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心律失常是心血管疾病的常見病癥,臨床表現為心悸、胸悶、氣短等多種不良癥狀,部分患者還會出現休克等情況,隨著病程的延長對患者的負面影響越大,所以需要及時治療,治療方法以藥物治療為主,普羅帕酮和胺碘酮是常用藥,在臨床中,需要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合理服藥,減少心律失常的出現,縮短持續時間[1]。本課題篩選出68 例心律失常患者,對其進行臨床研究,主要探討胺碘酮與普羅帕酮治療的臨床效果和安全性。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 年2 月~2020 年2 月本院收治的68 例心律失常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34 例。觀察組男女比為19∶15,年齡48~85 歲,平均年齡(62.5±7.8)歲。對照組男女比為18∶16,年齡49~84 歲,平均年齡(62.4±7.9)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臨床醫學診斷確診為心律失常;有一定的溝通能力;患者同意對治療效果進行觀察對比,家屬知情,簽訂文件;積極配合醫護人員工作。排除標準:無溝通能力;患者資料不全;精神異常;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對胺碘酮、普羅帕酮治療藥物過敏。
1.2 方法 患者入院之后,及時檢查患者的身體情況,掌握患者的病情,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開展治療工作;提高對患者的關注程度,做好應急方面準備,保護患者的生命安全。
1.2.1 對照組 患者服用普羅帕酮(浙江海正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3020784)100 mg,2 次/d。飯后服用,不可嚼碎,在治療1 周后,如果藥效較低,要根據患者的年齡等因素增加藥物劑量,癥狀緩解之后減少藥物劑量。
1.2.2 觀察組 患者服用胺碘酮(江蘇恩華賽德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1922)0.2 g,1 次/d。患者出現心律失常次數<10 次/min,則服藥2 次/d;如患者出現心律失常次數≥10 次/min,則服藥1 次/d。兩組治療均持續6 周。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1.3.1 對比兩組患者臨床療效 療效判定標準:顯效:疾病癥狀消失,心電圖檢查無異常,心律失常未出現或者減少頻率>90%;有效:疾病癥狀減輕,心律失常減少頻率>50%,持續時間縮短;無效:疾病癥狀沒有變化,甚至更嚴重,心律失常出現頻率高,持續時間較長。疾病癥狀主要包括心悸、胸悶、頭暈、氣短等。總有效率=(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3.2 對比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不良反應包括低血壓、惡心嘔吐、眩暈等,不良反應發生率=不良反應發生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n(%)]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n(%)]
心律失常是竇房結激動異常或激動產生在竇房結外,激動的傳導速度慢、阻滯等情況,導致心臟搏動頻率異常。近些年心律失常疾病的患病人數在不斷上升,尤其是在生活、工作壓力不斷加大的現代社會,該疾病對患者的影響非常大,能單獨出現,也能合并其他疾病,會影響到正常的生活,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2]。該疾病出現的原因非常復雜,遺傳、不良的生活習慣等,基因通道突變異常導致遺傳性心律失常的出現,不良的生活習慣會誘發疾病的出現[3]。在患上疾病之后,患者的血液動力學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出現心動過速、心悸、胸悶等多種不良癥狀,嚴重時出現暈厥、猝死等情況,對患者的生命安全有很大的威脅,隨著病程時間的延長,會對患者的心功能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出現水腫、乏力等癥狀。所以在患上疾病之后,就需要及時治療,降低疾病對患者的負面影響[4]。臨床治療方法有手術、藥物等,其中藥物治療方法受到重視,目前抗心律失常的藥物種類非常多,多達50 多種,主要有鈉通道阻滯藥物、β 腎上腺素受體阻斷藥物、選擇延長復極過程藥物、鈣通道阻滯劑等[5]。普羅帕酮是一種C 類鈉通道阻滯、廣譜抗心律失常藥物,藥效較高,在進入身體之后,能夠快速對β 受體進行阻斷,快速降低心肌細胞的興奮程度和β 受體活性,穩定患者的心率,主要對患者的心肌細胞膜產生作用,縮短心肌收縮期,延長傳導的時間,還能作用于患者的心房和心室,影響到患者的浦肯野纖維,對患者心肌細胞的副作用較小,在臨床主要治療的是心動過速、異位搏動等病癥,藥效持續時間較長,能夠對心律失常的癥狀進行抑制。該藥物口服吸收完全,能夠長期服藥,服藥30 min后起效,2~3 h 患者的血藥濃度達到峰值,受到個人體質的影響,藥效持續時間>6 h,藥物劑量增加,生物利用度也會升高。但是在短期內需要對藥物劑量進行控制,避免心肌壓力的過度升高,減少心臟輸血量,臨床發現藥物劑量的控制難度較高,一旦服藥過量,就會導致患者的舒張末壓升高,減少心臟的輸血量,而且部分患者還會出現頭暈、低血壓等多種不良癥狀,增加患者的治療難度,加重患者的負擔。所以在臨床中,多會選擇胺碘酮藥物。胺碘酮是Ⅲ類抗心律失常藥物,是一種高脂溶性化合物,非競爭性的β 腎上腺素受體阻滯藥物劑,對鈉離子、鈣離子、鉀離子等有很好的阻滯作用,避免出現折返激動,延長心肌組織的有效不應期和動作電位,減慢患者的竇性心律,延長傳導的時間和復極,患者的心電圖Q-T 間期出現變化,延長T 波,在服用之后,能夠對患者的動脈血管擴張,對腎上腺素受體有一定的抑制效果,延長心房肌、心室肌的動作電位,調整患者的心率。該藥物在臨床中被稱為“金牌抗心律失常藥物”,主要治療的是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短暫房性心動過速等疾病,口服吸收較慢,在身體中運轉慢,但是親和力較強,生物利用度高,因不同患者會出現不同的情況,在進入身體之后,分布面積廣,主要分布在脂肪層和富含脂肪的器官中,腦部含量最低。但是部分患者在服用之后,出現不良反應,常見的嘔吐、惡心等,不良癥狀能夠自行消失。在早期也不能過量服用藥物,避免藥物在身體累積,對身體產生不良影響。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與對照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胺碘酮對比普羅帕酮治療心律失常,藥效更高,臨床要重視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