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市中醫院
新醫改意見和實施方案提出要改革醫院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和監管機制,推進補償機制改革,加快形成多元化辦醫格局。近年來,我國醫療服務市場逐步開放,競爭日趨激烈,醫院要想在競爭中取得優勢,必須加快改革步伐,控制醫療服務成本,降低醫療費用,改善服務態度,提高醫療質量,增強自身的積累和發展能力,不斷提高醫院的經濟運行效率,這就對醫院內部運行機制、管理體制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結合醫院的實際,針對存在的問題,追尋形成原因,進行恰如其分的分析、判斷,滿足醫院管理和發展的需要,運用科學的分析方法和選用恰當的評價指標是進行經濟運行分析的關鍵。
醫院經濟運行分析是基于對醫院財務數據分析和醫療統計資料分析。在實際工作中分析方法有很多,主要方法包括了比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盈虧平衡分析法和圖表分析法等。
比較分析法是通過對醫院的當期財務會計報表、會計信息的實際數值和比較標準進行對比來計算實際數和基數之間的差異。這種方法是通過增減變化趨勢以及變化強度,從中反映出醫院財務運行狀況,研究出其變動的原因、速度以及其變化性質,并通過這些客觀數據預測與分析出醫院未來的發展動向。如工作量指標、業務收支指標等同期對比及與上期對比等。
比率分析法是對同一財務報表的不同項目或者是不同財務報表的相關項目之間的數據進行相互比較的一種分析方法。采用這種財務分析方法將某些不具備可比性的數據轉化為可以比較的數據,便于進行各種分析,它的運算結果一般包含運營能力、收益能力、償債能力和發展能力,它反映的是綜合財務水平。
因素分析法也可以稱作指數因素分析法,這種分析的方法主要是統計分析法,是利用統計指數體系對各個因素的影響程度進行分析的方法。它主要反映在許多因素同時影響某項指標數據的條件下,某個因素變動對該指標產生的影響有多大,對于影響的程度進行比較分析。它的特點是利用指標作為基礎,替換對指標變化有影響的各種因素,每次僅改變一個因素其他因素不改變,根據不同因素變化時指標所產生的變化來分析被替換因素對財務的影響程度。可用于門診人次、門診均次費、出院人次、住院均次費用的變動對門診收入和住院收入的影響分析。
盈虧平衡分析又稱“本-量-利”分析,指成本、業務量、利潤三者之間的依存關系。醫院的盈虧平衡分析是指研究醫院服務過程中,對醫療成本、醫療服務量和收益三者之間相互依存關系進行分析,旨在尋求醫院某項或全部醫療服務項目的盈虧平衡點,以規劃目標收益,進行醫療服務分析,降低醫院大額投資風險。這種分析方法可以更直接地反映醫院的經營狀況,被醫院廣泛使用。
圖表分析法就是將醫院財務數據和統計數據運用圖表的方式表示出來,通過圖表的方式可以直觀地表現出醫院經濟數據變化情況,并且將各階段的數據形成對比,最常見的可以用EXCEL柱狀圖、餅狀圖、線形圖等表現形式。
經濟運行分析指標體系的設立是根據醫院年度目標任務、年度重點工作以及公立醫院績效考核指標體系等進行設置,要充分反映醫院財務狀況、醫療信息、業務經營成果等,同時必須遵循可比性原則、實用性原則、動態性原則及“以病人為中心”的原則。醫院經濟運行分析指標體系可分為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
(1)財務指標主要是反映醫院成本效益指標、醫院償債能力指標、醫院運營能力指標和醫院發展能力指標等。主要是:業務收入、業務支出、業務收支結余率、藥占比、西成藥占比、中藥飲片及醫院制劑占比、耗材占比、百元醫療收入衛生材料消耗、百元醫療收入藥品消耗、門診均次費用、住院均次費用、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管理費用率、存貨周轉率、總資產增長率、凈資產增長率、固定資產凈值率、門診非藥物療法收入、住院非藥物療治收入等。
(2)非財務指標主要是指診斷質量指標、治療質量指標、醫療工作效率指標。主要是入院和出院診斷符合率、入院三天確診率、治愈率、好轉率、危急癥搶救成功率、平均住院床日、床位使用率、門診人次、急診人次、手術人次、三四級手術人次、中醫特色護理服務人次數、中醫技術治療人次數、門診處方中藥飲片處方數、門診處方中成藥處方數、實際開放總床日、實際占用總床日、出院者占用總床日、入出院人數等。
這些指標是在制定醫院管理政策中都是不可或缺的,是醫院經濟運行分析體系中的關鍵評價指標。醫院財務分析指標反映過去的財務成果、經營狀況、財務風險,而非財務指標往往是面向未來的,反映的是醫療技術、服務質量、科研水平等。
(1)針對不同的對象選擇不同的分析指標。醫院經濟運行分析主要圍繞醫院年度管理目標而開展,不同的管理對象有著不同的管理需要。醫院領導層會關注全院各項指標,科主任則更著重關注績效考核指標,所以在設定分析指標時會各有側重,對領導層我們設計了主要財務指標分析表,對臨床科主任我們設計了科室目標完成情況分析表,對臨床醫護人員我們設計了各種工作量對比分析表和排序表。通過各種定期經濟運行分析,可以及時發現我們存在的問題和差距,這樣有利于有針對性地提出改進措施,找出下一步的工作重點,為下一步制定發展戰略、調整收支結構、績效方案調整提供基礎資料。
