時,不僅僅要提升村民對于本地歷史文化的認知,同時還要立足于鄉村旅游開發的基礎上提升村民的環保意識與生態保護覺悟,應該將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意識深化于村民的認知當中,進一步的提升村民對于整個鄉村旅游發展的責任心。這樣,既可以有效的提升鄉村旅游產業的質量,給游客提供更好的生態環境和優美的旅游勝地,同時也進一步的推進了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這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可以極大的提升鄉村旅游的競爭實力,同時也在既保證了游客的旅游感受的同時,也幫助村民有效的樹立了正確且良好的價值觀念。
(九)合理降低商業氛圍
之所以當下的鄉村旅游產業如何緊俏且熱門,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現在城市生活的壓力比較大,所以很多人都期望通過遠離城市、遠離喧囂,通過優美且幽靜的鄉村生活從而幫助人們減輕生活壓力和工作壓力,這也是當下快節奏生活下人們減壓的一種好方式和途徑。而為什么越來越多的城市精英和白領喜歡的古色古香的鄉村或者是小鎮,最主要的還是看重了這些遠離城市喧囂的古樸氣質,不論是從建筑方面還是當地的風土人情,都能夠給去旅游的游客一種前所未有的游覽感受。所以,在鄉村旅游產業的建設過程中必須要尊重當地的民俗文化,重點的保存基獨有的鄉村特點,將這種鄉村文化與精神融入到每個文化建設環節中,這樣才會給游客更真實與自然的旅游體驗。合理的降低鄉村旅游產業的商業氛圍,要充分的結合鄉村的本地特點從而融入我國傳統民族文化與美學元素,推進整個旅游景區的民俗文化更加的自然與動人,不論是在景觀設計與建設方面,還是在人文歷史的展現上,亦或者是當地特色小吃的選擇上,都應該尊重當地的特色與特點、不應該過度的追溯商業化反而破壞了那些古樸的魅力。
總結
在鄉村旅游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各地都應抓住機會,積極探索適合自己的旅游項目,積極開發新型的旅游產品,將旅游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樹立自己的旅游品牌;同時,還要注意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落實,在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尋找平衡點,在保證村民擁有良好的自然生活環境時,也能夠獲得可觀的經濟收入,改善其生活水平。此外,利用合適的旅游產品,實現鄉村文化、傳統文化等內容的傳承和發揚,使更多的人了解當地的風土人情。
參考文獻:
[1]陳麗軍,陳翠,胡紅兵,龔宇文.鄉村振興視域下我國傳統村落旅游可持續發展研究——以黃岡市為例[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9(10):73-77.
[2]唐偉鵬,楊主泉.基于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旅游可持續性發展探析——以富川縣為例[J].勞動保障世界,2019(12):66-68.
[3]吳紅玉,溫泉兒,魏莉蕻,甘露.鄉村振興背景下鄉村旅游可持續發展研究——以成都市為例[J].美與時代(城市版),2021(06):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