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秀娟
世界缺少的不是美,而是發現美的眼睛。以美育人需要我們通過不斷修煉,和孩子們一起發現美、創造美,真正做到回歸生活、回歸兒童。我們邀請一線教師,講述如何帶領孩子們發現美、感受美、創造美。
發現不一樣的“天空”
有人說:“全身心去尋求美,美就會悄悄飛進他的心扉。”一次運用水粉繪畫“天空”的活動,大多數孩子畫的天空是藍天、白云、太陽、小鳥……我不禁陷入了沉思,難道天空的美就只有這些嗎?不,我們應該讓孩子發現更多。
于是我們與家長達成共識,以一周為限,陪伴孩子發現不一樣的“天空”。六月的北京,天空不負期待。清晨,我們一起發現陽光穿過薄薄的云層在天邊映出的金色光束;戶外休息,孩子們和我躺在操場墊子上,熱烈討論白云的新形狀;雷雨天,孩子們趴著窗臺、捂著耳朵也要看看黑云中亮起的那一道道閃電;雨后,偶爾會聽到一個興奮的聲音說“老師快看有彩虹”;離園的時候,會聽到孩子和家長分享天邊出現的“火燒云”;夜晚,家長陪伴孩子欣賞美麗夜空,在星星、月亮柔和的光輝下入睡。
當我們再一次畫“天空”,孩子們喜歡的天空是什么樣的呢?我心里想著,他們手里畫著。孩子們用作品給出了答案,是紅光滿滿的夕陽當空,是繁星閃耀的蔚藍星空,是七彩斑斕的彩虹橫空,是白云各異的萬里晴空……持續的觀察與發現,讓孩子們看到了不一樣的天空;全身心地執著和尋找,讓美一天天悄然進入孩子們的心扉。(北京市朝陽區和平街幼兒園? 馬海洋)
走近孩子,重新找到美
孩子的天性是自由的,走出教室會讓他們的游戲變得更快樂。我在班級材料超市投放了很多游戲材料,比如色彩鮮艷的仿真食物和水果、精美塑封剪去棱角的仿真錢幣、姑娘們穿的五彩花裙等。可是游戲時我發現這些材料幾乎無人問津,孩子們在干什么呢?他們撿拾散落在操場上的樹枝和樹葉做成美食店的美味串燒;小路旁的圓石子被他們當成烤爐的炭火;材料架上的垃圾袋和紗巾被他們做成演出服。我既驚嘆于他們對美的無限創造力,又羞愧于自己對美的狹隘理解。
游戲結束后,我和孩子們圍坐在一起,詢問他們為什么會用這些材料時,他們的回答五花八門:“因為這樣像在找寶藏”“自己動手很快樂”……我問這些材料是否還有其他的玩法,齊刷刷的小手又舉了起來:“樹葉可以做錢幣、做我們小舞臺進場的門票”“我愛這片大草坪,我們消防隊可以日常訓練”……那天,我擁抱每個孩子,感謝他們讓我重新審視了“美”的定義。(上海市徐匯區龍華幼兒園? 朱怡蕓)
在最美的稻田歡歌
幼兒是通過模仿來學習和認識世界的,我帶領孩子們走進自然,開展了“拾稻穗——走進稻田”遠足活動。
豐收之秋,孩子們走進稻田。微風襲來,遠處的稻田掀起陣陣金色稻浪。“哇!好漂亮啊!”孩子們興奮地大喊,走進收割后的稻田,紛紛開始尋找稻穗,歡樂地撿拾著飽滿的稻穗。陽光越來越強烈,孩子們漸漸撐不住了,“老師,我好累!”“我好熱,什么時候回幼兒園呀?”聽著孩子們的“牢騷”,我沒有回答,而是請他們看向遠處,一位皮膚黝黑的農民正開著割稻機在工作,孩子們頓時安靜了。“還覺得累嗎?”“一點都不累,農民伯伯好辛苦啊!”“我要幫助農民伯伯。”在熱烈的討論聲中,孩子們撿稻穗的熱情更高漲了。回到幼兒園后,我給孩子們講解水稻的一生,幫助孩子們了解水稻的生長過程和田間勞動的艱辛。午餐時間到了,孩子們說:“這是我們撿的稻穗碾出來的米飯嗎?我要天天‘光盤,不能浪費糧食。”
通過稻田之旅,孩子們心中深深地留下了美的痕跡:走進稻田,發現了秋天豐收的野趣美;看到農民伯伯,感受到了辛勤勞作的美;體驗勞動的艱辛后,明白了“勤儉節約、珍惜糧食”的傳統美德。(上海市嘉定區婁塘幼兒園? 金艷)
創意樹葉? 向美而生
