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進
摘 要: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每年保持高速增長。其中,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體系中所占比例高、基數大,對我國國民經濟的發展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同時,中小企業也是地方財政納稅的主力軍,提高地方就業崗位,在民生問題上也功不可沒。但由于中國國情和歷史原因,中小企業規模增長迅速的同時,也存在著生存時期短、管理混亂、治理結構不合理等缺陷。經過大量研究發現,財務治理問題是影響中小企業生存和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本文借鑒了前人豐富、先進的研究經驗和研究成果,系統詳細地論述了我國中小企業發展的狀況,闡述了中小企業財務治理的必要性以及財務治理的目標。
關鍵詞:中小企業;財務治理;治理目標
一、緒論
自現代企業制度出現以來,企業財務治理研究就一直都是熱門研究方向。在財務治理概念的界定、財務治理的必要性、財務治理的具體措施等方面,學者們已經有了豐富的研究成果,有著豐富的研究經驗。在現有研究成果的實踐方面,學者針對上市企業、國有企業不同時期的財務治理結構存在的問題,應用現有的理論成果,結合各企業的實際情況,對財務治理問題的解決提出了很多有效的建議。但是針對于中小企業財務治理方面的研究卻不被學術界重視。尤其中小企業起步較晚,在發展的近十年時間里,取得了很大的發展,在中小企業的經營額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對中小企業的發展做出了越來越大的作用,理應有科學的財務治理理論作為支持。
近年來,經濟危機尚未見底,經濟危機的余波對中小企業的發展有著負面影響;并且2019年以來的中美貿易升級,對中小企業的生存又產生了嚴重的威脅。如何從根本上解決中小企業財務治理難題,突破企業財務治理困境,從而促進中小企業的穩步成長是目前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學術界對于財務治理定義大體有兩種觀點,它們的側重點不同,第一種觀點強調“二權分立”原則,他們認為在現代企業制度下,財務治理結構就是為企業的所有者服務的,它規定了企業經營者應當按照企業所有者制定的財務目標經營,同時財務治理結構規定了企業財產控制權和索取權在二者之間的分配標準;另一種觀點側重于“利益相關者共同治理”,他們認為,在企業的內部和外部,存在著所有者、經營者、債權人、債務人等與企業利益有著密切關系的人,他們共同影響著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本文認為財務治理就是基于科學的財務治理結構,并在企業內部的董事會、經理層、監事會等以及企業外部的債權人、債務人等的共同治理下,對企業的財產和權力進行合理的配置,并制定符合企業發展的制度,確保企業的財務結構符合企業的長遠發展。本文結合前人關于中小企業財務治理的經驗和方法,對目前企業財務治理的現狀進行研究,分析其在財務治理方面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旨在消除中小企業財務治理困境,以提高財務治理的效率。
二、文獻綜述
在財務治理概念的定義層面,其中吳杭興(2017)提出,財務治理的過程就是企業不同所有者對于企業所創造的經濟利益進行分配的過程,這個分配的過程反映著不同所有者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王偉峰(2017)認為,企業經營的目的就是為了創造所有者的最大收益,所有者在企業治理層面是最為重要的,處于企業的財務治理金字塔結構的最高層次,占據著財務治理的主導地位。隨著國外企業制度在中國的進一步普及以及中國股市不斷的繁榮發展,很多學者認為財務治理的目的應該是為了服務企業的所有利益相關者,比如債權人、經理層以及企業的員工等。韓清滿(2018)提出“多邊契合關系假說”,該假說認為:所有者、管理者、債權人等所有者與企業利益有關的人員都應該為企業財務治理的受益者;歐陽娟(2010)認為建立一個科學系統的內部治理結構是企業實現財務治理目標的關鍵,并且還需要在企業內部形成一種全員重視財務治理的風氣。
