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鎮奎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空氣質量越來越差,導致各種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率越來越高,目前肺部感染患者的數量越來越多,對患者的日常生活產生非常大的影響[1]。肺部感染疾病主要發病于肺間質、肺泡腔,是一種炎癥反應,患者患病后主要表現為高熱、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等癥狀,如果患者不能得到及時的治療,將對患者的身體器官造成損傷,情況嚴重者,會導致患者死亡[2]。目前,臨床針對重癥肺部感染患者采用抗感染治療,但單純采用藥物治療,患者的治療效果不佳,隨著新的醫療技術出現后,持續呼吸機通氣治療的運用,顯著改善了患者的治療效果[3]。當前,支氣管鏡支氣管肺泡灌洗術在臨床廣泛運用,不僅彌補了常規治療方法的不足,也在重癥肺炎治療中起到了非常顯著的作用。基于此,本院針對選取的重癥肺部感染患者實施支氣管鏡支氣管肺泡灌洗治療的效果進行分析研究。具體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9 年1 月~2021 年1 月收治的150 例重癥肺部感染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75 例。其中對照組男42 例,女33 例;年齡24~60 歲,平均年齡(37.27±8.17)歲。觀察組男40 例,女35 例;年齡20~64 歲,平均年齡(35.33±9.56)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患者入院均經門診診斷檢查,患者符合重癥肺炎的臨床診斷標準,患者無心肝腎等綜合征,無纖維支氣管鏡應用禁忌證,患者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也符合醫學倫理;排除標準:臨床資料不全者,交流障礙者,患心肝腎綜合征者。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主要包括:在患者入院后,需要對患者進行呼吸道隔離,給予抗生素治療,控制患者感染癥狀;對患者進行氣道引流,通過補液的方式糾正患者的電解質,讓患者的電解質水平達到平衡;對患者采取機械通氣治療,實施鎮痛治療;為患者補充充足的營養,以此提高患者臨床耐受性。
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支氣管鏡支氣管肺泡灌洗治療:在治療前4~6 h 需要禁止患者飲食,然后對患者進行靜脈注射0.5 mg 的阿托品(成都第一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51023078),指導患者保持仰臥位姿勢,將支氣管鏡從鼻腔插入。此時對患者進行局部麻醉,麻醉起效后,對患者插入吸痰器,如果患者在插入吸痰器后出現呼吸困難的癥狀,采用鉗夾輔助治療,將患者肺部的痰液吸干凈。然后采用鹽酸氨溴索(天津藥物研究院藥業有限責任公司,國藥準字H20041473)、生理鹽水沖洗,將沖洗后的支氣管鏡拔出,并讓灌洗液在肺部停留5~6 min。采用支氣管鏡支氣管肺泡灌洗術治療,3 次/周。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分為顯效:患者治療后臨床肺部感染癥狀完全消失,患者病灶完全吸收;有效;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患者病灶縮小;無效: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無改善,且患者病灶無較大變化。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比較兩組患者的退熱時間、咳嗽咳痰時間、白細胞恢復時間、住院時間。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7.33%,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2.6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退熱時間(7.48±2.13)d、咳嗽咳痰時間(7.26±2.43)d、白細胞恢復時間(11.47±2.83)d、住院時間(12.43±2.24)d 均短于對照組的(12.47±2.83)、(11.35±2.53)、(20.58±2.64)、(21.14±3.53)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表2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d)

表2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d)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在臨床治療中,重癥肺部感染疾病的發病率比較高,患者的數量也越來越多,重癥肺部感染疾病屬于一種炎癥反應,該疾病的發生與患者肺部吸入性損傷、氣管切開或者插管治療、誤吸、肺水腫等有密切的聯系。發生肺部感染的患者,主要表現為發熱、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等,需要對患者的癥狀進行及時治療[4,5]。但因許多患者在發生上述癥狀期間,誤以為是感冒,不加以重視,因此錯過了最佳的治療時機。另有部分患者在出現癥狀后就醫,因被誤診而導致耽誤患者病情治療。如果患者的病情無法在一定時間內及時治療,將導致患者感染程度加重,并危及患者的生命[6,7]。
目前,臨床針對重癥肺部感染疾病的治療方法越來越多,新的技術也不斷運用其中,不同的治療方法導致患者獲得不同的治療結果,一般情況下,主要采用抗生素、持續呼吸機治療、支氣管鏡支氣管肺泡灌洗術治療。其中抗生素是一種由細菌、霉菌或其他微生物產生的次級代謝產物的藥物,主要在治療各種細菌感染、致病微生物感染等方面的效果顯著。如果合理運用抗生素,則患者不會產生較大的副作用,但在臨床用藥中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現象比較多見,會對患者的身體健康產生不利影響。此外,因患者肺部感染的程度越來越嚴重,單純采用抗生素藥物治療,患者的治療效果不佳。患者患重癥肺部感染疾病后,影響患者呼吸道,因此呼吸比較困難,持續呼吸機主要運用于治療呼吸功能不全、呼吸衰竭等疾病,但呼吸機在運用期間,因無法清晰觀察患者的肺部情況,容易對患者的肺部組織產生創傷,如果操作失誤,容易加重患者肺部感染程度,同時也影響患者臨床治療依從性。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運用,新的技術運用在臨床中,采用支氣管鏡支氣管肺泡灌洗術治療時,支氣管鏡能夠增加手術的清晰度,醫療人員視野更加清晰,對患者的肺部環境觀察全面,不僅降低了臨床的難度,同時也提高了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
本次臨床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退熱時間、咳嗽咳痰時間、白細胞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支氣管鏡支氣管肺泡灌洗治療,能夠縮短患者的退熱時間、咳嗽咳痰時間、白細胞恢復時間、住院時間,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顯著。常規治療主要對患者的感染癥狀起到控制作用,也能為患者身體補充所需的營養,提高患者耐受性,但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患者肺部感染現象,而采用支氣管鏡支氣管肺泡灌洗術治療,在吸痰器的幫助下,將患者肺部的痰液吸出,能夠改善患者肺部環境,并縮小病灶面積,改善患者呼吸困難的癥狀[8]。因患者在手術治療期間采用影像學技術,在支氣管鏡下,醫務操作人員的視野更加清晰,對患者肺部感染部位能夠清晰觀察確定,并在沖洗期間能夠沖洗到位,減少感染物的殘留。將支氣管鏡支氣管肺泡灌洗治療與常規治療相結合,有助于患者肺部分泌物的排出,從根本上清除了患者肺部的感染情況,為改善患者臨床癥狀起到了非常顯著的效果。
綜上所述,在重癥肺部感染患者臨床治療中采用支氣管鏡支氣管肺泡灌洗治療,能夠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同時也能縮短患者的退熱時間、咳嗽咳痰時間、白細胞恢復時間、住院時間,患者臨床治療效果顯著,值得在臨床推廣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