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夕雯
生活區域活動可以讓幼兒深入參與生活實踐活動,激發幼兒參與熱情,有效提高幼兒各方面的能力。幼兒園教師應積極開展生活區域活動,幫助幼兒更好地了解和感受生活,引導幼兒提高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生活自理能力
生活自理能力是人們在生活中自己照顧自己的行為能力。《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對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提出了明確要求,指出幼兒應具有良好的生活與衛生習慣,應學習和掌握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如穿脫衣服和鞋襪、洗手、洗臉、擦鼻涕、擦屁股的正確方法,并具備基本的安全知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二)區域活動
區域活動是幼兒的一種重要的自主活動形式,它以幼兒發展需求為目標,通過整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讓幼兒參與到個人或集體活動中,以此提升幼兒各方面的能力。
教師可以基于幼兒的興趣和生活經驗,從以下五個方面開展生活區域活動,從而培養小班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觀察記錄
教師在開展生活區域活動時,需要認真觀察并記錄幼兒的行為,這樣才能更好地發現問題。教師可以采用多樣化的記錄方式,除了采用常見的文字形式,還可以使用視頻等方式,及時發現日常活動中容易忽視或觀察不到的細節問題,以便更好地反思和改進教學模式,分析幼兒的實際情況。
比如,在開展“小小疊被”活動時,教師可以將幼兒午睡的被子作為生活區域活動的材料,鼓勵幼兒積極完成疊被活動,并仔細觀察幼兒的活動表現。有的幼兒在疊被時不知該如何下手,有的幼兒直接將被子團成一堆。教師在遇到這些情況時,要耐心教導幼兒疊被子的步驟,積極引導幼兒一邊思考、一邊動手操作。教師還要明確幼兒的個體差異性,隨時觀察幼兒,及時記錄不同幼兒的問題,并針對不同的幼兒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更好地讓每一名幼兒都獲得發展。
(二)鼓勵挑戰
在開展生活區域活動的過程中,教師發現幼兒遇到困難時,為了避免幼兒產生依賴心理,不要立即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教師應積極引導幼兒展開思考,鼓勵幼兒接受挑戰,讓幼兒自己想出解決的方法。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將遇到的困難進行拆解,將一個大問題拆解成許多的小問題,讓幼兒一步一步慢慢地解決好問題。
比如,在開展“穿衣比賽”活動時,部分幼兒遇到了不會拉拉鏈的問題。教師如果直接幫幼兒把衣服拉鏈拉好,這不能讓幼兒學會拉拉鏈,無法提高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因此,教師需要鼓勵幼兒勇敢面對挑戰,引導幼兒將拉拉鏈分為幾步來完成。首先,幼兒要把上衣穿好,將拉鏈全部分開,使衣服保持平整。其次,幼兒要向下推拉頭,將其停在拉鏈下面的插座上方。接著,幼兒要用兩只手分別抓住拉鏈的兩條底邊,將拉頭和插銷合攏起來。最后,幼兒要一只手抓住插銷和插嘴合攏的一頭,另一只手抓住拉片向上拉。教師把拉拉鏈的過程分解成了幾個部分,一步步引導幼兒,降低了幼兒學拉拉鏈的難度。
(三)積極引導
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認真觀察幼兒的行為,還需要了解幼兒的心理活動,并在此基礎上積極引導幼兒的各種行為,讓幼兒學會自己解決問題。教師在生活區域活動的開展過程中,一旦發現幼兒遇到了問題,應及時采取各種措施引導幼兒自主思考、尋找解決思路。
教師在生活區域組織開展“我會分餐”活動時,可以將米飯、小碗、餐盤、勺子等投放到活動區域中,仔細觀察幼兒的行為表現。在幼兒遇到困難的時候,教師不要直接告訴幼兒答案,而要根據幼兒的不同表現采用不同的方法,對其進行針對性的引導。教師可以采用積極引導的方式,讓幼兒思考以前遇到問題時是如何解決的,同時引導他們觀察別人的做法,讓幼兒考慮是否還有其他可以替代的方法。比如,有的幼兒具有很強的模仿能力,教師可以對他說:“看看老師是怎么分餐的。”有的幼兒思考力和實踐力強,教師可以告訴他:“先放好碗,然后再怎么分合理呢?是放得遠一點好,還是放得近一點好呢?”“如何分餐才能不讓米飯撒到碗外面呢?”教師針對性地、積極地引導幼兒,能讓幼兒學會如何更好地進行分餐,學會解決遇到的問題。
(四)討論辨析
在區域活動開展過程中,每名幼兒都有自己的想法,有時會因為不同的觀念而與其他幼兒產生爭執。教師在面對這種情況時,可以讓每一名幼兒談談自己的想法,組織幼兒進行討論。

比如,在區域活動“我是烘焙小達人”中,幼兒就先給蛋糕坯涂抹奶油還是先給蛋糕坯裱花有著不同的看法。有的幼兒認為應該先裱花再抹奶油,這可以節省奶油;有的幼兒認為應該先涂抹奶油再裱花,要不然裱好的花經過涂抹奶油后會改變形狀。在幼兒全部說出自己的觀點后,大家一起進行了討論。最后,大家認為,如果先裱花再涂奶油是不合理的,因為已經裱好的花一經涂抹會改變形狀,因此,蛋糕應先涂抹奶油再裱花,這樣才能好看、美觀。幼兒在相互討論的過程中,可以積累和借鑒更多的經驗,還能開闊自己的視野,獲得更多解決問題的思路,從而提高自己的動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融入日常
教師在組織區域活動時,可以將區域活動和一日活動相聯系,擴大區域活動范圍。教師可以開展以愛護樹木、保護環境等為主題的區域活動,帶領幼兒在園所開辟小菜園,還可以在端午節、元宵節等節日開展特色區域活動,帶領幼兒包粽子、包元宵等。比如,在端午節期間,教師可以組織幼兒在生活區包粽子。在活動中,幼兒會遇到各種問題,比如餡放多了或放少了、粽子總是包不起來、餡料撒得到處都是等。教師應當引導幼兒自主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幼兒的自理能力。將粽子煮熟后,教師可以給幼兒分發他們做的粽子,并對此展開品評。
綜上所述,教師應在生活區域活動中為幼兒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滿足幼兒的發展需求,提升幼兒的社會適應能力和自理能力,促進幼兒成長。
(作者單位:蘇州市虎阜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