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哲男
乙型肝炎病毒(HBV)簡稱乙肝病毒,HBV 感染是臨床上較為嚴重的感染問題,也是導致肝硬化、肝癌等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HBV 感染患者人數較多,并且約40%的患者會進展為肝硬化[1]。替諾福韋酯具有高基因屏障的優勢,得到了臨床治療HBV 的廣泛應用,過往臨床多使用拉米夫定、阿德福韋酯等藥物對HBV感染患者進行治療,但是部分患者存在療效不佳及耐藥的問題[2]。基于此,本研究以2018 年1 月~2019 年1 月于本院治療失敗的40 例HBV 感染肝硬化患者為研究對象,分析和研究替諾福韋酯補救治療對HBV 感染肝硬化患者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8 年1 月~2019 年1 月于本院治療失敗的40 例HBV 感染肝硬化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全部患者經其他核苷酸類似藥物治療失敗。患者中男24 例,女16 例;年齡最小29 歲,最大57 歲,平均年齡(37.53±8.12)歲;體質量指數19~26 kg/m2,平均體質量指數(22.83±2.02)kg/m2;HBV-DNA 最低3.5 IU/ml,最高6.9 IU/ml,平均HBV-DNA(4.83±1.22)IU/ml;初始治療方法:僅使用拉米夫定片進行治療16 例,拉米夫定片聯合阿德福韋酯治療24 例;繼續用恩替卡韋進行治療32 例,換用恩替卡韋聯合阿德福韋酯進行治療8 例。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3]中關于乙肝硬化的診斷標準;②患者均經過長期抗病毒治療,但治療無效(連續兩次檢測到HBVDNA),換用恩替卡韋及阿德福韋酯片進行治療>6 個月依舊療效不佳;③患者停藥時間>6 個月;④HBeAg呈陽性,且ALT 較高。排除標準:①具有嚴重其他功能障礙患者;②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患者;③合并惡性腫瘤患者;④具有嚴重意識障礙,無法進行有效交流患者;⑤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⑥對本次研究所用藥物存在過敏患者。全部患者及家屬均為知情自愿參與本次研究,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按照患者入組時基線HBV-DNA 不同分為高載量組(HBV-DNA≥6.0 IU/ml,13 例)與低載量組(HBV-DNA<6.0 IU/ml,27 例);按照患者入組時基線ALT 水平不同分為高ALT 組(基線ALT 水平≥4 倍正常上限,15 例)與低ALT 組(基線ALT 水平<4 倍正常上限,25 例)。
1.2 方法 患者均使用替諾福韋酯進行補救治療。替諾福韋酯(AspenPortElizabethLtd,注冊證號H20139589,規格:300 mg×30 片)進行治療,服用劑量300 mg/次,1 次/d,治療周期為96 周。正式用藥后間隔12~24 周對患者肝腎功能、血常規及HBV-DNA 進行檢測。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不同HBV-DNA 水平組、不同ALT 水平組患者臨床療效(病毒學累積應答率、HBeAg 轉換累積率及ALT 累積復常率),分析全部患者的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①病毒學應答:HBV-DNA 水平持續<100 IU/ml。對病毒學累積應答率進行計算。使用自動提取儀[聚合酶鏈式反應(PCR)法]及檢測試劑。②HBeAg 轉換:過往HBeAg 陽性患者轉為陰性,檢測到乙型肝炎病毒e 抗體(抗-HBe)陽性。對HBeAg 轉換率進行計算。③ALT 復常:血清ALT水平<50 U/L。使用全生化自定義并使用速率法進行測量,對ALT 累積復常率進行計算。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 ± 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療效 40 例患者通過96 周補救治療,28 例(70.00%)患者病毒學應答,16 例(40.00%)患者HBeAg血清轉換,32 例(80.00%)患者ALT 復常。
2.2 不同HBV-DNA 水平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低載量組患者病毒學累積應答率、HBeAg 累積轉換率、ALT 累積復常率明顯高于高載量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不同HBV-DNA 水平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n(%)]
2.3 不同ALT水平組患者臨床療效對比 低ALT組患者病毒學累積應答率、HBeAg 累積轉換率、ALT 累積復常率分別為64.00%(16/25)、40.00%(10/25)和80.00%(20/25),與高ALT 組的60.00%(9/15)、40.00%(6/15)和80.00%(12/15)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4 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40 例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00%(4/40),其中2 例患者出現胃腸道不良反應,主要為1 例腹脹和1 例惡心;1 例患者出現頭暈,對其進行對癥治療自行緩解;1 例患者發生肌酸激酶水平較高,將其運動量逐漸減少后肌酸激酶水平逐漸下降。
相關指南[4]建議中表明,HBV 感染患者只要與抗病毒指征相符便需要接受長期的抗病毒治療,在治療過程中最常見的問題便是患者的耐藥性問題。過往臨床使用阿德福韋酯片進行單藥治療或者聯合其他方案進行補救治療,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特別是對于HBVDNA 水平較高患者來說[5]。
本次研究中使用替諾福韋酯片對過往抗病毒治療效果不佳或者耐藥的HBV 感染肝硬化患者進行補救治療,結果顯示,40 例患者通過96 周補救治療,28 例(70.00%)患者病毒學應答,16 例(40.00%)患者HBeAg血清轉換,32 例(80.00%)患者ALT 復常。同時患者的病毒血清標志物水平明顯下降,對于病毒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有一點需要加以注意,雖然對治療失敗的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使用使用替諾福韋酯片進行治療效果較好,但是臨床適應證仍不明確[6]。相關研究顯示,HBeAg、ALT、HBV-DNA、早期應答等對抗病毒療效具有一定的影響[7]。根據本次研究結果表明替諾福韋酯片并不是對全部患者均具有明顯的療效,對于HBV-DNA 水平較低的患者來說療效較好。HBVDNA 是乙肝病毒數量的直接體現,能夠從一定程度上將機體傳染性體現出來。HBV-DNA 水平較高則表示抗病毒的反應性不佳,但基于當下臨床并沒有補救的特效治療藥物,在治療不成功的高基線HBV-DNA 患者,可根據患者情況選擇替諾福韋酯片,對其進行補救治療。相關研究顯示[8],補救治療的HBV-DNA 同最終病毒學應答關系密切,該結果也與本文結論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在治療過程中應對患者HBV-DNA進行早期監測,如果發現患者HBV-DNA 水平提升,則需要對其及時進行病毒基因型耐藥檢測,并及時進行補救治療。本次研究全部患者均進行了為期96 周的治療,這一過程中僅有4 例患者發生不良反應,主要包括2 例胃腸道不良反應,主要為1 例腹脹和1 例惡心;1 例頭暈;1 例肌酸激酶水平較高,對其進行對癥干預后癥狀自行緩解。這也表明替諾福韋酯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患者長期服用也可以耐受。因為當下臨床上的補救治療藥物較少,一些其他藥物如阿德福韋酯等已被證實效果不佳,因此本研究缺乏對照試驗,為不足支處。
綜上所述,對HBV 感染肝硬化患者服用替諾福韋酯片進行補救治療能夠對HBV 復制進行有效抑制,改善相關指標,對于基線HBV-DNA 較低患者具有良好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