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姝 程莉晶 龐春陽
急性腦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是我國最常見的腦血管疾病,是由各種原因導致腦部血管局部缺血缺氧引起的腦組織壞死。最常見原因是腦動脈出現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血栓或動脈斑塊阻塞血管導致腦局部神經組織缺血缺氧出現壞死,產生神經缺損癥狀[1]。臨床上多采用活血化瘀、營養神經、抗血小板聚集、調節血脂等治療,改善腦血管供血能力,增加腦血流灌注。但由于腦組織及腦血管特殊性,患者在短時間內出現不同程度神經缺損癥狀,即使常規治療也會留有后遺癥[2]。認知功能障礙在急性腦梗死患者中較為常見,由于目前臨床缺乏特別有效的治療方法,認知功能障礙的恢復一直是臨床醫生的難題。高壓氧治療在臨床中目前主要是用于改善機體缺氧,增加血液攜氧能力,減輕腦組織水腫的治療方法。主要用于改善各種疾病導致的腦病及腦出血的相關臨床癥狀,多用于治療一氧化碳中毒、腦病及急性腦出血。一些研究表明也可促進急性腦梗死患者的恢復[3]。而高壓氧治療對腦梗死認知功能的作用至今報道很少,本研究通過分析高壓氧輔助治療對急性腦梗死伴認知功能障礙患者認知功能及神經功能恢復的影響來指導臨床治療。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 年3 月~2018 年6 月于大理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及本溪市金山醫院神經內科確診為急性腦梗死伴認知功能障礙的42 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治療方法不同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21 例。實驗組男13 例,女8 例;年齡57~75 歲,平均年齡(64.6±3.5)歲。對照組男12 例,女9 例;年齡53~71 歲,平均年齡(63.2±3.7)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①年齡>18 歲,且教育水平為初中及以上;②起病時間>6 h,已無法溶栓治療;③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 2018》診斷標準[4];④癥狀持續時間>1 h,無意識障礙及昏迷患者;⑤發病前無認知功能障礙病史,能配合治療,MMSE 評分<27 分;⑥家屬簽署相關治療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①既往有大面積腦血管病(腦梗死或腦出血)病史并遺留有相關后遺癥或近期影像學證實為大面積卒中患者;②NIHSS 評分≥27 分和(或)昏迷患者;③發病時伴有癲癇發作;④嚴重的各器官功能障礙、良惡性腫瘤、血液病、免疫系統疾病及其他疾病史;⑤妊娠;⑥不合作;⑦其他。
1.4 治療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給予常規急性腦梗死藥物治療,具體如下。①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腸溶片(Bayer S.p.A,國藥準字J20120237),100 mg/次,1 次/d,口服;②穩定斑塊:阿托伐他汀鈣片(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070060),20 mg/次,1 次/d,口服;③活血化瘀、改善腦血管微循環、清除氧自由基、穩定血壓等。實驗組在常規急性腦梗死藥物治療基礎上給予高壓氧治療。具體方法:保證治療患者神志清楚,查體及治療配合,肺部CT 檢查無異常,體征平穩,狀態穩定。給與艙內壓強0.2 MPa,緩慢升壓,升壓時間為 25 min。面罩吸氧,吸氧時間為 20 min,然后再逐漸減壓,減壓時間為 25 min,待壓強平穩,患者狀態穩定,減壓出艙。1 次/d,1 個療程10 d。治療2~3 個療程。
1.5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入院當天、治療第30 天簡易精神狀態檢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評分及入院當天、治療第3 天、第30 天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評分。采用MMSE 進行認知功能評分,評分越高,患者認知功能越好;采用NIHSS進行神經功能缺損評分,評分越低,患者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越低。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 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入院當天、治療第30 天MMSE 評分比較 入院當天,兩組患者MMSE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第30 天,實驗組患者MMSE 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在入院當天、治療第30 天MMSE 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患者在入院當天、治療第30 天MMSE 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治療第30 天比較,aP<0.05
2.2 兩組患者入院當天及治療第3、30 天NIHSS 評分比較 入院當日、治療第 3 天,兩組患者NIHS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第30 天,實驗組患者NIHSS 評分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入院當天及治療第3、30 天NIHSS 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患者入院當天及治療第3、30 天NIHSS 評分比較(,分)
注:與對照組治療第30 天比較,aP<0.05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人群的增多,腦血管病發病率逐年上升。有文獻報道腦血管病是我國人群死亡的首要原因,其以發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復發率高為特點[5]。腦卒中患者最常見的臨床表現就是認知障礙,由于神經組織缺血壞死,大腦皮層功能受損,可能出現失語、記憶力下降、定向力障礙等,認知障礙可能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及疾病的康復[6,7],而急性腦梗死是腦卒中常見的疾病,在我國發病人數較多,尤其是老年人,急性腦梗死伴發認知功能障礙人數逐漸上升,給家庭及社會帶來極大負擔,但認知障礙一直沒有較好的治療手段。高壓氧是臨床中應用緩解患者缺氧狀態的常用治療方式,具有改善機體缺氧狀態及促進病情轉歸的作用[8],多用于治療一氧化碳中毒及急性腦出血。高壓氧治療主要通過增加動脈血氧,阻斷了血小板和血管內皮細胞的損傷過程,促使已受損傷的血小板和血管內皮細胞得到康復,以使血小板的聚集力恢復正常,改善腦組織細胞代謝增強大腦功能,糾正神經功能的紊亂[9]。高壓氧治療還可以清除氧自由基分子,抑制炎性反應,改善大腦缺氧,維持血腦屏障通暢,改善缺血半暗帶的神經功能,減輕大腦水腫及病情進一步惡化[10]。高壓氧治療還有一定刺激病灶部位毛細血管增生并促進側支循環形成的作用,有利于促進肢體功能與腦功能恢復[11]。早采取高壓氧治療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腦血流含氧量,緩解腦損傷,促進肢體功能恢復,并預防相關并發癥的發生。大量文獻報道表明高壓氧輔助治療急性腦梗死對患者神經缺損癥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均有很大幫助[12]。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第30 天,實驗組患者MMSE 評分為(24.2±3.5)分,高于對照組的(21.3±2.6)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第30 天,實驗組患者NIHSS 評分為(12.2±1.7)分,明顯低于對照組的(14.3±2.4)分,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高壓氧治療有助于改善患者腦組織缺氧情況,改善腦部認知功能,促進神經缺損癥狀的恢復,減輕患者生活負擔。但由于時間短,病例數較少,下一步還需進一步探討長期高壓氧治療對腦梗死恢復情況的影響。
綜上所述,高壓氧治療對急性腦梗死患者認知功能及神經功能的恢復有促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