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瑩瑩
關鍵詞:股權激勵;會計;稅務處理
我國有關部門較為注重企業股權激勵,并出相關法律法規。企業利用股權激勵可以較為有效的提升員工工作積極性,豐富員工的收入途徑,增加企業對于公司的認同感。上市企業可以開展股權激勵,非上市公司也能夠進行股權激勵,股權激勵已經成為了當前企業激勵人才的主要途徑之一。在開展股權激勵過程中所用的方式不同所開展的會計及稅務處理也有著一定的區別,需要相關人員對于這一內容予以充分關注。
一、企業進行股權激勵主要手段
當前,股權激勵已經成為了企業吸引人才,提升人才對于企業認同感的主要手段。也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激勵方式,能夠使激勵對象和企業產生更加密切的聯系,從而推動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當前,較為常見的股權激勵手段可以表現為以下幾點:
第一,股票期權。股票期權主要是指管理人員或者是技術人員等被激勵人才可以在支付期權費以后,在規定時間內按照商議好的價格對于股票進行購買,這是較為有效的長期激勵方式,能夠為初期或者是發展期的企業提供支持,一般情況下屬于以權益進行結算的股權支付[1]。
第二,限制性股票。限制性股票,是指企業設計適宜的激勵條件,在員工滿足這一條件要求之后,給予員工一定數量的股票。如果員工能夠持續服務一定的時長或者是達成目標之后,員工可以獲得股票,并從中獲取經濟收益。這一手段在成熟企業中較為常見,對于資金的要求比較低。
第三,股票增值權。股票增值權,是企業給予激勵對象的特殊權益。當激勵對象實現某一目標之后,可以將股票增值部分轉換為現金交由激勵對象。這一方式并不需要激勵主體對于股票進行購買,操作方式較為簡單直接,一般情況下被應用于資金充足并且發展較好的企業之中。
第四,虛擬股票。虛擬股票和常規意義上的股票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持有這一股票的人員可以享受紅利,獲取更多的經濟收益,但是其無法對于股票進行售賣以及參股表決等。如果激勵對象脫離公司,這一虛擬股票則無法繼續運用,這一股票的應用較為普遍[2]。
二、股權激勵的會計處理
(一)以權益結算的角度來展開分析
根據相關準則來進行分析,可以發現企業在授予激勵對象權益,并以股份手段進行支付確保其能夠及時行使權益,并需要以股權當時的市場價值來明確企業相關成本或者是費用,同時提高企業的資本公積。在這個過程中,企業開展股權激勵規劃,需要從現實中激勵對象授予股權的價值以及公允價值之間的價格差進行計算,并將其歸納到管理費中,從而減少利益虧損。
第一,不需要進行等待。一般情況下,等待期是從授權當日一直到可以行使權益需要等待的時間。如果不需要等待則代表著在授權當日,人員就可以對于權益進行應用。在這一時期開展會計處理工作,需要進行計算。通常應用費用或者是資產成本等于可行權數量乘以當時公允價值這一公式。也可以理解為在授予股權當天,企業需要根據公允價值明確服務費,并將其納入到當期費用或者是資產成本之中[3]。
第二,需要等待一段時間。通常情況下,激勵對象需要達成某一目標或者是完成某一服務之后,才能夠開展權益結算股份支付。在這一情況下,股權授予當天不需要開展會計處理工作,要在資產負債日進行計算,明確公允價值的變動,科學合理的進行評估。這從某種角度來說,能夠提升資本公積內的其他資本公積占比。根據相關固定,企業在開展限制股票計劃的過程中,需要將股權授予價格和公允價格的差異進行明確,并將其分攤到其他成本之中,從而展現出股權激勵投入的成本。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限售期成本股份支付過程中,其成本并不會跟隨者公允價值而出現變化,需要考慮到兩者之間的差額。
(二)以現金結算的角度來展開分析
第一,不需要進行等待。也就是說在企業將權益授予給相關人員以后就能夠立即行使權力。企業要在權益授予當天,分析激勵對象的權益金額以及負債情況,并從客觀角度出發對于相關費用進行計算,了解成本花費情況。此外,在尚未結算之前,企業需要在資產負債日以及結算日,重新估算價值,并記載變動金額情況,使其被劃分到企業當期損益之中。
第二,需要等待一定時間。和權益結算所開展的股份支付處理方式大致相同。就是說在授予權益當天,不需要開展會計處理工作,需要在資產負債日以及結算日明確能夠行使權益股份的價值。也就是說企業需要對于負債價值進行記載,并將服務費歸納到企業當期費用或者是資產成本之中,并提高企業當期負債。
三、股權激勵的稅務處理
(一)從個人所得稅的角度來進行分析
不同企業在制定股權激勵時所選擇運用的方式是不同的,個人所得稅相關費用和額度也會出現一些變化。如果激勵的主體是國內的個人,在2022年之前進行股權激勵時需要根據我國相關政策,和個人當年綜合所得進行劃分,利用綜合所得稅來對于個人所得稅進行計算,并繳納相應數額的稅款,可以運用這一方式進行計算:應納稅額是由股權激勵收入乘以適用稅率在扣除一定數額[4]。在2022年以及之后,相關政策將會有所調整。在過渡階段,股權激勵收入可以通過年度綜合所得稅直接開展計算,這一方式對于納稅人而言是比較實惠的。并且,我國有關部門還較為注重雙創、出臺了一些政策吸引高端人才,這對于股權激勵收入優化而言是較為有利的,值得相關人員予以充分關注。
(二)從企業所得稅的角度來進行分析
根據稅務總局所制定的企業股權激勵所得稅公告來進行分析,可以發現其對于股權激勵相關個人所得稅的要求較為明確。如果非上市企業根據上市公司的成功案例開展股權激勵,那么在繳納企業所得稅時也可以對于上市公司所得稅展開處理工作。如果要將員工股權激勵機制和員工的薪資待遇相聯系,在扣除資金時,需要考慮到股票和職工現實花費資金之間的差異以及行權數量。并在計算企業所得稅之前,扣除所有的成本費,這一方式和個人所得稅處理是較為一致的[5]。
四、總結
對于企業的發展情況進行分析可以發現,運用股權激勵的企業能夠較為有效的推動自身的發展。但是,從員工的角度來進行分析,由于當前稅收制度的影響,員工在繳納稅款時需要交付股票以及個人所得稅,資金數額較大,這從某種角度來說,減弱了股權激勵制度對于員工的吸引力。因此,政府有關部門應該將股權激勵作為重要內容,優化相關政策,充分展現出激勵機制的優勢,促進企業的發展,這從某種角度來說,可以保證我國資本市場處在健康狀態下,可以獲得較為長期穩定的發展。
參考文獻:
[1]江宗智. 淺析上市企業股權激勵中的稅務及會計問題——以限制性股票激勵方式為例[J]. 納稅,2020,14(31)
[2]秦燕,劉劍. 新準則下職工薪酬的會計及稅務處理[J]. 中國稅務,2015(05)
[3]吳育堅. 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的會計處理與稅務處理差異問題分析[J]. 注冊稅務師,2020(03)
[4]嚴海龍. 股權激勵會計與企業所得稅差異處理探討[J]. 財經界,2016(21)
[5]李杰. 居民企業股權激勵稅會差異與納稅調整[J]. 合作經濟與科技,20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