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岑郁
摘 要:案例教學是實證研究在教學中的應用,是提高教學質量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新課改的過程中,應大力提倡和推廣。本文著重探討了案例教學法在經濟類課程(以《經濟法》為例)中的實際應用和一些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案例教學法;經濟法;教學;應用
一、引言
經濟法目前已經成為中高職財會類專業學生必修的一門主干課程。這門課的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它的理論性體現在法的基本原理和大量的法律法規之中,它的實踐性則體現在經濟法的實施,經濟法對實踐的指導以及經濟法的社會效果等方面。在經濟法教學中,如果只看重書本理論教學,就會使其顯得枯燥、抽象、沒有活力,學生也不易理解和記憶,也無法對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有效培養。而新課改卻愈發地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因此案例教學以其獨特的優勢——能把理論和實踐有機結合起來,成為了《經濟法》教學中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受到普遍關注。
二、案例教學法及其優勢
案例教學法,其最大特點就是教學內容圍繞案例展開討論分析。它最早起源于古希臘羅馬時代的“啟發式問答法”, 與傳統的教學方法相比,案例教學法具有如下優勢:
首先,案例教學縮短了課堂和實際生活的差距。案例是現實生活的再現,也是現實生活的濃縮,能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其次,案例教學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案例教學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講授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分析和討論案例,師生、生生互動性比較強,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再次,案例教學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案例教學克服了傳統教學方式的不足,講究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其創造性、發散性、邏輯性思維,達到學以致用。
三、《經濟法》課程中案例教學的實施
案例教學優勢上文已有所闡述,不過在《經濟法》課程中,要把這些優勢變成實實在在的教學效果,在學生身上體現出來,則需要科學的實施方法。
(一)選擇恰當的教學案例
案例選擇的恰當與否直接關系到案例教學效果的好壞,所以選編恰當的案例便成了開展案例教學的基礎。教師必須在明確教學目標的前提下,通過報紙雜志、網絡等渠道搜集教學案例,然后再挑出適合學生和教學實際情況的案例用于教學。
1、案例的選擇應具有目的性。所選的案例要與教學目的相對應,每個案例的設計總是要求在分析和討論中可以突破教學的重點、化解教學的難點?;旧?,一到三個知識點對應一個案例。
2、案例的選擇應具有時效性。眾所周知,法律法條是在不斷的變化和發展之中的。如:網上,教參中關于經濟法案例相當多,但是其中很大部分案例時間上比較久遠,其內容與最新的經濟法規有較大出入。如2005年公司法規定,設立公司的最低限額為3萬,而上一部公司法規定設立公司最低限額為10萬。案例發生的時間不同,結果可能大相徑庭。如果在案例教學時不注重案例時效,很可能犯原則性錯誤。因此,在選擇案例時,要進行歸納整理,做適當必要的調整。
3、案例的選擇應具有靈活性。據筆者多年的教學實踐發現,具有現實性的經濟法案例,尤其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較高,很多案例還可能是學生將來走向社會真正面臨的或需要自己去解決的實際情況或問題,這一點對十學生來說,本身就是一種吸引力。通常我往往舉一些小案例來說明問題,這樣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講授“公司設立的條件”的時候,我首先給學生設定幾個問題:假如你走上社會,想自己當老板嗎,同學們情緒非常激動,都說想。我再問,如果你要創辦公司,該如何去操作?于是同學們急于想從公司法中找到答案,這使原本枯燥的法律法條變得生動起來。
(二)組織互動的案例討論
1、小組討論
首先,教師在完成某一章節的講授后,將整理好的案例以書面的形式下發給學生或用幻燈片、PPT、網絡的形式讓學生瀏覽。然后,對案例的背景和情況做簡要的介紹,并確定討論思考的題目,讓學生帶著問題進入案例。接著,對全班學生進行分組,分組時盡量把不同學習水平、不同性別的學生分在一組,每組6-8人為宜。為了保證教學的質量,要指定組長或推選組長,組長負責組織本組成員討論。
2、班級討論
案例教學能否成功,班級討論是關鍵環節。每個小組的發言者要依次闡明本組的觀點和有爭議的問題,并列出要點。接下來全班對這些問題進行討論,可以采取自由答辯、自由發言等形式。這個時候教師的角色是“導演”,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學生廣開思路,而對學生的講話盡量少作評價,不作評價。
(三)進行適當的歸納總結
討論結束后,教師要對學生討論的情況歸納總結,揭示案例中的理論觀點。在總結中要注意不要簡單地對案例做出結論,要對整個討論情況做出評價,著重指出本次案例涉及到的經濟法理論知識、討論中優缺點、分析問題的方法是否合適、解決問題的途徑是否正確。對于有爭議的問題,要給予澄清,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注重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
四、結束語
案例教學在《經濟法》的教學中,顯示出了其巨大的優勢——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創造能力、發散性思維、邏輯性思維有著明顯的促進作用,符合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客觀要求,所以它受到了普遍關注并得到大力推廣。然而,案例教學并不是萬能的、完美的,為了更好的運用,需要我們不斷反思、實踐、總結和完善。
參考文獻:
[1]張婷, 《案例教學的特點及教學策略》,《中國西部科技》2007年第10期
[2]林長春,《案例教學法研究》,《新西部》2007年第14期
[3]楊柳,《關于在經濟法課程中運用案例教學法的探討》,中等職業教育2008年第10期
[4]周長春,《案例式教學法在“兩課”教學中的應有》,河南廣播電視大學校報2006年第1期。
[5]黃晶晶,《“案例教學法”運用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教壇廣角》2005年第1期
[6]王晗,《經濟法案例教學探索》,鄭州煤炭干部管理學院學報,1999年3月第14卷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