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 韋,陸 超
(遵義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貴州 遵義 563099)
健康教育是《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中的一項重要內容,是全科醫生必須勝任的能力之一。開展健康教育的形式包括提供健康教育資料,設置健康教育宣傳欄,開展群體或個體健康咨詢服務,進行知識講座等。具體內容涉及《中國公民健康素養——基本知識與技能(2015版)》(健康素養66條)、健康生活方式、可干預危險因素、重點疾病、公共衛生問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防災減災、家庭急救、醫療衛生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等[1-3]。
但在全科醫學的教育過程中,全科醫學生往往沒有受到過健康咨詢或講座服務的訓練,在實習的過程中也沒有機會獨立開展這些工作[4-6]。因此,本研究旨在關注全科醫學實習生講課能力的培養,研究培訓成效,以期能為全科醫學教育提供一定的教學思路。
1.1一般資料 選取本校2012級、2013級、2014級全科醫學訂單定向的560名實習生為研究對象。2012級168人中男91人,女77人;2013級176人中男96人,女80人;2014級216人中男115人,女101人。3個年級的男女生比例和年齡無差異(P>0.05)。
1.2研究方法 學生在本教學單元實習時間共3周。在第1天入科時,由帶教教師指定健康教育素材,每名學生制作10 min的PPT,在入科第1周末進行第1次健康教育講座,所有實習生既是講者也是聽眾。本科室5名教師從教學態度、內容、方法和效果4個方面對學生的講座進行評分,評分依據為“實習生講課評分表”(表1),該表根據“遵義醫科大學課堂聽課評分表”進行修改后形成。講座結束后向學生反饋得分情況和講評優缺點。
在第2、3周對學生進行講課能力培訓,主要內容包括閱讀講課技巧、醫患溝通、課件制作相關書籍,觀看精品微課和課件,觀看示范教學,鼓勵學生之間相互磨課等。在入科第3周末,學生需根據自行選擇的健康教育素材制作10 min的PPT(不能與第1次講課內容雷同),進行第2次健康知識講座,仍然由此前的5名教師進行評分和講評。

表1 實習生講課評分表
1.3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對培訓前后的分數采用配對設計資料的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講課總成績 3個年級的560名實習生全部參加培訓,培訓后的總分,以及每一個單項的評分都高于培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實習生講課總成績分)
2.2講課態度項目成績 講課態度項目共包括3個子項目,培訓后這3個項目的成績高于培訓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實習生講課態度項目成績分)
2.3講課內容項目成績 講課內容項目共包括4個子項目,培訓后這4個項目的成績高于培訓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實習生講課內容項目成績分)
2.4講課方法項目成績 講課方法項目共包括5個子項目,培訓后這5個項目的成績高于培訓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實習生講課方法項目成績分)
2.5講課效果項目成績 講課效果項目共包括3個子項目,學生培訓后聽眾紀律好,聽眾積極性高、參與互動、聽眾自覺收獲大評分高于培訓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6。

表6 實習生講課效果項目成績分)
在2015年以前,本校全科醫學實習生在市疾控中心或鄉鎮衛生院可以接觸到健康教育服務的相關工作,但內容只涉及向公眾提供健康教育資料和設置健康教育宣傳欄。自2015年1月起,本校在預防保健科和產科圍產保健門診設立了預防保健教學單元,全科醫學實習生在三級醫院也能參與健康教育服務工作[4-5,7]。從2015年12月起,本教學單元開始探索在全科醫學實習生中開展講課能力培訓,以期能夠提高其健康教育服務能力。
3.1培訓前存在的問題 在15個子項目的考核標準中,培訓前分數較低,即平均分在70分以下的子項目共5個,包括講課態度中的教態自然項,講課內容中的熟悉講授內容項,講課方法中的講授方法項和富于感染力項,以及講課效果中的聽眾積極性高項。這幾個項目是從不同的側重點考核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包括口頭語言和肢體語言2個方面的表達。學生們在培訓前的問題主要有教態不自然,存在各種各樣的怪動作;不熟悉講課內容,基本是照著PPT念,更不要說拓展或脫稿講解;沒有與聽眾互動,有些學生全程沒有抬過頭,只是盯著電腦屏幕看,所以完全沒有感染力,更不可能調動聽眾的積極性。
而講課態度、內容和方法涉及的其他8個子項目,即資料、用具準備充分,著裝規范,內容組織合理,基本概念、原理講解清楚,重點突出,邏輯性強,通俗易懂,多媒體課件清晰,規范合理,演示效果好,主要考核學生對講課內容的整體把握和謀篇布局,以及PPT的制作水平,主要體現的是內在思維的表達。而我國的教育體制更多的是培養學生書面表達的能力[8],因此,學生們在培訓前對這8個子項目的把握較前5個項目稍強,初始成績平均分可以達到80分左右。
3.2培訓后的成效 本研究結果顯示,學生的總評分、每個單項及子項目的成績都取得了提高,說明該項培訓是有成效的,學生在講課態度、內容、方法和效果這4個方面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進步。
經過培訓,所有學生都能夠充分地準備資料和用具,著裝規范,干凈整潔;有較明確的講授目的、內容和要求,課件內容組織合理;大部分學生教態比較自然,比較熟悉講授內容,部分可以脫稿講課,甚至有所拓展;基本概念、原理講解較清楚,重點比較突出;注意語言的鏗鏘有力、抑揚頓挫,邏輯性強,通俗易懂,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多媒體課件清晰,規范合理,演示效果較好;可以與聽眾互動;聽眾的積極性得到提高,收獲增大。學生們表示,在經過培訓后,自信心得到提升,講課時也更加大膽了。
3.3培訓方法的亮點 (1)根據全科醫學教學大綱和《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的要求,在全科醫學實習生中開展講課能力的培訓就是最大的亮點[8]。(2)按照3.3細化評分表,對每一個子項目進行評價和點評,有助于學生更加清楚全面地了解自身的優缺點,并做針對性的改進[9]。
3.4持續改進的措施 (1)學校、教師和全科醫學生都應當增強職業發展意識[10-11]。(2)加強實踐。在本教學單元的培訓中,可以增加觀看“說課”環節,也可以外請師范院校的教師在教學目標、對象分析、授課內容,以及重點、難點方面進行示范教學,以拓展學生的思路。
總之,對全科醫學實習生開展健康教育講課能力的培訓是有成效的,今后本教學單元將持之以恒地堅持這項教學改革并持續改進教育教學方法,以進一步推動和提高全科醫學的教育并提升全科醫生的崗位勝任力[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