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高臺縣駱駝城鎮中心小學 王玲

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不斷地進步,教育也在不斷創新與變革,對小學生德育教育要求也更上一層樓。但是小學生由于年齡特點、認識水平以及家庭環境因素,使他們對德育沒有一個完整、透徹的理解,尤其對于身處鄉鎮農村寄宿制小學的學生而言,他們對于德育的接觸較少,難以理解德育,也難以接受德育。以我校的學生為例,他們從三年級就開始住校,年齡較小,缺少父母的陪伴、關懷和指導,尤其少部分學生屬留守兒童,還有5%的單親家庭的孩子,他們接受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的機會很少,大多數都是在爺爺奶奶嬌寵下生活,自控力、管理自我能力以及人際交往能力都較弱,心理發展水平低,導致他們的行為習慣有所偏差。
生活衛生習慣具體說就是衣、食、住、行中的習慣,寄宿制學校要求教師對學生的日常生活作出監督與管理,因此,教師可以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從而有效進行德育滲透。北師大版數學教材本身的知識內容和知識中有許多滲透德育的因素,因此需要教師潛心挖掘整理編排,讓教學內容與日常生活緊密聯系,讓數學知識點與德育能做到真正地接洽,讓道德價值在知識中熠熠生輝,潛移默化地熏陶感染學生,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比如:三年級數學上冊“營養搭配”一課,既讓學生理解食物搭配的種類、搭配的合理性,也讓學生懂得營養膳食的科學性,養成學生無論在家里還是在學校吃飯不挑食、不偏食,不讓家長送零食、也不擅自帶零花錢去學校商店購買垃圾食品的安全飲食衛生習慣。
作為學校主陣地的課堂教學,不僅要注意教師如何教,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如何學,從而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品質。如教會學生上課認真聽講、善于思考、積極回答、學會合作、主動完成作業等,能為學生周末在家里獨立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首先教師要了解全體學生,上課要注意培養學生注意力集中的習慣,學生有疑問教師要鼓勵他們大膽地提出來,虛心請教教師或別人也是一種積極向上的學習表現,教師還要教導學生學會善于傾聽他人講話、不亂插話,尊重別人,不要恥笑他人在課堂中的錯誤,并引導學生善于反思自己,學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學生在一個集體里,教師要引導他們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進步。
其次教師要以新課程理念為指航燈,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在課堂中以學生為主體,重視學生的好奇心,并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重視學生的主題參與性。對于教學要因人而異,采用恰當的、不同的教學方式和策略,調動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發揮學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大膽放手讓學生在小組內動口說、動手寫,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找到答案,培養他們不怕困難、知難而上、敢于挑戰、團結協作的良好學習品質。通過給學生創造一個和諧寬松的學習環境,滿足學生的需求,更進一步隱形地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
另外在課堂練習中,大部分學生做練習時不愛動腦筋,不愛使用教師給他的解決問題方法,反而喜歡在書中尋找答案,這樣不利于學生的思維的發展。數學教學就是要培養學生的猜想能力、判斷能力、推理能力、驗證能力、總結歸納能力、知識遷移能力、知識拓展運用能力等思維能力,因此教師要進一步優化課堂結構,以本班學生的實際認知水平和思維發展為基礎,找出切合實際的知識點,培養學生不局限于一種解決問題辦法的習慣,通過反復強化訓練,逐步提高學生靈活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還有在提高學生計算能力訓練時,要嚴格要求學生認真抄題,讓他們觀察算式中的運算符號、數字特點,思考能不能用更加簡潔的方法解題,理清運算順序,一步一步完成。還要培養學生及時回頭檢查的良好習慣,培養分析錯題的能力,讓學生善于找出自身錯誤,并不再做錯。最后讓學生互相評價作業的整齊程度,教育學生向書寫規范、工整的同學學習,端正認真學習、書寫工整的態度,并培養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
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不僅在于道德與法治和語文課堂教學中,北師大版小學數學教材與現實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只要教師能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生活元素,深入淺出地把德育滲透課堂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鼓勵學生多去生活中感悟,就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行為修養。例如:班里有兩個男生在晚休前經常在一樓水房互相潑水,不聽后勤人員的管教。我知道后及時借助四年級上冊“數學好玩”單元的“滴水實驗”一課,讓全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科學實驗室內親自動手實驗并計算不關水龍頭一分鐘、一小時、一天會浪費多少水資源,讓他們親身體驗感知浪費的水的數目,再通過科普人類沒有水將會面臨哪些危機,從而讓學生知道浪費水的可怕性,也讓他們真正體會到水對我們人類的重要性,從而讓他們養成了節約用水、珍惜水資源的好習慣。
剛住宿的三年級學生,在食堂就餐時不能有序排隊,大聲說話,而且不將消毒碗和套筷子的塑料袋往指定的垃圾箱內扔,有個別學生還裝在口袋里,出了餐廳扔到校園里。鑒于這種現象,我在教學三年級上冊“參觀海洋館”“去游樂場”“乘車”等課時,不但讓學生掌握數學知識,更進一步巧妙地引入學生食堂就餐問題,教育學生無論在哪里都要懂得遵守公共秩序,學會禮讓,而且不隨便丟棄垃圾,保護環境,呵護家園,做一個文明的人。通過數學教學將德育滲透知識點中,恰當激發學生的道德情感,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的良好品德,更有利于德育的實現。
還有學習了“統計與概率”內容后,我要求學生周末調查家中近一個季度的水電費支出情況,制成統計圖。通過學生間對比交流,讓學生理解爸爸媽媽當家理財的艱辛,引導學生養成節約用水用電的良好習慣,從而使學生在行為習慣、思考問題、行為素養等方面得到發展,提升學生的道德水準。
總之,對于農村寄宿制小學的學生而言,他們自控力較差,對道德觀念的認識具有不穩定性,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要做到從學生實際出發,善待學生的個體差異,擁有一顆寬容慈愛之心,要有計劃、有規律地找準切入點,恰如其分地將正確的思想、具有正能量的觀點、精神以及高尚的情操等有意識地遷移、傳遞給學生,調動他們積極的心理因素,通過在課本中挖掘德育素材、優化課堂教學、挖掘生活素材,逐步提高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同時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