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應收賬款是企業流動資產的一部分,也是容易暴雷的一項資產。為探究應收賬款管理方式,本文從建筑企業應收賬款管理現狀出發,結合建筑企業應收賬款回款時間長的特點,分析其產生問題的原因,發現企業存在應收賬款管理制度不成熟、信用政策、現金折扣設置難以把控等問題,最后提出相關措施建議,改善企業應收賬款管理方式、健全信用制度,提高應收賬款周轉率,或采用應收賬款證券化的方式,轉移催賬成本,降低壞賬發生率。
關鍵詞:應收賬款;管理辦法;證券化
一、應收賬款現狀概述
(一)應收賬款的意義
應收賬款是企業的一項流動資產,具有一定的風險,很可能面臨無法收回的情況。尤其在市場經濟大背景下,企業常常采用賒銷方式購買所需原材料,對供應廠商而言,這部分未實現的收入就計入應收賬款,一般而言,應收賬款是建立在購銷合同基礎之上的,沒有明確的付款時間。因此,應收賬款是否能正常收回以及其壞賬準備計提率是否恰當等都會影響企業的財務狀況,所以,改進應收賬款管理方式對企業而言有重要意義。
(二)建筑行業應收賬款現狀
在建筑業,企業的應收賬款管理仍舊存在諸多問題,例如,甲方在工程結束時的欠款、中途的臨時撤資、總承包商拖欠分包商的工程款等等,此種現象屢見不鮮,這不僅會損害建筑施工企業的切身利益,更會嚴重危害到建筑行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據統計局數字表明,建筑企業應收賬款約占企業流動資產的50%,遠高于發達國家的20%,應收賬款的嚴重問題是顯而易見的。
(1)企業賒銷比例對應收賬款的影響
一方面,賬面賒銷比例過高會導致應收賬款急劇增加從而減少企業的凈現金流量,流動資金減少,不利于日常的經營活動,影響企業收益質量;另一方面,壞賬發生率上升,一般情況下,應收賬款3年及以上還無法收回,基本確認為壞賬。而一旦發生壞賬,企業必定就會發生損失,減少利潤,增加企業財務風險。
(2)應收賬款回籠時間長
應收賬款賬齡指的是企業資產負債表上的應收賬款從營銷兌現、形成應收賬款的當日開始,到資產負債表日的時期。據TY企業2018應收賬款賬齡分類表可知,1年以內的應收賬款為747,535,064.32元,占總應收賬款 8.959%、1-2年的應收賬款為72,919,494.32元,占8.739% 、2-3年的應收賬款為13,957,350.35元,占 1.673%,根據應收賬款回收規律,應收賬款賬齡越長,壞賬損失的可能性越大。
需要注意的是,鑒于施工企業的特殊性,保留在客戶處的應收賬款質量保證金一般為1-3年,收回速度較慢。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應收賬款中質量保證金的數額也在增加,因此建筑企業應收賬款賬齡相比其他行業要長。
三、以建筑施工企業應收賬款為例進行探討
(一)企業應收賬款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整理企業年報數據可知,2018年企業應收賬款增長率22.24%略大于營業收入增長率10.97%,且應收賬款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在2017—2018年分別達到了43.97%和39.92%。正常來說,應收賬款增長率應遠遠低于營業收入增長率,但TY企業恰恰相反,這說明企業應收賬款管理存在缺陷。