冬天來了,幼兒園操場的一棵大樹落葉紛飛,踩落葉、撿落葉、數落葉成為孩子們常見的游戲活動。然而落葉的一生是怎樣的,它的成長變化以及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影響和美好卻很少有人關注。由此,我們積極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并引導其主動探索。
一是感知生態之美。觀察“樹葉的外形、結構、生長變化”,豐富孩子們對樹種、樹葉以及有關樹木生長的科學認知。二是感悟生命之美。想象“小樹葉的一生、小樹葉的神奇旅行記”,來體驗生命的情感、事件以及環境變化帶來的所思所感,培養孩子們尊重生命、愛護環境的意識。三是付諸行善之美。守護綠色家園,多種樹;愛護花草樹木,不攀爬,不撞擊,不刻畫;環保、妥善地處理落葉等,養成文明的行為習慣。四是創造生活之美。藝術欣賞樹葉畫——漂流的葉寶寶,自制樹葉粘貼畫——幸福的一家人,自編童話劇——葉之舞。通過藝術手段以“樹葉”為寄情之物來表達、展現自己的真實情感。
“美”是一種很神奇的力量,它需要我們用真情加工、用信心陪伴、用好奇心發現;“美”是一種秩序,它需要我們細心觀察其自然排列的位置與走向,順其自然,融入自己的生活。(北京市東城區革新里幼兒園? 單金雪)
花繩手中翻? 趣“美”潤心田
剛開始孩子們對小小的繩子并不感興趣,直到發現我能將普通的繩子變化出各種各樣的造型,孩子們才來了興趣。從簡單的五角星、降落傘到二人配合翻花繩,孩子們嘗試各種玩法,興趣高漲。小小細細的繩子在小手之間繞來繞去,孩子們翻、挑、勾,一不小心翻成了線疙瘩,開心地重新再來。孩子們熟練掌握了幾種常見玩法后,開始嘗試創新玩法。他們根據生活經驗,靈活地撥弄、翻挑著手中的小繩子,變換出各種物品的形象,并以繪畫的形式進行記錄。
從生活樂趣著手,挖掘出別樣的翻繩造型。首先讓孩子們感受美,積極、能動地觀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將對外物的觀察深化為內心情感上的正面體驗;其次讓孩子們學會思考,孩子們的好奇心和單純總是能讓他們發現事物最獨特和有魅力的地方;再次鼓勵孩子們去創造,讓孩子們在現有感知中進行再創造,這是對美的一種高層次的發現。(首都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學院附屬幼兒園? 張興潔)
充分欣賞? 激發向往
美術活動,是幼兒園美育集體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形式之一。
首先,給予孩子們充分欣賞的機會。只有充分的欣賞,孩子們才會發現美的規律及創作美的方法,才能積累豐富的創造經驗。同時,欣賞環節還能夠幫助孩子們了解技法。在“美麗的海底世界”美術活動中,教師展示海底世界的視頻,引導孩子們欣賞海底世界有哪些生物,它們分別是什么樣子的。通過觀察發現,海底的生物多種多樣,形態各異,顏色豐富,孩子們看得驚奇不已:哇,我在動畫片里見過這只彩色的魚;老師你看海草在水里是這樣飄來飄去的……觀察、欣賞能激發孩子們大膽創作的靈感,從而創作出屬于自己的獨特海底世界。
其次,提供自主欣賞的素材,用適當的語言進行引導。教師不僅需要提供孩子們自主欣賞的素材,更需要用適當的語言進行引導。教師切記要選擇美好的事物供孩子們欣賞,顏色鮮艷的事物會更容易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激發孩子們對美的向往之情,引導孩子們學會用心靈去感受和發現美。(北京市海淀區翠湖幼兒園? 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