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陽縣退役軍人事務局
內控制度的完善性、健全性以及合理性是支撐事業單位改革較為關鍵的部分。依托內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性,實現事業單位多項工作的規范化、系統化以及標準化的同時,為事業單位轉型、變革提供了有力的支撐。
內部控制制度是支撐事業單位運轉、發展的核心要素。現代化社會市場經濟的推進下,社會事務紛繁復雜,事業單位面臨著較為迫切的轉型與變革,傳統的事業結構逐漸朝向多元化發展,其職能范圍下的管理工作,也從傳統的管理形式,逐漸趨向多樣化、龐雜化。
在我國社會市場經濟的沖擊下,完善事業單位空空制度、體系受到了事業單位的關注,但在實際過程中,仍存在較為突出的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
單位領導對于內控制度的建立意識較為薄弱。首先,諸多領導認為內控制度對于事業單位的整體發展作用不大;其次,管理人員認為內控制度與財務預算控制相同,因此忽視了內控制度的建設;最后,管理人員認為內控制度不具備現實性意義,在浪費時間的同時,消耗了大量的人力,其過程較為龐雜,涉及的廣度、深度不一,因此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意識較為薄弱。出現這類思想的主要因素在于領導階層對于內部控制制度缺乏認知,簡單化地將內部控制機制當作上級對下級的一種管理方式。由于這種主觀性、單一性的意識,導致了內部控制失去了平衡性。
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沒有將其責任清晰劃分,部分工作人員對自身職能缺乏認知。此外,還存在部分單位機制沒有明確崗位職能,事業單位財務制度較為模糊,沒有按照相應的章程進行,財務的數目掌握缺乏完善性、準確性。財務制度在推行、貫徹的過程中過于形式化、單一化,沒有貫徹落到實處,主要體現在財務制度缺乏完善性,其制度觀點、制度思想過于傳統,財務體系缺乏完善、清晰的標準、定位。
事業單位的監管歸于國家制度以及上級部門,由于多項因素的影響,導致實際過程中監管的力度以及監管的形式與預期目標形成差異,且這一方式的監管力度較為薄弱,導致在過程中,設計資金數目較少,上級部門對事業單位的監督力度較為薄弱。
現階段我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年齡偏大,內部結構體系中,人員分工、人員職權分化較為模糊,諸多事業單位中,一人多職的情況較為常見。處理財務工作的會計人員同時還擔任出納的工作,導致了內控制度的建設受到影響[2-4]。
規范性、嚴肅性是事業單位會計人員的自身標準,但現階段部分事業單位會計人員在實際工作中,對原始憑證的審核缺乏重視性,主要表現在單位憑證規定內容不全、發票的內容籠統,以及部分票據沒有售貨單位的證明。且手續過于單一,購買憑證只有領導人員的簽批,沒有驗收人員的驗收證明,管理人員簽字過于隨意等問題,造成了內部控制制度較為混亂的局面。此外,部分單位出現了自制憑證,其格式與內容不規范。同時,也存在不同單位之間進行資產轉移,未辦理相關手續的問題。
提升事業單位內控體系,在全方位建立完善、科學的內控制度的過程中,首先應將內部的會計制度進行完善,結合單位自身發展出發,制定科學、合理的會計制度,實現事業單位的內部控制在形式上、技術上以及方式上都能做到有理可循,讓內控員工明確自身職能。
預算制度是事業單位日常事務的貨幣表現,是單位財政支出的主要憑證,無論是對單位的內控制度建設以及單位的自身發展,都起到了現實性的重要作用。事業單位在現有的預算制度上進行完善,不僅可以移動單位內控制度健康、規范以及標準的同時,實現了企業的防控意識提升,對事業單位的全面發展有著較為關鍵的現實意義。首先,事業單位的內部會計與有關活動預算的聯系進行整合,對事業單位的活動預算、資金把握到位,保障單位的開支不可超出預算,強化單位預算意識,嚴格按照單位制定的要求進行落實;其次,保障事業單位的預算制度、部門預算工作得到配合,明確化、明晰化部門工作人員的工作職能、工作責任,保障預算制度的嚴格化,提高人員的重視度。