(2)全面分析與專題分析相結合。我們對醫院整體運行狀況和效益是進行全面分析,著重分析財務指標,包括收入支出狀況、收入支出結構、營運能力和發展能力。將本年當期、本年上月、上年當期、本年累計、上年累計進行對比分析,對異常數據深入剖析,找出增減原因,為領導決策提供了參考依據。對科室目標管理、成本控制、設備購置、引進新技術新項目是開展專題分析。通過專題分析,引導各臨床醫技科主任挖掘潛力,對標找差。
(3)開展成本控制分析。實行成本控制是改善醫院經營管理,提高醫院競爭能力的關鍵環節。通過開展成本控制分析,深挖醫療成本升降的原因,尋求降低成本的途徑和方法,將成本控制的結果與年終15%績效工資掛鉤,調動職工主動控制成本的積極性。新醫改實施藥品零差價銷售,藥品費是純成本項目,通過多次的醫院經濟運行分析的宣講以及績效考核方案的調整,引導全院員工逐步形成了自覺主動控制藥占比、耗材占比的良好氛圍,既降低了醫院的運行成本,也減輕了病人的負擔,同時又節約了醫保資金。
(4)重視非財務指標分析。財務指標著重反映醫院過去的財務成果、經營狀況、財務風險,而非財務指標往往反映的是醫療內涵指標,對應的是醫療技術、服務質量、醫療效率等。近一年以來,我們在現行的醫院經濟運行分析體系當中,以國家三級公立中醫醫院績效考核指標為主要參照,增加了不少非財務類分析指標,逐步做到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相結合,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有效引導全院醫生的醫療業務行為,促使醫院健康、可持續發展。

(1)通過開展經濟運行分析,全面提升了醫院財務管理水平。我們每月對全院經濟運行的主要指標進行對比分析,并在醫院內網進行公示。每年6月份、12月份會對醫院運行情況進行全面分析,包括預算執行、醫療費用控制、經濟效益、償債能力、資產運營能力、成本管理能力、收支結構、發展能力、工作效率等。一方面使各層級人員了解醫院的發展狀況、發展優勢、發展不足;另一方面為醫院決策提供了依據,進而推進醫院快速發展。2019年業務收入同比增幅13.29%,有效業務收入增長9%;2019年門診、住院工作量明顯提升,門診人次同比增長7.5%,出院病人人次、實占床日分別同比增長11.25%和7.95%,2019年12月末醫院資產負債率是41.17%,資產負債構成處于較佳狀態,現金流相對充裕,職工收入穩步提高,獲得感增強。
(2)通過對臨床各科室目標完成情況分析,使各科室主任了解全院各科發展狀況、科室差距、醫院政策導向等,科室以間比學趕超,進而改善服務、努力提升科室發展。我們會選擇重點指標進行分析、點評,讓科室對標找差,不斷強化對門急診病人均次費用、出院病人均次費用、藥占比、西成藥占比、中藥飲片占比、材占比、中藥非藥物療法、平均住院日、中藥飲片使用率等指標控制,堅持合理檢查、合理治療、合理用藥,切實減輕病人負擔,同時發揮中醫藥特色優勢。2019年藥占比為42.74%,西成藥占比27.75%,材占比為10.97%,較醫改前均大幅度下降;中醫非藥物療法門診與住院收入分別增長14.69%和18.33%。體現醫務人員勞務和技術價值的收入不斷提高,收入結構不斷優化。
(3)通過成本控制分析,促進各科室加強成本控制,提高了醫院成本管控水平。基于成本核算軟件數據,我們每年會選出部分科室對其成本控制進行分析,對存在的問題約談科主任,分析原因并提出整改意見,同時與績效考核掛鉤。針對公務用車費用控制不力的問題,2019年將全院車輛辦理ETC,按行駛公里核報汽油費,限制洗車次數和總額,2019年五輛公車運行維護費同比下降33.93%。通過對成本的管控,2019年水費下降0.09%、電費下降11.13%、郵電費下降56.89%、手續費下降67.97%等,成效顯著,達到了降本增效的目的。2019年3月20日我院被國家衛生健康委財務司評為2017-2018年全國醫療服務價格和成本監測與研究網絡先進機構。
(4)通過專題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議,促進了醫院設備采購與管理。2019年我們對醫技科室醫療設備進行了專題分析。我們對所有醫技科室設備總額、設備成新率、業務量、業務收入、業務支出、盈利能力、投資回收期、設備保養與維護等分析,發現了許多設備投資中存在的問題,如部分設備利用率低,投入效益不高;維護保養不當,導致設備損耗;設備采購可行性論證不夠科學嚴謹;設備運行績效考核機制缺失等。對發現的問題,提出四個方面的合理化建議:1)優化設備配置,提高設備使用率;2)科學保養設備,提高設備使用壽命;3)嚴格設備論證,嚴把預算執行;4)加強績效評價,科學考評獎懲。
總之,近年來我們通過開展并加強醫院經濟運行分析,同時注重運用分析結果來指導醫院經濟運行,及時調整醫院目標任務和績效考核方案,并使之反作用于醫生的日常醫療業務行為,形成了閉環管理。由此促進醫院進一步加強內部管理,優化服務流程,規范診療行為,從而調動職工工作積極性,提升業務總量,優化收入結構、降低藥品費用,提升醫院經濟運行質態,促進了醫院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