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伍戈 曹海巍 徐劍 高童 編輯/張美思
近期,我國部分經濟數據較此前有所轉弱。對此,筆者認為不能用疫情、外需等不可控的外生因素來簡單加以解釋。大潮退去,經濟內生動能的重要性正在日益凸顯。當前,周期性的需求回落疊加結構性的供給收緊,對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提出了不小的挑戰。
首先,從供給收縮的角度看,能耗約束具有系統性和全局性特征。受拉閘限電、限產停工的沖擊,近期上至鋼鐵、煤炭、化工、冶金、水泥,下至電力、汽車、紡服等多行業的開工率短時間大幅下降。與此同時,相關工業品價格再攀高峰。對比工業品價格的漲幅和產能利用率的降幅,本輪“能耗雙控”的影響或明顯強于“供給側改革”時期(見圖1)。

圖1 “雙控”約束強于“供給側改革”時期
今年上半年,我國工業生產維持高位,全國19個省份“能耗雙控”考核未能達標。下半年各地壓降任務艱巨,預計年底前工業生產或將顯著下滑(見圖2)。糾正運動式減碳和保供穩價之下,政策也許會邊際調整,但各地距離完成全年能耗“硬”目標只剩一個季度卻是現實。

圖2 “雙控”下工業生產將顯著下滑
其次,從需求角度看,經濟周期下行中參雜著結構性單邊約束。房地產行業近期的部分“異常”現象很可能是諸多約束加碼累積后的集中體現。從歷史經驗看,每當商品房庫存降至低位,房企往往具有較強的“補庫存”意愿,拿地和新開工都會積極。與過往不同的是,當前商品房庫存雖已降至近十年低位,但房企拿地和新開工卻表現消極。新開工面積顯著走低且已連續5個月負增長;土地成交萎縮至去年同期的八成水平,流拍率明顯抬升(見圖3)。疊加恒大等風險事件的負面影響,房企整體預期較為悲觀,甚至趨于“躺平”的經營策略。

圖3 當前房企“異常”消極
前期,在“三道紅線”、房貸集中度等多重監管之下,房企已開啟明顯的“縮表”進程。按照當前的收縮速度進行線性外推,明年二季度前后或能達到“三道紅線”的要求。這就意味著,房企投融資收縮的過程還未結束,可能至少持續到明年二季度(見圖4)。

圖4 房地產收縮可能持續到明年二季度
展望未來,從政策應對的角度看,面對“供需雙縮”的格局,財政政策勢必更趨積極;與之相應,穩健的貨幣政策將注重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增強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這些從票據融資和資金利率等邊際變化上可初見端倪(見圖5)。按過去的經驗邏輯,內需有望在明年二季度左右實現企穩。但考慮到本輪供給收縮的程度和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該時點或將有所延后。

圖5 信貸增速和票據融資增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