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瑞
隨著人工智能在各行各業的廣泛應用,我國的社會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來看,新興的管理會計模式逐漸取代了傳統財務會計的模式,新的理念與模式對會計專業人才提出了新要求,這也促使會計專業人才要適應時代的發展,與時俱進,豐富自己的專業知識,提升自己的專業水平。為了適應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各大高校也要及時轉變人才的培養模式,向社會輸送高質量人才。
人工智能從表面來理解就是運用人工的方式,使用計算機以及智能機器進行延伸以及模仿,將人的腦力勞動以及智能,實現自動化的一種方法,是由我們人所制造出來的機器所展現的智能。人工智能通常將人類智能通過計算機程序來進行呈現,它的核心問題是構建一個與人類相似,甚至超越人類智能的智能系統。對于知識的學習、計劃的制定、感知的交流、問題的推理等都能夠以一種智能化的方式進行傳遞。伴隨著人工智能的發展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相關的研究者以及專業的技術人員開始進行聯合研究,在研究過程中,越來越多的信息技術研究巨頭也開始加入其中。2017年以來,隨著社會的關注,相關技術人員的研究與拓展,促使了人工智能的迅速發展,國內外的各個領域、各個行業的發展被人工智能所覆蓋,人們迎來了人工智能時代。
而對于我國來說,人工智能的發展為我國的持續性發展帶來了新契機。在1978年,人工智能成為我國國家發展計劃中的一部分,盡管,我國對人工智能的研究,起步較晚,發展較為緩慢,但是,隨著國家政策的不斷推進,到2000年,已經建立了中國人工智能學會、機器智能專業委員會等專業組織,以此來繼續帶動人工智能的發展。對于人工智能的發展與建設,我國已經將其提升到國家發展戰略的高度。在我國的應用技術領域,人工智能是一個與學科研究相關聯的系統,將其與其他的學科進行聯合研究,能夠對學科的發展產生更大的作用。在我國現代社會的發展中,已經有許多的公司發展與人工智能進行了結合,對于人工智能的探究大多數都集中在對于金融行業發展、圖像識別、醫療行業發展等方面,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豐富,人工智能必將與更多行業發展掛鉤,推出更多類型的產品,帶動行業市場的發展,激發行業發展的潛力。
當前,我國社會在不斷發展,雖然在全球范圍內對于人工智能研究所做的貢獻還不夠多,但是,隨著我國人工智能發展與產業的緊密結合,專業技術的不斷創新,我國的人工智能必將發展的越來越好。
對于管理會計人才的需求
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我國各個領域的發展都產生了新變化,對于人們的生活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同時,對于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人工智能的融入使得會計人才的培養面臨了新的需求。隨著模式和理念的轉變,會計專業提升了對于管理會計人才的需求,隨著人工智能的應用,現代化的財務管理系統和財務機器人被運用到整個財務管理的運行之中,從根本上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一些數據的計算與輸出,還有相應的計算機的基礎運算工作等都可以運用人工智能技術來進行處理,大大的提升了工作效率。
相關的專業會計人員只要將專業知識以及技術進行熟練的掌握,能夠進行現代化人工智能財務系統的利用,對會計工作就能夠熟練地完成。會計工作人員在進行系統的使用時要將主要的精力放在風險管理、成本分析、內部控制、預算預測、決策支持等方面,真正促進企業的發展。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推動了管理會計的發展,未來開機發展的主要方向離不開人工智能管理的指引。
對復合型人才的需求加大
隨著人工智能逐漸融入到我們的生活之中,行業發展中對于會計人才的需求也發生了變化,對于復合型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復合型專業會計人才將會成為未來行業需求發展的主流。所以在培養人才的過程中,加大人工智能在會計工作中的滲透,將二者有機結合,必將能夠促進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又好又快發展。此外,對于財務智能機器人的應用,也極大地提升了相關會計工作效率,使得傳統的稅務核算崗位、基礎會計崗位被相應的減少。
當然,在進行人工智能的應用時,要對信息數據有精準化以及多樣的要求,這就造成對于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日漸增多。傳統的會計工作模式,需要進行大量財務數據的分析與計算,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費時、費力,工作量非常龐大,占用了大量的人力資源,非常不利于行業的發展。
課程體系需要完善
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會計專業人才的培養也需要進行及時的更新,課程體系也需要不斷的進行創新與完善。在我國高校的會計專業中,大多數還是以傳統的會計課程體系為主,教學目標還停留在過去,教學內容陳舊,且更新的速度較為遲緩,對于相關的財務數據沒有進行充分的共享,人工智能的應用不到位,導致學生實際操作能力與數據分析能力的欠缺,無法滿足人工智能發展的需求。
