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秀輝 孫政凌 權飛
【摘 要】 文章以2011—2018年A股具有國際化經營背景的上市企業為研究對象,基于中介效應模型對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對財務績效的傳導機制進行分析。研究發現,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顯著正相關;社會責任與研發投入顯著正相關;研發投入在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的關系中存在部分中介作用。進一步分析市場競爭對企業發展的影響,發現市場競爭對社會責任與研發投入的正向關系存在促進作用。研究貢獻在于:厘清了社會責任與研發投入和企業財務績效的作用機理,豐富了CSR領域中研發投入的中介作用研究成果;對中國企業走出國門,建立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大品牌企業有一定的啟示。
【關鍵詞】 社會責任; 研發投入; 財務績效; 市場競爭; 國際化經營
【中圖分類號】 F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5937(2021)05-0107-06
一、引言
隨著中國企業“走出去”戰略的推進,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融入國際市場。2019年中國經濟面臨更加波譎云詭的國際形勢,國際化企業也面臨越來越多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經營風險,而履行社會責任則成為企業規避風險的重要手段。社會責任(CSR)是企業實現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的重要體現,它要求企業打破利潤最大化的狹隘目標,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共贏目標[1]。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也是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保障[2]。隨著經濟進入新時代,對企業踐行社會責任、實現可持續發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確了新的方向。
然而,部分企業卻打著履行社會責任的旗號,玩起了“虛假”游戲,如長生生物疫苗造假事件、拼多多假貨風波、滴滴順風車安全事故、自如房源甲醛超標事件、權健集團事件等社會責任缺失事件無不沖擊著消費者和整個社會的心理底線。《南方周末》在2018年發布的近400家企業CSR調查報告中稱,4%的企業有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5%左右的企業存在不正當競爭行為。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有助于贏得良好的社會聲譽,增強競爭力,是實現基業長青的長期投資。有學者認為,企業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從短期來看會增加企業額外的支出,企業短期績效會受到影響[3];但是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會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會受到較少的融資約束,易于融資,進而以產品創新促進財務績效的提升。然而,在企業社會責任對財務績效的作用路徑中,“社會責任+研發投入”會產生怎樣的影響,機理如何,值得進一步研究。
二、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一)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
學者們對社會責任與企業財務績效的關系研究進行了不懈的探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普遍認為,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是一個長期化的過程,任何企業想要在短期內獲取最大的成效是不可能的,它會對財務績效產生直接和間接的影響[4-5]。Ruf(2001)研究得出,企業承擔社會責任能夠提升企業聲譽,進而促進產品銷售,提升企業績效;Shafat Maqbool(2019)認為,承擔社會責任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會對財務績效產生積極的影響;承擔社會責任意味著企業向社會釋放經營良好的信號,從而為企業帶來一系列優質資源,促進財務績效的提升(Moskowitz,1975;Simpson,2002)。企業盡可能多地承擔社會責任,一方面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企業進行擴大宣傳,從而獲得消費者的認可,擴大產品市場占有率,最終會對企業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6];另一方面能夠為企業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營造出長期穩定的良好的發展環境[7]。雖然企業進行CSR活動會加大企業經營成本,但企業開誠布公地向社會公眾如實公開本企業CSR活動項目的執行過程和結果,會顯著地增加企業收入,促進企業財務績效的提升。然而,朱乃平等(2014)研究發現,社會責任對企業短期財務績效并未產生顯著的積極影響,甚至還存在負向影響。
