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詩琪
幼兒教育是幼兒園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結合體,是幼兒園教育和家庭教育共同作用的結果。家園共育是指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共同作用,教師和家長共同教育幼兒的一種教育模式。德育是幼兒教育的重點,對幼兒的成長與發展有著重要的引導作用。筆者結合案例,談談幼兒園如何與家庭合作,共同開展幼兒德育工作,助力幼兒的品德建設。
教師應樹立“一日生活皆教育”的理念,利用幼兒園一日生活的各個環節,對幼兒進行德育。例如,教師可以利用晨間入園環節,讓幼兒知道遇到老師和小朋友要主動打招呼,還可以利用區域游戲時間,讓幼兒知道在與同伴做游戲時要懂得合作游戲與分享玩具。此外,教師還可以借助午餐、午休等環節,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讓幼兒養成獨立做事的習慣。
幼兒已經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識和自尊心。因此,家長在開展家庭教育時,要注意保護幼兒的自尊心,與幼兒進行平等的溝通與交流,并尊重幼兒的想法。家長應著重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善于發現并利用生活中的教育契機,培養幼兒的良好品質,鼓勵幼兒與他人友好相處,進而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幼兒的模仿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較強,家長可以鼓勵幼兒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吃飯、穿衣等。教師應告知家長在家里盡量讓幼兒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習慣。此外,教師應讓家長知道,培養幼兒的各項能力及習慣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以小班的冉冉為例,在幼兒園時,冉冉吃飯的速度和桌面整潔度都不盡如人意,但他可以獨立地端飯、吃飯、放碗。而在家里,冉冉則是另一種表現,不僅需要家長喂飯,其他事情也總是由家長包辦。筆者與家長經過溝通得知,剛上小班時,冉冉想獨立吃飯,而家長覺得冉冉獨立吃飯的速度很慢,還會把衣服、桌子、地面等弄得很臟,自己還要再收拾一遍,這太麻煩了,所以,他們就沒有讓冉冉自己吃飯。久而久之,冉冉也習慣了在家里的時候事事依靠家長。對此,筆者向家長講述了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并鼓勵家長為幼兒營造民主、寬松、愉悅的家庭教育氛圍,引導家長采用科學、合理的方法,逐漸降低幼兒對自己的依賴性,著重培養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培養幼兒為自己服務、為他人服務的意識,進而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陳鶴琴先生說:“幼稚教育是一件很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必定要兩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幼兒園只有與家庭相互配合,才能保證幼兒園與家庭教育目標的一致性,從而增強幼兒教育的效果。以筆者班上的小杰為例,小杰是一個調皮的男生,他很喜歡惡作劇,經常出現與同伴爭搶玩具、向同伴丟玩具等不良行為。在學期初,每天都有幼兒向筆者告狀,如“老師,小杰又搶我的玩具。”“老師,小杰又向我丟玩具。”等。筆者每次都會耐心地跟小杰講道理,告訴他這樣做是不對的,但無濟于事。筆者也與其家長進行了多次溝通,而家長沒有認識到小杰此類行為的嚴重性,只是跟筆者說:“我家孩子確實有點調皮,還請老師多費心。”隨著時間的推移,小杰愈發調皮,開始出現攻擊性行為。于是,筆者又與家長進行了深入的溝通。家長逐漸意識到了這件事情的嚴重性,并向筆者尋求幫助。筆者結合自身教育經驗以及對小杰的了解,告知了家長糾正小杰此類行為的方法,并建議其家庭成員通過協商的方式,統一教育理念,配合幼兒園的教育,有針對性地改正小杰的不良行為。在實施家園共育兩個星期后,小杰的行為習慣有了很大的改變。小杰不再與同伴爭搶玩具,有時還會謙讓其他幼兒。
幼兒時期是培養幼兒良好品質的關鍵期,而家庭教育對幼兒品質、行為習慣等有著深遠的影響。因此,教師應向家長提供教育指導,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提升家長的教育水平,以便家長更好地開展家庭教育,進而增強幼兒教育的效果,讓幼兒獲得更好的發展。以筆者班上的文文為例,文文家里有兩個孩子,文文是眾人眼中的“問題寶寶”,而文文的弟弟則擁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對此,筆者與文文媽媽進行了溝通。文文媽媽告訴筆者,文文從小由祖輩照看,對于自己設定的教育計劃祖輩既不認同,也不執行,而是無條件地滿足文文的要求,對文文較為溺愛,導致文文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有時還會有攻擊性行為。而弟弟則由自己照顧,并嚴格執行她設定的教育計劃。對此,筆者與其他家庭成員進行了交流,鼓勵家庭成員統一教育理念。筆者還與家長一起解析了文文各類行為出現的原因,并給出了針對性的解決措施。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筆者重點關注文文的日常表現,并根據文文的表現與家長進行跟進性的溝通與交流。漸漸地,文文的“問題行為”減少了。接著,筆者鼓勵文文與其他幼兒進行良性互動,幫助文文更好地融入集體,借助集體的力量,培養文文良好的行為習慣。
教師要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與交流,并通過親子活動、家長會、“家園直通車”等方式,給家長提供切實可行的意見及建議。針對幼兒的各類問題,教師應積極地尋找正確的方法,并及時與家長溝通,以便了解幼兒在家中的情況,從而采取針對性的教育措施。教師還應讓家長意識到培養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并鼓勵家長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契機,讓幼兒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這有助于培養幼兒不怕困難、堅強勇敢的良好品質。此外,家長要為幼兒樹立學習的榜樣,并充分利用各種契機,對幼兒進行感恩教育,讓幼兒學會關心、感激他人,并與他人友好相處,培養幼兒的良好品質,以促進幼兒社會性的發展。
綜上所述,幼兒的品德建設對幼兒一生有著重要的影響。家長是教育幼兒的“第一責任人”,而教師則是幼兒教育的執行者。因此,教師開展德育時,應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與交流,詳細地了解幼兒在家的情況,并給予家長正確的教育指導。教師還應鼓勵家長用辯證的眼光看待幼兒,正確對待幼兒在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耐心與幼兒溝通。此外,教師要讓家長隨時了解幼兒園的教育動態,保證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的一致性,共同為幼兒營造良好的德育氛圍,并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幼兒開展德育,以推進幼兒德育建設,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溧陽市新區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