在信用政策方面,一項合理的信用政策是保障應收賬款管理質量,增大投資效益的有力手段。但是目前企業的信用政策或多或少存在不足之處,比如:1、信用標準設置不科學。標準設置過高致使客戶無法獲得企業給與的便利,這雖然從某種角度減少了壞賬的損失,但非常不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和在市場中的有利競爭地位;而標準降的太低,則會讓企業承受較高的催賬費用和壞賬損失風險,同樣不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2、信用條件制度不合理。就信用期限而言,部分企業為了擴大市場份額,給與的期限很長,而沒有全面考慮到延長期限所帶來的收入是否能彌補由此而增加的機會成本和收賬成本等。3、收賬政策涵蓋不全面。企業僅考慮了信用評級的方式,這相對而言是比較基礎的,也就是我們比較熟悉的5C系統,即信譽質量Character、出借能力Capacity、? 成本capital、抵押質量collateral、經濟情況Conditions。卻忽視了后續的催收賬管理和警告措施,出于與客戶間關系的考量,更加不會采用法律的手段合理保障自身權益。另一方面,收賬政策過嚴,會影響買賣雙方的經濟交易,不利于企業未來的銷售。
在現金折扣方面,企業優惠力度難以把控。現金折扣就是給與賒銷方金額上的優惠,以期能盡早收回貨款,起到加速回收欠款的作用,從而減少壞賬發生率。現金折扣一般是這樣表示的:10/20,5/30,N/60.這就表明如果客戶想要享受到10%的優惠,就必須在20天內付清款項;往后同理,但優惠程度逐次減弱;如果在30天之后但仍在60天期限內付款,則無法享受到價格的優惠。但企業現金回扣設置往往難以把控。優惠程度太高,容易讓企業承擔巨大的損失,但優惠程度過低,又難以起到及時回收的效果,優惠不足以吸引客戶快速付清賬款。所以,怎樣確定現金折扣仍是企業管理應收賬款的一項重大問題。
(二)企業應收賬款產生問題的原因
(1)外部原因
第一,各企業競爭步入膠著境況。主流觀點一般認為過于激烈的競爭環境是造成應收賬款風險的罪魁禍首,在供求關系不平衡的情況下,賒銷便成為了各大企業擴張市場份額的主要手段。它不僅能讓客戶得到自己心儀的產品,還能讓客戶在質量一樣的情況下多享受到價格上的優惠,這必然會吸引更多的客戶。然而,部分企業競爭壓力的承受度有限,一旦發生無法即刻收回的現金流,企業很可能就會陷入資金困境。
第二,客戶的支付能力低下跟不上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這是應收賬款無法償還風險的源頭。而在一定條件下客戶管理機制的不完善,出現暫時性資金周轉困難的局面,進而在期限內無法按時還款,增加企業資金風險。
(2)內部原因
第一,應收賬款管理制度不成熟。一方面營銷管理機制的問題,企業缺乏防范意識。企業只注意到賬面高額利益的誘惑,為達到擴大銷售的目的,他們盲目使用賒銷策略來爭奪市場,而沒有事先深入調查付款人的信用狀況,沒有注意到背后客戶拖欠流動資金的巨大風險。另一方面營銷監督機制的問題。應收賬款應當及時清算、催收,定期與對方對賬核實。經確定無法收回的應收賬款,其中已提壞賬準備金的,則應當沖減壞賬準備金;而未提壞賬準備金的,則應當作為壞賬損失,計入當期損益。但有些企業無法及時清算已經發生的應收賬款,因而形成應收賬款債務而不自知的情況并不鮮見。
第二,人員缺乏優秀的綜合素質。例如其客戶基本財務信息資料的完整度跟真實、準確度,是銷售人員的根本。部分人員缺乏自律意識,為了達到業績或目標,或者為了眼前的利益,不考慮其工作企業的利益,對客戶基本信息的信用狀況、財務情況等,根本不去做精準的調查了解;或者雖然有調查,但不全面不完整,不能把客戶真實性反映給自身企業的決策人,導致企業遭受到損失是因為目前企業人員綜合素質偏低。
第三,產品普遍競爭力較低。部分企業不注重產品技術、 成本和規模的投入和研發,缺乏長遠目光,過度盲目提高生產力。因此,企業很容易出現供過于求的現象,因為他們企業市場占有率本就低,同時生產能力又遠大于生產份額。所以為了決解產品積壓問題,使得他們在銷售中必須做出相應的讓步,這就會讓企業總是受制于人,而且產品的質量、價格和品種都是客戶買賣的思考因素。有的企業工程價款高,而工程建筑規模卻無法得到客戶的認可,客戶就會有一種上當感,而客戶的體驗好壞也會影響付款時間。
