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晴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要珍視游戲和生活的獨特價值,創設豐富的教育環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滿足幼兒通過直接感知、實際操作和親身體驗獲取經驗的需要。如何運用碎片時間保證幼兒一日活動的效果?通過以往經驗,我梳理出幼兒一日活動碎片時間的巧妙利用的方法。
“麻雀戰術”。魯迅先生曾經說過:“哪有什么天才,我只是把別人喝咖啡的時間用到了工作上。”可見,利用碎片化時間可以完成的事情若加以計算,猶如“麻雀戰術”,可以將班級活動化整為零。我找出可以安排利用的時間見縫插針,進行“微活動”,同時將一系列活動生成班級傳統和特色活動。
巧用“碎時間”。一日生活的銜接時間稱為“碎時間”,在此時間段中,我安排了如下活動。
晨間活動。我將一周的晨間活動做出如下安排,并結合中國民間傳統游戲,分別設定為:周一疊手絹、周二成語接龍、周三翻紅繩、周四桌面游戲、周五手指游戲。
常規活動。如升旗儀式、六一節目的排練等活動。有時活動時間會發生沖突,此時利用好“碎時間”尤為重要。
日常復習與安全學習。“溫故而知新”,可將周一、周三、周五下午課間操前的時間定為“歸零時間”。以前學過的知識和技能要經常復習,但這種復習不是機械的、簡單的重復,而是要加深對已學知識的了解,達到更好地學習新知識的目的。在復習的過程當中,我感受到孩子們的自信心在增強,良好的學習品質也悄然而生。周二、周四的同一時間為“安全一刻”,孩子們自行講解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安全小問題,在分享交流的過程中,我提醒孩子們時刻敲響安全警鐘,做到居安思危。
妙用“片時間”。比“碎時間”更長一些的時間,我們稱之為“片時間”。經研究發現,一日生活中的“片時間”集中分布在早餐后、午餐后、晚餐后,所以我們將這些時間分別做了三個“微活動”。
每日早談話。對于教師而言,晨談是一日活動的開始,它為幼兒提供說話與表達的機會,教師也可了解幼兒已有經驗和語言表達能力,并借此機會傳遞信息,滲透知識。對于孩子而言,晨談是表達個人見解、分享經驗、建立自信的好時機。長此以往,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關系。
午后值日生。體驗是有效的學習方式之一。午餐后的值日生活動,是孩子社會性發展的良好契機,可以貫穿于一日生活的環節,讓孩子在角色體驗和實踐操作中獲得發展。
晚間生日趴。升入中班后,孩子們自發提出集體慶祝生日的愿望。我便利用晚飯后時間,以制作賀卡、分享禮物等多種形式來進行生日會。孩子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提高了交往能力。學期末,家委會還對暑假生日的孩子進行統計,開展以“感恩”為主題的生日活動,讓孩子們學會感恩。
合理安排碎片時間的同時,也要注重涵蓋五大領域的內容。比如如果碎片化時間側重語言和社會領域的內容,教師可以在碎片化時間利用上,按照月計劃或者學期計劃調整比重,做到分配合理、協調均勻。
(作者單位: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百合幼兒園 )
責任編輯:王妍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