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濤
周一學校行政班子例會,大家和往常一樣打開筆記本,等著我啟動會議。
“我最近遇到了一件煩心事,耽誤大家點時間,幫我出出主意!”
“您快說說,啥事啊?”大家放下手中的筆,好奇地盯著我。
“四年前,我在樓間空地上種了一棵山楂樹,長勢非常好。可是鄰居老王前年緊挨著這棵樹也種了一棵,一些樹枝直接壓在我的樹上,讓樹不堪重負。大家趕緊給我出出主意,該怎么辦呢?”
“這事還不好辦,”干部甲說,“老王家的樹是后種的,就不應該離得這么近。把遮擋的枝剪掉,還要告訴他,樹枝就是您剪的,壓著先種的樹了。”
“不行不行,那樣多傷人呀!以后還怎么相處啊。”干部乙連忙擺著手,“要是我,也會把枝剪了,但會悄悄地,既解決了問題,又不會讓別人沒面子,兩全其美。”
“小丙,你怎么看?”我的詢問打破了干部丙的沉思。“校長,我會忍了,我覺得和這樣的人較真兒不值得。”“就這么忍了?”我進一步詢問。干部丙緩緩道來:“這不是一棵山楂樹的事,在別的事情上老王也應該比較自私,我覺得今后您和他適當保持距離,就別跟他來往了。”
“我說說我的看法,”干部丁打開了話匣子,“我跟你們想的都不一樣,這事也不是什么大事,不就是一棵樹嗎,又不是一個果都沒結,沒有什么大不了的,撕破臉多不好呀!實在不行,您就刨了再重新種一棵唄!”
這次對話是我有意為之,讓干部們卸下工作的警惕和緊張,在輕松的談話中溝通交流,在情景模擬中引發大家對管理行為的深度思考。
第一,運用情景模擬,拓寬溝通方式。非正式溝通能補充正式溝通的不足。行政例會是最正式的溝通渠道,在例會上直接對每位干部的工作特點進行點評,大家會覺得面子上過不去,也會滋生負面情緒。我以自己遇到的難題為切入點引發討論,創設輕松的溝通氛圍,在放松狀態下讓他們展現真實的自我。“管中窺豹,可見一斑”,這種真實展現以輕松的方式擺在面前,大家樂于接受。
第二,適材適所,精準幫扶。作為管理者,將合適的人放在合適的崗位上,才能真正做到適材適所。案例中干部們在問題的解決上,分別呈現出不同的思維角度和解決策略。這與干部們的性格、見識、思想等相關。干部甲做事果決、勇于破解難題,但容易魯莽;干部乙頭腦靈活、做事圓通,但易留隱患;干部丙內斂深邃,但有時缺乏勇氣;干部丁包容大度,但線條粗糙,遇事缺乏深度思考。我在干部培養中“補短”的策略分別是:給約束、給思想、給勇氣、給方法。管理者必須全面把握干部的認知層次和能力特長,切實關注個人特點,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幫扶,精準施策。
第三,智慧引領,優化管理思維。思維決定了人面對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和效果。甲、乙、丙、丁四位干部的思維方式、思維認知,反映的是他們本真的對待生活、工作的態度和方法,是個人自我認知的原生態表現。干部們對“山楂樹”問題進行從感性到理性的思索,在思維的碰撞中發現個人認知的壁壘,從而引發自己關注自身思考問題的角度和方式。
第四,創設“雷尼爾效應”,建設開放管理文化。校園里“雷尼爾效應”中的“美麗風光”是教師呼喚的環境文化,更是“開放且包容,清新且綻放”的管理文化。在干部隊伍建設中,作為校長,要勇敢打破管理思維定式,使團隊的思想在和諧共鳴中碰撞出火花,凝聚智慧,綻放精彩。
(作者單位:北京市通州區芙蓉小學)
責任編輯:張妍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