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傳海
隨著飲食多樣化的發展與人們運動的缺乏,近年來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病率呈持續遞增的趨勢,在妊娠合并癥中占比約17.52%。妊娠期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婦產科疾病,妊娠期糖含量攝入過高是引發該病的主要原因,如未進行及時的治療,不僅影響到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嚴重甚至會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根據相關的數據統計調查,因妊娠期糖尿病造成的羊水過多、難產、早產、產后出血等并發癥的發生率呈逐年遞增的趨勢,目前,臨床常以單純飲食、運動療法幫助患者控制血糖,雖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但對于部分患者來說,仍需要藥物輔助降低血糖水平[1]。基于此,本文對比和分析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采用胰島素治療對妊娠結局的影響,現將研究結果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以2019 年1 月~2020 年4 月本院收治的80 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法分為對照組及實驗組,每組40 例。實驗組患者平均年齡(28.11±4.13)歲,對照組患者平均年齡(28.40±4.12)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2]①符合臨床妊娠期糖尿病診斷標準;②簽署知情同意書,自愿參加研究;③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1.2.2 排除標準[3]①精神障礙患者;②合并心、肝、腎、肺等疾病患者;③溝通障礙患者;④本研究藥物過敏患者。
1.3 方法 兩組患者入院后均予以產檢與超聲檢查,充分掌握患者的妊娠情況,并檢測患者的血糖。
對照組予以單純飲食及運動療法:對患者予以血糖監測,根據病情狀態制定針對性的飲食與運動內容,并進行定期的復檢[4]。①飲食管理:患者入院后予以全面的檢查,掌握患者的病情狀態與日常飲食與用藥情況,檢測患者的血糖變化,綜合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為患者制定個性化的飲食內容與比例含量,對患者日常食譜中的糖類、蛋白質、脂類食物的攝入進行嚴格的管控與調配,最佳的攝入比例為3∶2∶5,對患者的飲食情況進行嚴格的監督,叮囑患者禁食辛辣刺激、熱量過高的食物,應食用豐富、清淡、比較容易消化的食物,給予患者合理的飲食干預措施,并合理調整患者的飲食習慣,保證患者的飲食科學、健康、均衡。讓患者清楚正確的飲食搭配,做到蛋白質與維生素等攝入量的充足,并搭配一些蛋類與魚類,多采取蒸煮的方式,適當的為患者加強營養,嚴格掌控患者的進食量,以免患者由于飽脹或者暴飲暴食加重病情,幫助患者養成正確的飲食習慣。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進食速度不宜過快,患者應避免快速進食,并定時有規律的進食,從而保證消化系統的正常蠕動。注意患者每餐都不能吃的過多,避免增加腸胃的負擔,每一次飲食也要注意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吃飯的速度不宜過快。醫護人員要估量每例患者不同的病情,包括患者每日的進食情況與患者的運動量,評估之后,對患者每日需要攝取的食物總量做到心中有數,告誡患者在兩餐之間不要再攝入其他零食。②運動指導。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身體狀態與運動情況進行分析,為其指定個性化的孕期運動指導,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適當進行有氧運動,如散步、孕期瑜伽等,通過運動,幫助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加快自身機體的基礎新城代謝,實現血糖的有效控制[5]。③加強臨床血糖檢驗與報告,對患者的生命體征與血糖指標進行定期的檢驗與密切觀察,當患者指標出現異常時,應立即上報予以及時的治療。
實驗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予以胰島素注射治療,即基礎胰島素聯合餐前短效胰島素治療:地特胰島素注射液(Novo Nordisk A/S,國藥準宇J20090101,規格:300 單位/3 ml/支)聯合門冬胰島素注射液[諾和諾德(中國)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50073,規格:300 單位/3 ml/支]。根據患者病情的不同調整合適的劑量。
1.4 觀察指標 ①對比兩組患者的妊娠結局,包括剖宮產、自然分娩與早產。②對比兩組患者的血糖指標,包括FBG、2 h PBG 及HbA1c。③對比兩組新生兒指標,包括5 min Apgar 評分、巨大兒、轉NICU。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妊娠結局對比 實驗組自然分娩82.50%高于對照組的62.50%,早產率2.50%低于對照組的15.00%,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的血糖指標對比 實驗組患者的FBG為(5.25±1.46)mmol/L、2 h PBG 為(6.34±1.46)mmol/L、HbA1c 為(5.27±1.13)%,均低于對照組的(6.12±1.53)mmol/L、(7.13±1.24)mmol/L、(6.11±1.64)%,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新生兒指標對比 實驗組新生兒的5 min Apgar 評分(9.58±0.14)分與對照組的(9.57±0.25)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巨大兒占比為5.00%,轉NICU 占比為10.00%,均低于對照組的22.50%、30.00%,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1 兩組患者的妊娠結局對比[n(%)]
表2 兩組患者的血糖指標對比()

表2 兩組患者的血糖指標對比()
注:與對照組對比,aP<0.05

表3 兩組新生兒指標對比[,n(%)]
目前,我國妊娠期糖尿病的發病率持續上升,對患者及胎兒的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威脅。根據相關的臨床實驗研究可知,通過藥物、運動、檢測、飲食等干預方式可實現對妊娠期糖尿病的控制[6]。研究表明,妊娠期糖尿病不僅會導致患者全身小血管出現不同程度的病變,還會影響到患者的血流動力學變化,進而引發高血壓等并發癥,嚴重威脅到患者的身心健康與生命安全。早期的飲食與運動干預可降低患者的血糖,幫助患者抑制病情的發展,降低血脂水平,有利于妊娠結局[7]。另有研究表明,早期的飲食與運動療法還可顯著提高患者的抗胰島素作用,能夠降低血糖與并發癥,保障母嬰安全[8,9]。但仍存在部分患者單用飲食運動療法的血糖控制效果較低,需要輔以藥物干預。妊娠期使用胰島素安全性較高,可幫助患者抑制體內的糖原分解與糖原異生,進而促進機體胰島素的平衡。
本研究予以患者基礎胰島素聯合餐前短效胰島素治療,結果顯示,實驗組自然分娩82.50%高于對照組的62.50%,早產率2.50%低于對照組的15.00%,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患者的FBG 為(5.25±1.46)mmol/L、2 h PBG 為(6.34±1.46)mmol/L、HbA1c為(5.27±1.13)%,均低于對照組的(6.12±1.53)mmol/L、(7.13±1.24)mmol/L、(6.11±1.64)%,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新生兒的5 min Apgar 評分(9.58±0.14)分與對照組的(9.57±0.25)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巨大兒占比為5.00%,轉NICU占比為10.00%,均低于對照組的22.50%、30.00%,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證實了胰島素治療的有效性,可幫助患者改善妊娠結局,安全性較高。與姜素瑕[10]的研究結果一致,證實了這一理論的臨床適用性,具備較高的使用價值。
綜上所述,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行胰島素注射治療的療效顯著,可有效改善母嬰結局,改善患者血糖狀態,降低早產、巨大兒的發生率,值得應用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