四、提出對我國企業應收賬款管理的改進措施
(一)應收賬款的證券化
隨著信用體系的逐漸成熟和市場的不斷發展,企業開始有著用應收賬款來進行融資的趨勢。企業用應收賬款來進行融資的方式有很多,而應收賬款證券化是其中最為常見的方式。
其實,證券化只是將確定有未來現金流入但目前卻沒有流動性的、滿足證券化需求的應收賬款賣給專門從事證券化的機構,即特設信托機構(SPV),SPV再將從各個企業收來的資金匯聚在一起,然后通過把這些匯聚起來的資金通過一系列的操作實現資金的重組與整合包裝,使之成為一種能夠在市場上流通的證券,這樣便成功的進行了融資。
其獨特的信托機構實際上是阻斷了發起人和持有人的風險,有效減少了破產風險,實現了破產隔離,降低了破產成本。當然,在進行證券化時,SPV仍然需要為應收賬款的管理支付一定的監管成本,但成本較低。眾所周知的是,保險公司等其他大型機構投資者更加傾向于購買高質量的證券,這與企業發行的普通債券相較而言,這種資產型的證券更容易得到投資者的認可,有利于企業信用增級,結構升級,也使得融資更加方便快捷。此外,機構還為此類應收賬款提供完善的售后服務。他們有著更好的管理體系,于是從另一方面也降低了發起者的諸多不便,轉移了壞賬損失的風險,同時降低了催賬成本。由于原始權益人不再需要跟蹤催收應收賬款,這也表明其放棄了所有權和追索權。
應收賬款證券化的優勢:
1.融資方式簡便。
應收賬款證券化是將滿足要求的應收賬款直接出售給SPV,最終匯入到資金池中。而SPV通過重組、整合和打包,在應收賬款的基礎上發行有價證券,并根據應收賬款的信用評級、質量和現金流量來確定發行證券的價格。這樣不僅可以提高企業資產的質量,增強流動性,提高公司的融資能力,還能夠將公司從管理應收賬款的麻煩中解脫出來,轉移因應收賬款催收而產生的損失。重要的是,這種融資方式雖然只有較低的融資成本,卻可以享受到專業的融資服務。
2.管理成本減少。
應收賬款證券化實際上屬于資產證券化的一種,而資產證券化的一個重要目的是破產隔離,即原始權益人的信用風險和證券沒有一絲一毫的關系,即使發起人破產也不會影響投資者的利益。這樣不僅可以提高企業資產的質量,更能降低企業的管理成本。同時,因為保險公司等其他大型機構投資者更愿意選擇高質量的股票,一般來說,企業發行的債券很難得到這些機構的青睞,但是有著信用增級優勢的資產證券化將會提高證券的質量,所以能夠降低企業的融資難度。
3.交易成本降低。
應收賬款證券化是由精通應收賬款管理的專業機構進行的,而作為應收賬款的所有者,只需將應收賬款賣給這樣專業的機構,就可以避免對應收賬款的跟蹤和回收,從而規避壞賬損失,交易成本也因此減少。
4.應收賬款證券化有助于完善財務結構,提高資產使用效率,整合企業投資資源。
(二)應收賬款管理的改進對策
具體主要包括如下五個方面:
(一)建立完善客戶檔案
企業一般都會存有客戶檔案,檔案內容不僅包含欠款客戶,還記錄有信用良好的客戶。具體來說主要有:客戶的法定代表人、法定地址、聯系電話等登記信息;負責專項業務人員的情況;銀行賬戶信息;交易合同、協議狀況;雙方往來對賬記錄;客戶信用記錄;客戶對債務償還的書面承諾等。檔案材料應當要使用原件,如果特殊情況下要使用復印件,也應當要有雙方承諾的相應記錄,而且要派專職人員謹慎保管。
(二)嚴格客戶信用評級
由于應收賬款是存貨銷售過程中的一個環節,因此對應收賬款的后續分析應重點關注賒銷商品的銷售和變現環節。客戶在得到了相應的工程服務后,出于外界和付款信譽的壓力下,一定會希望快速完成這筆交易,而且會在信用期內完成付款,還可以獲得部分現金折扣。如果客戶有優秀的信用質量,企業可以按期收回全部債務。通過對應收賬款的跟蹤分析,企業可以正確預測應收賬款發生壞賬的可能性,故而制定成熟的催收政策,對提升效率,減少損失有重要成效。
