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個城市的發展,與教育有著怎樣的聯結?當我們走進濟南,看到那隱約在高樓大廈、山水景點間忽隱忽現的痕跡,與一切關于人的氣息,都是教育的身影。這身影猶如在潺潺泉溪下浮動的綠藻,伴隨著涌動的泉水,生生不息。恰如老舍先生所說,濟南有著“綠的精神”。那是一種有生命力,可持續、可信任的綠,代表著教育的溫和、平衡與希望。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建成教育強國。教育,作為人才培養的主渠道,是影響城市質量與人口流動的關鍵因素。在建設教育強國戰略中,我們嘗試求解城市教育。
當我們把一座城市的教育放在城市的發展進程中、放在教育的長河中,摸索普遍規律下的發展軌跡時,我們發現,每個城市教育的特色都正在開花結果。濟南,亦是如此。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濟南市委市政府始終把教育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加大投入力度,深化改革創新,在打造教育現代化的濟南名片上邁出了堅實步伐。
當前,濟南正處在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全力打造“科創濟南、智造濟南、文化濟南、生態濟南、康養濟南”,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關鍵期、機遇期、黃金期,對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強烈,對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迫切。建設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教育現代化是題中應有之義;加快黃河流域中心城市建設,打造國家中心城市,教育必須走在前列;加快實現高質量發展,要優先辦好高質量的教育。要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論述為引領,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和使命,統籌推進教育觀念、教育內容、教育裝備、師資隊伍與教育治理的現代化,以人民滿意為根本標準,努力培養出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孫立成
(中共山東省委常委、濟南市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