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榮
胎膜早破是臨床上常見的妊娠合并癥,臨床研究證實[1],胎膜早破會導致產婦出現感染等一系列嚴重的表現,而且也有研究表明[2],胎膜早破會導致產婦出現不良妊娠結局,所以臨床要重視對胎膜早破的干預和引產工作。一般根據不同的醫院和實際情況都存在著各自的操作標準和程序,而且各個醫師也在進行處理的時候存在自己的工作習慣和經驗。但總體進行劃分可以看出,胎膜早破的引產通常是在胎膜早破后12 h 以內引產和胎膜早破后12~24 h 進行引產,而且在兩個時間段進行引產都有很多研究證實效果理想。為進一步探究胎膜早破的恰當引產時限,本文進行相關的調查,詳情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4 月~2020 年10 月到本院進行治療的55 例胎膜早破后12 h 以內進行引產的產婦作為對照組,62 例胎膜早破后12~24 h 進行引產的產婦作為觀察組。觀察組中32 例初產婦,30 例經產婦;年齡25~40 歲,平均年齡(32.05±5.05)歲。對照組中25 例初產婦,30 例經產婦;年齡24~40 歲,平均年齡(32.63±5.64)歲。兩組產婦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調查對象均簽署《知情同意書》,以公正自愿的原則入組。所有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均通過倫理驗證,符合標準,資料符合《世界醫學協會赫爾辛基宣言》。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①所有研究對象均被確診為胎膜早破,具備診斷依據;②所有研究對象均有完整的臨床資料。
1.2.2 排除標準 ①合并嚴重的其他內科疾病、婦科疾病的產婦[3];②合并嚴重腦科病癥的產婦;③合并嚴重精神障礙或意識障礙的產婦;④無法進行正常溝通和交流的產婦;⑤對治療不耐受的產婦。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均在胎膜早破后12 h 以內進行引產,按照常規引產流程處理,因所有研究對象未臨產,因此根據宮頸成熟度(Bishop 評分)不同采取不同的處理方法。Bishop 評分≤6 分者,主要應用地諾前列酮栓(商品名:欣普貝生)(10 mg)橫向放置在產婦的陰道后穹窿,使產婦臥床休息2 h,以便促宮頸成熟;若產婦Bishop評分>6 分,則可以應用縮宮素(2.5 U),將其溶于500 ml的葡萄糖溶液(5%)當中,通過靜脈滴注的方式用藥。胎膜早破12 h 以后常規進行抗感染處理。
1.3.2 觀察組 均在胎膜早破后12~24 h 進行引產,在引產的時候其處理的方法和原則與對照組相同,胎膜早破12 h 以后常規進行抗感染處理。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研究對象的自然分娩率、新生兒窒息率、產后出血率、引產后感染率。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6.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產婦的自然分娩率70.97%、引產后感染率53.23%均高于對照組的52.73%、21.82%,新生兒窒息率9.68%、產后出血率8.06%均低于對照組的30.91%、32.73%,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指標比較[n(%)]
胎膜早破在臨床上是產科常見的危急重癥,臨床認為胎膜早破具有較高的發生率,而且有>10%的產婦都可能會出現胎膜早破的表現,所以要針對這種情況做好相關的干預和重視工作。胎膜早破的發生與產婦胎膜變化之間有密切的聯系,也和產婦相關感染因素存在必然的關聯。如果產婦出現胎膜早破癥狀會使胎膜當中的花生四烯酸出現降解,進而形成前列腺素。
如今臨床研究認為[4],前列腺素能夠發揮促宮頸發育的作用,使子宮出現收縮,可以使得分娩順利開展。有臨床研究表明[5],前列腺素促進子宮收縮和發育的進程約需24 h。胎膜早破產婦常常會在胎膜出現破裂時有過量的羊水丟失,這樣就會使子宮內環境出現改變,導致母嬰分娩時風險增加,威脅到了母嬰的生命安全,所以要積極的進行重視和干預。
本文結果顯示,觀察組產婦的自然分娩率70.97%、引產后感染率53.23%均高于對照組的52.73%、21.82%,新生兒窒息率9.68%、產后出血率8.06%均低于對照組的30.91%、32.73%,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在胎膜早破后12~24 h 進行引產可以有效的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母嬰的風險,但是在胎膜早破后12 h以內引產可以有效降低感染的發生率。綜合比較又可以得出,在胎膜早破后12~24 h 進行引產所取得的成果要遠遠高于胎膜早破后12 h 以內引產,特別是在胎膜早破后12 h 以內進行引產,還可能會因子宮發育不完全而導致引產的成功率降低。臨床對胎膜早破引產時限的確定一直存在爭議。有臨床研究表明[6],選擇的分娩方式主要和產婦的產力、產道狀況以及胎兒的因素存在關聯。本文的入組病例當中無婦科疾病的病例,因此排除陰道分泌禁忌證的影響,所有研究對象中孕周>35 周的產婦都經過陰道試產,等待自然臨產或者應用小劑量的縮宮素催產;而孕周<35 周的產婦,在發生宮縮情況的時候難以避免的會出現早產,因此需要順應自然的進行陰道試產。如果在試產的過程中有胎兒窘迫或產程異常,則需要采取剖宮產的方式進行干預。
有臨床研究經過調查得出[7],胎膜早破期待時間越短,產褥感染的發生幾率也就越低,這說明胎膜早破的期待時間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到產褥感染的發生幾率。產褥感染是分娩或產褥期產婦出現的一種炎癥反應,因為產婦自身抵抗力相對較低就會導致產褥感染,具有較高的發病率。臨床要根據實際情況合理的采取相關手段盡可能降低產褥感染出現的幾率,這樣能夠維持圍生期母嬰的安全。
還有臨床調查得出[8],孕期陰道存在任何感染都可能會將其傳給胎兒,特別是經陰道分娩的時候,傳染給胎兒的幾率會大大增加,所以產婦需要積極的接受治療。足月胎膜早破主要是妊娠期已達到37 周出現的臨產前胎膜早破的征象,臨床對這種情況進行處理的主要手段是采取措施積極引產,特別是期待出現的征象以后進行分娩。對此不同的婦科專家也存在著各自的意見,通常學者普遍認為胎膜早破如果不及時處理就會導致產婦出現嚴重的宮腔內感染,分娩之后還會面臨著多種并發癥,可能會導致產婦出現窒息、肺炎、敗血癥等情況,所以有很多學者都建議需要在確定胎膜早破的24 h 之內進行引產。本文的所有研究對象均在胎膜早破24 h 以內進行引產,同時又具體的確定了相關的引產時限。本研究認為,對于胎膜早破的產婦在進行引產的時候,若未出現宮縮就要及時應用抗生素,并及時通過催產素進行干預,同時還要留意胎心、宮縮的變化狀況。
而對于未足月的胎膜早破,原則是胎肺不成熟沒有臨床感染情況,需要通過抗生素進行期待治療;而如果胎肺已成熟,或已存在感染跡象,則必須進行終止妊娠。具體干預的過程中,對妊娠28~35 周的胎膜早破孕婦,若胎膜早破,未合并感染,羊水水平>3 cm,可進行期待療法,而妊娠若滿35 周后,胎肺成熟且宮頸成熟,同時未合并相關引產禁忌證,可以進行引產。
綜上所述,對胎膜早破的產婦建議選擇在胎膜早破后12~24 h 進行引產,可以提升自然分娩率,有效降低新生兒窒息和產婦產后出血的發生率,可保證引產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