培養目標不符合市場需求
在我國傳統的會計專業教學之中,一直有著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在教師進行授課過程中,將理論知識作為重點進行教學,要求學生能夠從事基本的會計工作即可,對于專業人才的實際操作能力不夠重視,并且培養過程中一直強調理論的重要性,課程的針對性較差。再加上人才對于社會實踐的了解較少,導致了教學效果不顯著,同時也阻礙了專業人才綜合實踐能力的提升,不利于人才的個性化發展。在進行人才培養時,對于也人工智能不夠重視,導致了所培養的目標不符合行業發展的需求,與市場需求脫節。
教學模式需要更新
在我國傳統會計專業教學中,教學形式仍然是以線下講授的知識傳遞方式為主,教師以理論知識的灌輸來進行教學,學生一般都處于一種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下,對于相關知識大多數以死記硬背為主,對于知識的理解不到位,從而導致了學生無法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操作進行完美的融合。而在進行學習時,由于教學模式較為單一,部分學生覺得課堂枯燥乏味,主動性差,對于課程內容沒有興趣。
同時,在進行教學時,教師對于人工智能的信息化技術利用不足,沒有充分的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對于課堂的參與度較差,導致了教學效果不理想,無法對教學效果產生作用,影響了學生專業水平的提升。
提高教師教學水平,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在高校中,針對教師水平提升以及師資隊伍建設的問題一定要引起注意,在建設教師隊伍時,要加大對于優秀人才的引進,擴大師資隊伍,對相關的教師培訓以及制度要進行完善,健全教師的進修體系和獎懲制度,鼓勵教師進入企業進行實地的學習與探討,加強各大院校間的交流與學習,有效的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此外,要加強會計教師對于人工智能知識的學習,開展跨領域的合作,將人工智能財務知識、大數據知識等充分的作用于會計專業知識的學習中,培養出符合人工智能時代發展的人才。
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
在對專業人才進行培養時,首先要進行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隨著人工智能的不斷發展和應用,信息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這就要求學生也要有意識的提升自身的知識儲備量,將自身的知識系統進行不斷的完善與填充,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此外,對于學生的創新能力也要進行培養,創新能力的培養有助于學生跟上人工智能時代的發展,及時對人工智能技術進行掌握,幫助學生更好的提升在崗位工作中的核心競爭力。
教學模式的優化措施
人工智能時代下,要想對教學模式進行更新與完善,就必須對新型信息技術進行充分的應用,開展更加適宜學生發展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將理論知識充分作用于學生的實際操作工作中,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制約。教師可以進行翻轉課堂、情景式教學的利用,調動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興趣,鼓勵學生進行知識的分享、思想的表達,讓學生真正融入課堂之中。在課后,可以讓學生在網站上進行網課的學習,利用平臺進行相關資源的共享,以智能的考核方式,調動學生進行知識的學習。教學模式的優化,對于專業人才的培養來說是至關重要的。
綜上所述,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整個會計行業的發展已經朝向智能化發展。在我國,無論是學校、企業、政府,都要適應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各個高校應該對人才培養模式的改變,做好充足的準備,對培養模式進行及時的改革,使得人才培養模式更加的完善,能夠為企業輸送更多的高質量人才。
(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磴口縣文體旅游廣電局)
參考文獻:
[1]高溦.人工智能時代會計人才培養策略[J].文化產業,2020(9):2.
[2]陳小芹.人工智能時代會計人才培養模式[J].商業會計,2019(9):3.
[3]陳舒,倪民軍,倪夢瑋.高校"人工智能+會計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及實施路徑研究[J].會計師,2020(3):61-62.
[4]韓小芳,劉冰潔.人工智能時代會計人才培養的制約因素及應對[J].連云港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9,3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