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良慧
班級微課程是指教師以班級為單位開發和實施的課程,是教師根據班級幼兒的已有經驗和共同興趣,充分利用班級的各種資源,運用自己的教育理念、知識儲備以及教學經驗,和幼兒共同探索、學習的動態過程。在班級微課程中,幼兒可以通過與環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獲得有益的經驗。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談談教師如何設計和實施班級微課程。
幼兒園大多以活動的形式開展課程,且課程內容較為靈活。教師可以在觀察和解析幼兒行為以及表現的基礎上,創設相應的教學情境,并通過讓幼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等過程,遷移和深化幼兒已有的知識與經驗。教師還可以拓展教學活動的寬度,打破學科和領域的界限,帶領幼兒開展相關領域的綜合學習,讓幼兒在活動中獲得豐富的經驗。教師要明確深度學習的內涵,選擇和設計能真正促進幼兒發展的班級微課程,并通過特定的環境和材料,創設有利于幼兒發展的學習情境,以支持幼兒進行深度學習,讓幼兒獲得新的知識與經驗。以大班的微課程“測量”為例,教師通過觀察幼兒在測量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幼兒解決問題的方法,運用各種方式支持幼兒進行深度學習。在幼兒掌握自然測量的基礎上,教師讓幼兒思考可以用什么工具測量自己的身高,并鼓勵幼兒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幼兒經過想象與討論提出,可以用麻繩、積木、繪本等物品測量身高。在此次微課程中,教師引導幼兒測量了立面多單元物體、立面單一單元物體、平面單一單元物體和幼兒園的各類大型玩具。教師還讓幼兒嘗試運用多種測量方法,并鼓勵幼兒積極動手動腦探索、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促進了幼兒進行深度學習。
由此可見,教師帶領幼兒進行深度學習,可以幫助幼兒獲得新的知識與經驗,促進幼兒的發展。教師應準確把握幼兒的學習需要和興趣,以幼兒為中心,開展各項教育活動。教師還應學會傾聽幼兒的心聲,關注幼兒的表現,以充滿趣味性的環境和豐富多彩的材料,生成多樣化的活動,并允許幼兒自由選擇活動,以滿足不同幼兒的活動需要。教師要結合幼兒的活動和學習狀態,開展符合幼兒興趣特點的活動,以便幼兒能積極主動地投入每一項活動,并在活動中獲得新的經驗,進而實現教育目標。
教師應樹立科學的兒童觀、教育觀,并以幼兒的潛能為基礎,促進幼兒各項能力的發展。教師還應以辯證的眼光看待課程,努力發現并解決課程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完善、改進課程內容。教師要從幼兒立場出發,以科學的態度和專業的精神設計和實施課程,以提升課程的質量,進而提升教學的效果。此外,教師應了解幼兒發展以及學習方面的知識,了解幼兒每個年齡段和發展階段的特質,并據此設計課程,以有效地開展幼兒教育。教師要持續地觀察幼兒與他人或環境的互動,并針對性地指導幼兒的活動,以最大程度地促進幼兒的發展。
筆者所在幼兒園為豐富幼兒的戶外活動,在戶外活動區域投放了幼兒喜歡的滑板車、腳踏車。在戶外活動時,大多數幼兒會選擇單人或雙人腳踏車,但由于部分幼兒沒有熟練掌握騎腳踏車的基本技能,容易出現“交通事故”。教師在觀察到這一現象后,組織幼兒進行了討論。幼兒經過討論,想到了“考駕照”的方法,即幼兒只有通過駕照考試,才能在戶外活動中騎行腳踏車。一段時間后,幼兒都學會了騎腳踏車,但同時,部分幼兒對騎行活動失去了興趣。對此,教師設計并開展了“我是小小快遞員”游戲,這有效激發了幼兒的興趣。教師在觀察過程中發現,部分幼兒在騎行時過于興奮,經常出現一些小型的“交通事故”。對此,教師組織幼兒展開討論,與幼兒一起制訂了一些游戲規則,并改進了“我是小小快遞員”游戲。
觀察是教師了解幼兒的起點。教師要細致地觀察幼兒在活動中的表現,并根據觀察所得改進活動,以更好地實現活動的教育價值,促進幼兒發展。教師應尊重幼兒的主體地位,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人,并為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活動材料,創設充滿趣味性的情境,提升幼兒的活動體驗。此外,教師可以適當拓展活動,并融入不同領域的內容,以保證幼兒的整體性學習,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教師要尊重幼兒的興趣及需要,設計開展綜合性的活動,并鼓勵和指導幼兒的活動,以促進幼兒多方面的發展。教師可以通過變化活動的規則、材料、伙伴等,讓幼兒不斷面對新的挑戰,從而獲得新的經驗。教師應具備發現課程的意識和設計課程的能力,并通過深入了解幼兒的發展目標,用心探究生活中的各種資源,不斷豐富課程內容,以提升課程的教育價值。教師還應將幼兒的需要和興趣,與課程資源以及相應的活動相關聯,以深化幼兒的學習,豐富幼兒的經驗,進而促進幼兒發展。
教師要滿足幼兒通過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感知和探索周圍環境的需要。教師應為幼兒的活動創設相應的環境,提供適宜的材料,以充分激發幼兒的興趣,讓幼兒在活動中獲得不同程度的發展。
幼兒園的課程是以幼兒的發展為導向的課程。教師應在觀察和解析幼兒行為表現的基礎上,選擇課程內容和組織相應活動。教師要傾聽幼兒的表達,感受幼兒的情緒,判斷幼兒的需要和興趣,了解和把握幼兒的發展規律,并根據幼兒園的實際情況,確定適宜的課程內容,從而落實以幼兒為本的教育理念。幼兒的一日生活中有很多活動,幼兒在不同的活動中有著不同的行為及表現。因此,教師應增強自身的觀察能力,并用適當的方式記錄和解析幼兒的行為,以判斷幼兒的興趣、需要、情感以及能力。

受幼兒園整體水平、教師專業能力、社會文化環境和課程資源等因素的影響,現有的課程方案很難完全符合每所幼兒園的實際情況。因此,幼兒園必須在深入探究幼兒發展規律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整體規劃課程。教師應全面關注幼兒在健康、社會、語言、科學和藝術五個領域的發展要求,選擇適宜的課程組織形式,有針對性地設計和選擇教學活動,切實促進幼兒發展。
綜上所述,教師應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興趣特點,結合幼兒園的一日生活,開展生活化、游戲化的班級微課程,以支持幼兒的深度學習。教師還應細致地觀察幼兒在活動中的行為以及表現,不斷更新和改進課程內容,變換活動的組織形式,以充分激發幼兒的活動興趣,提升幼兒的各項能力。此外,教師應根據班級幼兒的實際情況和園區的資源,并結合各個領域的內容,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以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作者單位:張家港市北莊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