(三)制定合理收賬政策
制定合理的催收政策是企業減少壞賬損失的一種有效方法。因為對于企業而言,編制應收賬款的賬齡分析表是確定收款政策的一種比較普遍好用的方法,這不僅能對應收賬款進行實時監控,而且根據制定出來的賬齡分析表可以了解哪些賬款應當被收回。通常來說,企業的應收賬款并非都超過了收賬期,部分也還在催收期的范圍內。一般看來,拖欠時間越長,收回的機率越低,發生壞賬風險越高。另一方面,對賬齡分析表進行分析,掌握了各客戶的收款期和應收金額,了解客戶在期限內的已付和未付金額,調查該未付金額是否超過催收期限;并依據具體欠款情況,預估逾期追收的難度和形成壞賬可能性大小,最終結合客戶企業的現實境況,制定相應催收政策。
(四)客戶定期對賬
企業可以向拖欠賬款的客戶發送應收賬款對賬單,成本不會很高。企業也可以采用現場催收的方式,雖然需要承擔較高的成本,比如差旅成本和人工成本,但是企業采用這種方式的效果是非常顯著的:可以更為直接的提醒客戶要記得履行債務;可以更快地拿回款項;能夠更好的為客戶解決一些因未付款而引起的業務糾紛;可以及時掌握客戶的業務和財務狀況,尤其是那些財務狀況不良、瀕臨破產的債務人;可以要求客戶加蓋公司印章的還款計劃等書面承諾,為未來可能發生的法律訴訟提供必要的材料。
(五)改善應收賬款管理體系
由于企業應收賬款收回制度監管薄弱,出現了專項管理人員徇私舞弊的現象,或應收賬款工作有著明顯不合理之處等情況。因此,應收賬款的管理沒有得到真正的實施和發展。故而我認為,企業應當加強對應收賬款監管的內部控制,嚴厲處罰專項失職人員,加大對玩忽職守的懲處力度,同時也要建立健全應收賬款管理制度,完善監督機制,補齊一些管理漏洞,并對管理過程中的一些問題及時上報上級領導知曉。與此同時,還應當注意“回避制度”,避免監督工作組中有財務部門人員參加,必須有針對性地設立或指定專門的監管小組。
五、結論
建立健全應收賬款后續監管制度是企業控制賒銷業務、及時收回應收賬款、降低企業風險的最科學的保障。本文選擇建筑行業TY企業部分數據對應收賬款的現狀進行研究,通過比較營業收入增長率、應收賬款增長率分析TY企業應收賬款管理中存在的不足,比如,賒銷比例過高、壞賬計提不足,現金回扣設置不完善等。同時研究了產生問題的具體原因,最后提出一些建議措施,例如優化應收賬款日常管理、應收賬款證券化等方式減少企業財務風險,增大企業利潤和效益,希望能為建筑企業應收賬款管理方面盡一點綿薄之力。
參考文獻:
[1] 蘇華. 淺議財務應收賬款風險分析及其防范措施[J]. 港澳經濟, 2015(29):103-104.
[2] 趙玉娜, 馮石崗. 加深理解我國經濟體制及其發展進程——讀《“制度人”假設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有感[J]. 出版廣角, 2016(9):92-94.
[3] 李沂澤, 宋明. 淺議企業應收賬款的成因及控制[J]. 商場現代化, 2016(4):180-181.、
[4] 于亞秋。試論企業應收賬款管理中的風險防范與控制時代金融,2015,03:116+119.
[5] 董聽玥,周賽淺談企業應收賬款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D品牌,2015,02:86-87.
[6] 謝蓮. 建筑施工企業應收賬款的成因及治理對策研究[J]. 產業與科技論壇, 2014, (4):253~254.
[7] 浦恩澤, 陳旭東. 施工企業應收賬款關鍵風險點分析與內部控制措施[J]. 會計師,2014, (7): 75~77.
作者簡介:
毛瑜章(1996.11-)女,漢,江西豐城,碩士在讀,財務會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