企業是從事生產、流通、服務等經濟活動,以生產或服務滿足社會需要的具有經濟法人資格的一種營利性的經濟組織。新形勢下企業經營不能僅要獲得營利,不承擔社會責任,隨著消費者公共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青睞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努力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更易贏得社會認可,在融資和投資方面更易取得成效。因此提出假設1。
H1:社會責任對企業財務績效存在顯著的正向影響。
(二)社會責任與研發投入
國內外學者對于社會責任與研發投入的研究結論存在差異:部分學者認為,企業承擔社會責任需要占據企業一部分資金和資源,在資金尚不充裕的條件下,承擔社會責任就會相應地減少研發支出方面的費用,即承擔社會責任對研發投入產生抑制效應。但也有學者認為,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就是在公眾面前樹立一個良好的企業形象,能夠幫助企業獲得無形資源,提升業界口碑,企業會更注重產品質量的提升,進而增加研發投入[8-9]。雖然部分學者認為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是被迫的,受環保、法律或政府等因素的約束,但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會誘發企業將更多資金投入研發,促進創新[10]。無論是外界壓力的約束,還是內驅力的作用,企業承擔社會責任既會促進企業更加注重創新,更利于企業進行融資,進而獲得資金進行產品研發,以創新驅動企業可持續發展,因此提出假設2。
H2:社會責任對研發投入存在顯著的正向影響。
(三)研發投入與企業績效
研發投入與企業績效的關系研究已經非常豐富,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大多數學者認為研發投入正向影響著企業績效,企業通過加大研發資金的投入會促使企業改進產品性能,生產出具有強競爭力的產品,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從而促進企業績效的提升[11]。而喻雁(2014)等認為,研發投入負向影響著企業績效,認為企業的研發投入會占用企業的大量資金,不利于企業的擴大再生產以及開拓新興市場,從而降低企業的績效。魯盛潭(2011)等認為,研發投入與企業績效的關系是非線性的,存在著倒U型關系。本文認為,研發投入的增加會促進企業績效的提升。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設3。
H3:研發投入對企業績效存在著顯著的正向影響。
(四)研發投入的中介作用
企業社會責任的承擔總是伴隨著企業新產品、新技術的開發應用。這就意味著給自己在技術環境創新中加了一道“保險”,企業一旦從“保險”中獲益,在未來的一段時期內就會促使企業不斷承擔社會責任,從而形成一種良性循環(Rachel Bocquet et al.,2011)。創新驅動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前提下,企業不斷提升產品核心競爭力維持自身發展。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企業更重視企業創新,希冀企業長青。盡管面臨各種不確定性的市場競爭因素影響,但企業可以通過積極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的產品及服務,來吸引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在受到社會青睞的同時,激發企業持續創新的熱情,以創新驅動企業高質量發展,持續提高企業財務績效。可見,研發投入對社會責任與企業財務績效具有鏈接作用,因此提出假設4。
H4:研發投入在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的關系中具有中介作用。
(五)市場競爭的調節作用
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一書中指出“自由競爭是推動生產力和經濟發展的動力。盡管每個人做出的經濟決策都是從自身利益出發的,但自由市場卻是一只‘看不見的手,能夠引導、調節經濟發展。”由此可見,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自然而然會受到外部市場競爭產生的多方面影響。雖然影響市場競爭程度的諸多因素存在不確定性,但是企業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市場的反應是顯著且積極的,而且能夠顯著提升市場競爭能力[12]。Collins and Porras(1997)通過比較美國的優秀企業,發現競爭優勢明顯、創新能力突出的企業價值觀都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導向。因此,企業應該積極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這樣在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時,社會責任的正向反饋效果就會凸顯出來。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假設5。