國外資本市場發展較為成熟,很多學者從投資者的角度入手去考慮企業財務治理的有效機制和目的。如Mazzocchi Rudy A(2018)提出,財務治理的有效性必須是從外部投資者的信賴程度來反映。他認為如果一個企業的財務治理機制較為完善,那么外部投資者對該企業的前景預測就較為樂觀,從該企業的股價反映出來。因此,企業財務治理的目的之一也在于考慮投資者的利益。國外很多學者研究企業財務治理習慣聯系到企業的發展戰略一同研究。如Hawkes Nigel(2019)認為企業的財務治理結構和目標必須要結合企業的長遠發展和企業戰略制定,因為企業在發展的不同時期,財務治理的重點和目標可能不同,如果經常性地變化,可能會產生很多的成本,從而影響企業的穩定發展。他建議結合企業未來發展的方向和前景去進行企業財務治理的研究。
經過多年的研究和不斷發展,國內關于財務治理方面的理論已經上升到一個新的階段,但是財務治理研究的層面大多都是從上市企業入手的,關于中小企業層次的研究并沒有得到學術界的重視,研究經驗和研究成果相對較少。因此,詳細了解中小企業現階段財務治理的特點,深層次剖析中小企業財務治理現狀存在的問題,提出其優化財務治理的建議是目前研究的重中之重。
三、企業財務治理出現問題的原因
1.財務治理意識淡薄
中小企業由于自身的原因,并沒有意識到財務治理對于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在企業內部,企業的所有者和管理者并沒有財務治理這一意識,在進行財務決策和制定重大發展戰略時,只考慮短期的經濟利益,沒有考慮財務治理層面,可能會產生潛在的財務風險。比如,企業所有者投入很多的人力和物力在不同的地區成立分企業,而企業當時的現金流并不能支持如此大規模的擴張。因此,企業去商業銀行貸款取得擴張所需要的資金,這個舉動導致企業的流動資產和流動資金明顯減少,流動負債顯著增多。最為嚴重的是,企業擴張規模以及前期所投入的資金并沒有用企業在新的經營點的收益作為填補。甚至在幾個月的時間內,導致了企業所有職員的工資拖欠。這種盲目擴大企業規模而不考慮企業的實際財務情況,很容易導致企業財務出現問題。歸根結底,是由于企業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財務治理意識淡薄引起的;中小企業財務處的財務人員,從業時間都在五年以下,大多數人從專科學校畢業,只有兩個人是本科學校畢業。并且在財務治理的理解方面和財務工作業務熟練程度上,他們認為財務治理就是會計,和“掙多掙少”沒有關系,更上升不到企業發展的層面了。很顯然,對財務治理這樣的誤解是十分不妥的,這樣的誤解將局限企業的發展。
2.財務治理目標不明確
通過對于企業內部制度的了解和對企業所有者的了解發現,中小企業所有者認為財務治理的目標就是單純的所有者利益最大化,他們認為企業存在的理由就是為他們自己創造最大的經濟效益,在激烈的市場競爭條件下,最重要的就只有自己的利益得到保障。比如,大多數時候,企業組織員工開會,企業所有者只是一味地強調企業經營業績的重要性,甚至為了短時間內的經營業績而放棄企業的長遠發展;并且作為一家中小企業,企業并沒有高素質的經理人幫助企業所有者去制定科學的財務治理目標,企業的所有者和相關人員甚至沒有這方面的想法。這就導致企業在經濟活動中單純地考慮自身的利益,而對企業其他利益相關者的利益不多做考慮。比如,企業一味地強調經營業績,甚至有時候強加員工的工作任務,一旦每個月的業績達不到,就會強制扣減員工的基礎工資和績效獎金。在這種財務治理目標的驅使下,企業短期可能會產生較好的經濟收益,但長遠來看,卻不利于企業的持續發展和壯大。財務治理目標不明確的問題極大地制約了企業的發展速度和發展規模。
3.財務治理結構不完善
財務治理結構不完善是財務培訓類中小企業財務治理中普遍的問題。雖然近些年來,中小企業在財務治理方面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尤其在優化財務治理結構方面,但是由于種種原因,中小企業的財務治理結構仍然沒有到達企業所有者理想的高度。第一,在財務決策方面,由于該企業所有者和管理者是同一個個體,在企業日常的經營決策中,企業所有者單純地根據自己的經營經驗和個人喜好進行判斷,下達決策,這種方式完全是不科學且不合理的,在多數情況下很可能傷害到企業;第二,在財務激勵方面,企業并沒有明確的規章制度對企業某一經營期間的財務治理結果進行獎懲,這就使得企業相關人員在財務治理的過程中,只管按照上級的指令去做事情,沒有將自己的責任和義務考慮進去,顯而易見,假如某次上級的指令出現錯誤,財務人員并不會對管理層進行反映,導致錯誤的決策出現,對企業的經營利潤產生不利的影響;第三,在財務監督方面,企業內部并沒有設立相應的監督機構對企業日常的財務治理措施進行有效的監督,在缺乏相關監督的條件下,企業出錯的可能性將會大幅度增加。綜上,不完善的財務治理結構是導致企業財務治理活動出現紕漏的直接原因。
四、完善企業財務治理的措施
1.增強財務治理意識