健全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制度與監督工作存在直接性聯系。由于部分事業單位審計工作缺乏完善性,導致在事業單位中,審計工作與財務部門的聯系性較高,這種現象不可避免對審計的準確性、有效性造成一定的影響,甚至于出現部分弄虛作假、虛假做賬的情況。針對這一現象,管理人員應在強化內部審計工作的基礎上,在現有的人員職務上進行重組、分離,以此實現職務分離。通過職務分明的有效措施,很好地避免了人員職權交叉現象,避免了財務工作出現問題。因此,加強內部監督力度,提高審計人員重視度,對事業單位的內部審計工作有著較為關鍵的促進作用。管理人員應將審計部門作為單獨機構,實現設計機構與財務部門分離,確保審計部門的獨立性、專業性以及嚴格性,通過審查、監督工作,對工作人員進行綜合評估,依托評估機制把握內部控制制度人員的情況,促使內部控制制度得到良好地進行。
事業單位內控制度中提出了在事業單位經濟活動中,應定期對其進行分析、評估,結合有關活動的各項因素進行深度探析,保持全面、客觀的評價。如經濟活動涉及因素有所改變,事業單位需進行再次評估。因此,事業單位需在現有的風險評估體系上進行完善,強化人員風險防控意識,提高人員風險防控能力,結合風險評估的工作內容、工作流程以及關鍵性問題的分析因素,建立完善風險評估體系。嚴格規范控制活動,要求崗位職業、工作范圍明晰化,并在此基礎上,建立完善授權審批流程,以此保障活動的規范化、有效化以及嚴格化,嚴防腐敗、貪污的出現,合理減少內控中的風險。
管理人員的內控意識是支撐整個內部控制制度建立的關鍵,同時也是內控制度健康性、完善性、科學性以及合理性的重要因素。鑒于此,應結合事業單位內控制度建設的薄弱情況,組織領導階層人員進行培訓、學習,強化事業管理人員控制意識,進而在事業單位中將內控意識貫徹到實際工作中,實現了工作人員將內控制度的指示精神銘記于心,提高人員的職業素養的同時,保障了內控制度的有效性和完善性。領導階層應對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保持高度認可、支持,構建良好工作氛圍,發揮自身表率作用,以此推進事業單位內控制度全面化發展。
內部控制制度要求工作人員在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政治修養的同時,還要具備良好的會計學知識、技能。因此,作為事業單位的內控人員,不僅要學習掌握有關方面的理論知識,更要掌握良好的專業基礎,在此基礎上具備良好的學習能力、適應能力以及客觀意識,進而將內控控制制度各項要求、審核標準化、規范化。鑒于此,事業單位應針對內控人員進行全方位的加強,只有內控人員的素質得到提高,才會保證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首先,強化人才選拔機制,在現有的人才選拔機制上進行完善與創新,嚴格制定人才選拔機制,杜絕裙帶關系;其次,內控制度中,應結合內部控制制度進行責任制工作,將內控制度完整合理落到實處,將具體化責任切實落實在個人,以此保證內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最后,事業單位應開展有關培訓機制,促使內控人員專業能力、專業知識以及業務員工素養得到不斷提升。事業單位也可鼓勵內控人員積極學習,通過現代化、信息化網絡課程、專刊咨詢等方式提高自身內部控制工作能力。此外,在對待內控人員考核的過程中,事業單位應采取激勵機制,強調獎懲機制,以此強化、深化內控人員的工作態度、工作意識,避免工作中出現問題、錯誤。
綜上所述,事業單位內部控制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導致會計信息質量出現問題的同時,對事業單位發展造成一定的影響。鑒于此,事業單位應對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給予足夠的重視,通過完善、健全內部控制制度,對會計信息質量的可靠性、準確性以及有效性起到保證。健全員工管理機制,改善傳統單一的理念,實現響應國家多項號召,進行內部控制機制的完善,需管理人員積極的配合,以此促進事業單位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