H5:市場競爭正向調節社會責任與研發投入的正相關關系。
根據上述理論推導及研究假設,本文構建如下研究框架,如圖1所示。
三、研究設計
(一)樣本選擇與數據來源
以滬深A股上市企業為研究對象,選取2011—2018年的相關數據進行研究,限于數據的可獲得性,參照武志勇(2019)的研究,將有海外業務收入的企業視為有國際化經營背景。對原始樣本做如下處理:剔除無海外收入或收入為零的企業、金融業、?觹ST以及ST企業、資產負債水平大于1的企業,最后得到1 736家上市企業7 703個樣本數據。企業社會責任評分數據來源于和訊網,其余數據均來源于WIND數據庫;處理數據的軟件是Excel、Stata 15。考慮到極端值的影響,對樣本數據進行了1%和99%的縮尾處理。
(二)變量選取
1.財務績效(ROA)。學術界多數研究中選取總資產凈利率(ROA)和凈資產收益率(ROE)作為企業財務績效的衡量指標。雖然ROE、ROA這兩個財務指標均可用于衡量企業對所投入資本的回報能力,但相較于ROE而言,ROA則反映全部資產的運營能力與獲利能力,而不區別資金來源的性質。因此本文選取總資產凈利率作為財務績效的衡量指標,并以凈資產收益率進行穩健性檢驗。
2.社會責任(CSR)。從現有文獻來看,學術界關于社會責任的衡量大多從利益相關者的角度進行衡量,并用相關財務指標替代計算。由于國內已有第三方機構(和訊網、潤靈環球)進行上市公司的社會責任評判,且各項指標考慮較為全面,因此采用和訊網公布相關社會責任數據。
3.研發投入強度(RD)。國內外學者對于研發投入強度的衡量通常以研發支出占總銷售收入或者總資產的比例衡量。因此,以研發支出與總資產的比值計算研發投入強度。
4.市場競爭(CR4)。學術界對于市場競爭強度的衡量指標主要有行業集中度(CR4)、勒納指數、赫芬達爾指數、行業內企業數目等。本文采用大多數學者的觀點用行業集中度(CR4)作為市場競爭的衡量指標。
5.控制變量。參考國內外文獻選取企業規模(Size)、高管薪酬(GS3)、企業年齡(Age)作為控制變量。此外,秦雅芳等[13]發現廣告投入能夠正向促進企業的財務績效,并且效果十分明顯;周羅琳(2018)等發現財務杠桿與企業績效呈負相關,因此加入廣告投入(AD)、財務杠桿(Level)作為控制變量。
各變量定義如表1所示。
(三)模型構建
為控制異方差對回歸結果的影響,借鑒張祥建等(2015)的研究,運用面板廣義最小二乘法進行回歸。依據上文研究假設分析,構建如下模型。
ROA=α0+β1CSR+λ1Controls+ε? (1)
RD=α0+β1CSR+λ1Controls+ε? ?(2)
ROA=α0+β1RD+λ1Controls+ε? (3)
ROA=α0+β1RD+β2CSR+λ1Controls+ε (4)
RD=α0+β1CSR+β2CR4+β3CSR×CR4+
λ1Controls+ε? ?(5)
四、實證分析
(一)描述性統計
變量描述性統計數據見表2。可以看出,ROA的變化較大,在-185.9—59.81之間,均值為4.802,表明行業內不同企業的經營水平存在較大的差距。CSR標準差為15.08,最大值為85.06,最小值為-16.71,說明不同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程度差異較為明顯。RD最大值為0.3,表明我國從事國際化經營的企業在研發投入方面還是略顯乏力,與國際0.5的水平相比,還存在較大的差距。CR4最大值為0.998,最小值為0.112,均值為0.238,說明行業內市場競爭較為激烈。各控制變量中最大值、最小值差異較為明顯,但其標準差均小于1.3,說明數據離散程度不是很大。
(二)相關性分析
表3列出了各變量間Pearson相關性檢驗結果。變量間Pearson相關系數最大值為0.552,小于0.6,方差膨脹因子(VIF)介于判定標準的范圍內,因此認為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可以進行回歸分析。
(三)回歸分析
由表4的回歸結果可知,列(1)中CSR與企業財務績效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說明企業承擔社會責任對財務績效具有促進作用,H1得到驗證。由列(2)可以看出,CSR的系數在1%的水平上與RD顯著正相關,說明承擔社會責任有助于促進企業加大研發投入,H2同樣得到驗證。從列(3)可以看出RD的系數在1%的水平上與ROA顯著正相關,說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可以促進企業績效的提升,H3得到驗證。列(4)報告了研發投入的中介作用,當把中介變量加入到回歸模型以后,發現CSR、RD與ROA均在1%的水平上顯著正相關,說明研發投入在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的關系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H4得到驗證。列(5)報告了市場競爭對社會責任與研發投入的調節作用,把CSR與CR4的交乘項加入到模型后發現,CSR×CR4的系數在1%的水平上顯著為正,說明市場競爭正向調節社會責任與研發投入的關系,說明市場競爭越激烈,越有助于發揮社會責任對研發投入的推動作用,驗證了H5。除此之外,控制變量中廣告投入、高管薪酬與社會責任(CSR)、財務績效(ROA)均顯著正相關,說明企業的廣告投入、高管薪酬也是影響企業承擔社會責任與提升財務績效的重要因素。
