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麗
尿毒癥是腎臟疾病中最為嚴重的一種疾病,一旦患上,患者將容易面臨生命危險。臨床采用血液透析方法對患者進行治療,旨在清除患者體內過多的水分和代謝廢物,維持其電解質和酸堿平衡,凈化血液并延長生命周期[1]。而皮膚瘙癢是尿毒癥血液透析治療期間的常見并發癥。據統計,血液透析治療中50%~90%的患者可能存在皮膚瘙癢的癥狀,而這種癥狀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血液透析的順利進行,且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2]。實驗選取62例尿毒癥血液透析皮膚瘙癢患者,探討藥用炭的重要作用?,F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8年1月~2020年6月間收治的62例尿毒癥血液透析皮膚瘙癢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31例。觀察組高血壓性腎臟損害9例,糖尿病腎病7例,多囊腎2例,慢性腎盂腎炎1例、慢性腎小球腎炎10例,藥物性腎損害2例;年齡最小56歲,最大79歲,平均年齡(61.14±5.96)歲;血液透析時間最短11個月,最長42個月,平均血液透析時間(21.32±6.90)個月;女10例、男21例。對照組高血壓性腎臟損害10例,糖尿病腎病9例,多囊腎3例,慢性腎盂腎炎2例,慢性腎小球腎炎4例,藥物性腎損害3例;年齡最小54歲,最大80歲,平均年齡(62.03±5.99) 歲;血液透析時間最短9個月,最長44個月,平均血液透析時間(21.59±7.47)個月;女9例、男2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入院時,均存在皮膚瘙癢癥狀,皮膚抓痕明顯,且影響生活質量及睡眠,患者均知情并簽署同意書,均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其他皮膚瘙癢情況,如皮炎、濕疹等,其他重大臟器功能損害性疾病及精神疾病等。
1.2 方法 所有患者血液透析治療方法一致,血液透析時,鈣離子濃度為1.25 mmol/L,血流速度為200~250 ml/min,透析液流量500 ml/min,透析治療4 h/次,3次/周,還要注意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及時處理異常,確保血液透析治療順利進行。對照組采用復方甘草酸苷片(北京凱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83001,規格:每片含甘草酸苷25 mg、甘氨酸25 mg、甲硫氨酸25 mg)治療,2片/次,3次/d。連續治療4周為1個療程。觀察組采用藥用炭(河北長天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3022797,規格:0.3 g)治療,3片/次,3次/d。連續治療4周為1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對比兩組瘙癢程度評分、治療前后生化指標水平、治療效果。瘙癢程度用皮膚科的瘙癢程度評分法判定:0分表示正常,10分表示最嚴重。2分表示輕度瘙癢、偶爾抓撓;4分表示輕度瘙癢、常常抓撓;6分表示重度瘙癢、頻繁抓撓。生化指標采用全自動生化儀測定分析,采血均于患者血液透析前進行,包括:尿素氮、血肌酐、血鈣、血磷、甲狀旁腺激素。療效判定標準:緩解:用藥后,患者皮膚瘙癢癥狀明顯緩解,白天無瘙癢,夜間偶爾出現瘙癢,但不影響睡眠質量;部分緩解:用藥后,患者皮膚存在輕度瘙癢,但無明顯抓痕;無緩解:用藥后,患者皮膚瘙癢明顯,夜間無法休息,皮膚有抓痕,嚴重影響睡眠質量??傆行?緩解率+部分緩解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瘙癢程度評分對比 治療前,觀察組的瘙癢程度評分為(6.23±0.14)分,對照組為(6.27±0.16)分,兩組瘙癢程度評分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瘙癢程度評分為(1.03±0.15)分,低于對照組的(3.76±0.17)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治療前后生化指標水平對比 治療前,兩組尿素氮、血肌酐、血鈣、血磷、甲狀旁腺激素對比,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尿素氮、血肌酐、血磷、甲狀旁腺激素均較本組治療前改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血鈣水平與本組治療前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尿素氮、血肌酐、血鈣、血磷、甲狀旁腺激素組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77%,高于對照組的67.7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生化指標水平對比()

表1 兩組治療前后生化指標水平對比()
注:與本組治療前對比,a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對比,bP>0.05

表2 兩組治療效果對比[n(%)]
皮膚瘙癢是尿毒癥血液透析期間的一種常見并發癥,截至目前,臨床對皮膚瘙癢癥狀的發生尚無明確定義,經深入研究發現,引起患者皮膚瘙癢的原因有很多,如機體炎癥的存在,機體免疫力下降等[3,4]。由于血液透析需要凈化患者的血液,難免造成血清炎癥因子:超敏C反應蛋白(hs-CRP)、白細胞介素-2(IL-2)、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TNF-α)長期處于較高水平。這些炎癥因子,通過誘導型一氧化氮合酶表達增加并合成,進而引起患者皮膚瘙癢,而其中IL-2占據重要作用[5]。皮膚瘙癢情況對血液透析工作的順利進行有直接的影響,干擾患者的配合度,所以及時采取有效的治療方案非常關鍵。而皮膚瘙癢患者生化指標:尿素氮、血肌酐、血鈣、血磷、甲狀旁腺激素也是重要參與因素,改善這些指標,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患者的皮膚瘙癢程度[6]。此外,如果血液透析順利,能夠有效清除患者體內小分子毒素,且高通量血液透析也對改善瘙癢癥狀有一定的效果。
復方甘草酸苷片的主要作用是抗炎和調節免疫力。而藥用炭屬于活性炭的一種,其結構特點是:微孔結構豐富,表面積大[7]。這就決定了該藥具有強大的吸附能力。將其用于尿毒癥患者血液透析治療期間,主要通過胃腸道來充分吸收各種毒素,如尿毒、肌酐、吲哚等,從而延緩病情的發展。該藥物吸附患者體內毒素的同時,能夠對中大分子毒素進行有效清除,從而改善皮膚瘙癢癥[8]。此外,讓患者口服藥用炭,能夠降低機體生化指標,如吸附作用下對腸道磷的吸收進行抑制,這樣降低患者機體內的血磷及鈣磷乘積,進而緩解皮膚瘙癢癥狀[9]。結合研究結果顯示:用藥后,觀察組瘙癢程度評分為(1.03±0.15)分,低于對照組的(3.76±0.17)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藥用炭能夠有效從患者胃腸道中吸附各種有害物質,進而從腸道中排出體外,最終減輕機體炎癥反應,并降低體內的尿酸、肌酐等積存量。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77%,高于對照組的67.7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藥用炭能夠有效改善血液透析期間患者出現的皮膚瘙癢癥狀,該藥物可代替腎臟的解毒功能,降低毒性物質在血液中的濃度,從而促使血液透析治療順利進行,應用藥用炭對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皮膚瘙癢的治療作用明顯優于復方甘草酸苷片的作用[10]。
綜上所述,臨床對尿毒癥患者實施血液透析治療的同時加用藥用炭可有效改善患者皮膚瘙癢癥狀,減輕炎癥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