中小企業普遍財務治理意識淡薄是相比較大型上市企業而言的,我國上市企業財務治理的研究較為豐富,中小企業可以參照大型企業的做法去切實增強企業財務治理意識。可以參照以下幾點實施:(1)現在的互聯網特別發達,相關人員可以通過線上的很多渠道獲取關于企業財務治理的最新知識和最先進的理念,隨時隨地進行學習。(2)企業管理者可以聘請外界財務治理方面的研究專家定期對企業的財務人員進行線下培訓,可以一周或者一個月組織一次。(3)企業也可以選取學習能力比較強的人員參觀財務治理理念和制度較為先進的大型企業,通過實地考察,借鑒別人的優點。
2.明確財務治理目標
財務治理作為企業的一項重要的財務管理活動,理應有合理并且明確的目標作為對應,并且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財務治理目標理應不同,中小企業在進入成熟期后,應當按照以下標準去設立財務治理目標:(1)財務治理的目標應當結合企業的發展方向。中小企業已經進入企業成熟期,現階段的發展方向應當為“穩步中前進”,不能急于盲目擴大企業規模以及擴張。財務治理目標也應當如此,企業一方面應減少賒銷賬款的數額,盡量減少壞賬的形成,另一方面不要以增加負債的代價去擴大企業的規模,以免給企業帶來不必要的財務風險;(2)財務治理的目標不能單純地追求“所有者利益最大化”,應該盡可能多地考慮到債權人以及企業的職工等,比如企業可以將職工對企業的滿意程度和幸福指數作為一項財務治理目標,對于債權人,企業可以將債權人對于企業的信任程度和看好程度作為一項財務治理目標。
3.制定合理的財務治理結構
根據相關的理論以及企業的實際情況,中小企業應對財務治理結構進行以下幾個方面的完善。(1)財務決策方面。企業的所有者不能一味依據自己的管理經驗和個人喜好左右企業重要方面的決策,所有者可以利用大數據的便利,將企業的歷史決策和同行業企業的決策進行匯總比較,再結合不同經營時期企業和市場的實際情況,建立一套科學規范的財務決策機制,保證企業在特定時期做出最優決策;(2)財務激勵方面。管理者應當對財務人員的行為制定一套完整合理的獎懲制度,讓參與到企業財務治理的每個人都負擔起一定的責任,尤其在獎勵制度上,加大對企業財務治理有功勞的人員的獎勵,這樣可以在企業內部形成一種良好的風氣,最大程度上調動每個財務人員參與財務治理的積極性,將個人責任與企業的發展結合在一起;(3)財務監督方面。企業應當在內部設立專門負責財務治理正常運行的監督機構,對財務治理的每個環節進行及時有效的監督,另外,也可以聘請企業外部的財務中介機構和財務治理專家對企業的財務活動定期檢查,在能力所及的范圍,最低限度降低財務活動出現錯誤的幾率;(4)制定一定的反饋機制。企業管理者和財務人員應當對于某個經營期間內的財務治理政策的結果進行分析,以及通過對內部職工的反饋或者根據經營的效果等各方面的反應,對某一階段財務治理的運行效果進行評價,如果某個財務治理制度的效果并不好,則可以根據反饋結果進行調整,經過多次的改進,企業財務治理制度將逐漸趨于完善。
五、總結
經過大量研究發現,財務治理問題是影響中小企業生存和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在當今的知識經濟時代,技術更新的速度非常快,產品更新日益頻繁,環境變化加速,企業進行財務管理必須分析目前的環境及未來環境的變化,采取不同的、合理的財務治理戰略加以控制。
參考文獻:
[1]李蕓.試論國有企業財務治理問題及建議[J].納稅,2018,12(34):17.
[2]趙博洋.現代企業財務治理中存在的問題探究[J].財經界(學術版),2018(24):115.
[3]賈晨.上市公司財務治理問題及對策研究[J].中外企業家,2018(35):43-44.
[4]余靜.上市公司財務治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析[J].中國集體經濟,2019(08):129-130.
[5]林清華.國有企業財務治理問題及其對策研究[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9(02):121+123.
[6]吳杭興.上市公司財務治理問題初探[J].財會學習,2017(08):55+57.
[7]洪怡恬.財務治理、資本結構動態調整與融資約束[J].財會通訊,2019(12):108-113.
[8]楊聰霞.國有企業財務治理問題之我見[J].經貿實踐,2020(24):240.
[9]Hawkes Nigel. More doctors are disclosing payments from drug companies[J].BMJ (Clinical research ed.),2017,357.
[10]Mazzocchi Rudy A. How does an inventor find an investor or partner? Raising funds to start a company[J].Surgery,2018,1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