(四)穩健性檢驗
穩健性檢驗結果如表5。為驗證回歸結果是否真實,本文進行如下兩種檢驗方法:一是縮小樣本量,選擇民營企業進行再次回歸;二是用ROE替換ROA、CR10替換CR4再次代入模型回歸。經調整后的回歸結果與原結果并未發生實質性的改變,依舊支持前文的實證結果,說明本文所建模型是穩健的。
五、結論與啟示
以2011—2018年我國具有國際化經營背景的上市企業為研究對象,分析社會責任、研發投入與企業財務績效之間的關系,以及市場競爭在社會責任與研發投入二者之間的影響,主要得出以下結論: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顯著正相關;社會責任與研發投入顯著正相關;研發投入在社會責任與財務績效的關系中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市場競爭正向調節社會責任與研發投入的正相關關系。
國與國之間存在較大的政治、經濟壁壘,有時候企業即使按照一定的規則和標準生產符合要求的產品,海外市場也不一定會接納企業入駐,這時就需要國際化企業比當地企業付出更多的努力,嚴格按照國際社會責任標準要求自己,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來樹立企業品牌形象,贏得非本土國家政府和消費者的認可。因此,企業尋求海外市場發展時,不僅需要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更應該主動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以贏得國外市場的認可,提高企業品牌競爭力。特別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中,企業更要積極主動地承擔社會責任,履行環境保護、資源節約、服務社會等義務。不僅能提高市場知名度和美譽度樹立良好的企業品牌形象,以進行差異化營銷獲得企業品牌形象優勢,而且可以減弱企業融資約束,融到更多的資金進行產品研發,從而提升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在與同類企業競爭中脫穎而出,促進企業績效的提升,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
【參考文獻】
[1] 朱義令,亓文娟.上市公司社會責任信息與公司盈利能力的相關性研究[J].統計與決策,2011(10):160-162.
[2] 吳先明.跨國公司的社會責任[J].經濟管理,2006(7):11-16.
[3] 朱乃平,朱麗,孔玉生,等.技術創新投入、社會責任承擔對財務績效的協同影響研究[J].會計研究,2014(2):57-63.
[4] 李高泰,王爾大.企業社會責任對企業績效的影響機制研究[J].軟科學,2015,29(9):59-62.
[5] 崔登峰,邵偉.企業社會責任、營銷能力與企業績效——基于環境不確定性的調節[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8,39(7):134-144.
[6] 胡亞敏,李建強,苗連琦.企業社會責任如何作用于企業價值——基于消費者認知角度的考量[J].宏觀經濟研究,2016(12):132-144.
[7] GANGI F,MUSTILLI M,VARRONE N.The impact of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knowledge on corporate financial performance:evidence from the European banking industry[J].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2019,23(1):110-134.
[8] REXHEPI G,KURTISHI S,BEXHETI G.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CSR) and innovation the drivers of business growth?[J].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3,75(3):532-541.
[9] ZAPCIU R M,HURDUZEU G.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its financial performance[J].Romanian Economic Journal,2015,56(18):201-213.
[10] 陳宗仕,鄭路.誘發抑或分散:企業社會責任與企業研發投入[J].社會學評論,2019,7(5):25-40.
[11] 孫維峰.所有權性質、研發支出與企業績效之相關關系[J].現代財經(天津財經大學學報),2012,32(8):82-90.
[12] 吳定玉.企業社會責任行為與企業競爭優勢:轉化效應與邏輯——來自中國100強社會責任上市公司經驗證據的分析[J].商業研究,2018(1):122-132.
[13] 秦雅芳,張■.廣告投入、產出與企業財務績效——基于馳名商標品牌效應的分析[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55(5):133-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