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嘯嘯
《大學生稅法知識普及》課程是擔負高校學生普法教育特別是基本納稅意識的的重要載體之一。在高等院校設置普及稅法知識選修課程,是基于專業稅法課程建設的公共基礎普法課程,本文從課程的思路來源,課程目標任務以及內容的設計出發,對《大學稅法知識普及》選修課程進行建設研究。
天下之事,不難于立法,而難于法之必行。2021是“十四五”開局之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新時代依法治國的嘹亮號角已經吹響,稅法依然是新時代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重要成果,是“十四五”時期我國普法工作的重點。在法治社會學習宣傳跟進的每一步中,稅法知識的普及也在緊緊跟隨。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實施。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稅法不僅與國家治理緊密關聯,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怎樣促進全社會樹立稅收法制觀念,增強全社會稅法遵從意識?不僅僅是國家稅務各級部門需要思思索和探索的問題,學有所用、學以致用則是回答這一問題的最佳答案。開設《大學生稅法知識普及》這門選修課是對大學生進行最基本的普法學習。
課程建設的思路來源
大學生既是未來的納稅人,也可能是未來的稅收征收管理執法人員,是我國現代稅收法治建設的未來與希望之所在。依法治稅是依法治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法治中國,財稅先行,是以法擔當治理的必然。青少年是法治宣傳教育的重點對象,要切實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從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學設立法治知識課程,確保在校學生都能得到基本法治知識教育;我國也正在稅收法治建設方面朝著國家邁進。其中,對青少年的稅法宣傳教育也是稅收法治領域建設現代國家的一項重要舉措。在學校讀書期間,除了需要學好各自專業的理論知識與技能以外,作為公民,也需要對稅法知識有基本的了解,以便具備最基本的公民意識和稅法知識,所以,大學生在校期間,特別是非財稅專業的的在校大學生,有必要選修一門有關稅法的課程。這門課以大學生應知應會的稅收知識為切入點,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接受能力,結合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讓大學在校學生從身邊事了解關于稅收法律方面的基本知識,了解稅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內涵,進而能夠強化作為公民的稅收法律素質。
基于專業稅法課程建設的公共基礎普法課程
稅收是國家開展各方面工作的物質基拙,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經濟杠桿。而誠信納稅則是每個奮民應盡的法律職責和應遵守的重要道德準則。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參與到經濟活動當中,他們當中不乏有人打散工、勤工儉學、網上開店、經營公司等,他們的大部分經濟行為己經涉稅。大學生是未來的高收入群體,也是納稅主力軍,他們的納稅意識應該盡早培養,并非等到他們步入社會,參與工作后再教育。并且,大學生未來極有可能成為各行各業的精英,他們的舉動對身邊的人有很大影響。同時,大學生能夠更加完整、充分的表達自身的觀點,具備較強的參與科研的能力。所以有關稅收的基本概念與基本原理及相關知識也成為大學生必不可少的知識。《大學生稅法知識普及》可以成為全校學生選修的課程之一。
課程設計的教學任務
本課程設計的教學任務是通過講授稅收基礎知識和現行稅法的基本內容,使學生認識稅收的本質特征,熟悉我國現行稅收制度和政策法規,掌握各稅種的基本內容和在經濟運行中的作用。讓更多非經濟類專業學生知道稅收的作用,明白稅收是每一個企業和居民消費公共物品或服務所必須付出的代價,同時清楚地認識到我國稅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本質。同時認清任何社會成員的偷、逃稅行為,都意味著其他社會成員所享受的公共物品或服務的數量減少或質量下降。因此,通過學習,使大學生在校期間有著最基本的稅務常識,幫助大學生們讀懂更多有利他們工作創業生活的稅收優惠政策,從而更有效助力大學生走出社會后能知稅法、懂稅法、用稅法、守稅法,進而引導社會形成依法納稅、誠信納稅的良好氛圍。
課程建設目標設計
整個教學內容的編排以項目為導向,按照任務驅動、教學做一體化的原則,對每個教學單元設計三個教學目標,分解為知識、能力與思政三維目標,具體表述如下:第一層面是知識目標: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了解稅法基本原理和基本制度,熟悉中國企業開征的稅種、企業基本涉稅實務,納稅人權利義務。第二層面是能力目標:能夠根據所學知識,具備基本稅務常識,稅收基本法治以及稅收遵從意識,能夠理解國家基本稅改制度,宏觀經濟調控與國家法律體系以及司法制度;能夠靈活的理解生活中稅收相關的熱點案例,并且運用相關稅法知識幫助在工作、創業過程中處理涉稅相關事務。第三層面是思政目標: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結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政元素內容,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活動,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在未來的工作中能知稅法、懂稅法、用稅法、守稅法,同時培養愛國、敬業,誠實守信的職業情懷,平等、公正、法治的思維觀,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大學生稅法知識普及》課程內容從青少年稅法教育出發以稅法在生活中事業中與稅收息息相關的項目進行編排,將思政元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融入專業教學,具體教學內容劃分為三個項目:第一個項目是帶你讀懂中國稅,該部分主要講解中國最主要的幾個稅種,從流轉稅到所得稅。通過該部分的學習,旨在使學生了解到我們中國最主要的稅種設置。第二個項目是稅收與國家,該部分講解了稅收的起源和我國稅收的歷史發展。第三個項目是你與稅收,這部分主要是從大學生未來發展的角度去講,稅收和他們的關系,將會出現在他們的工作,事業中,開拓學生視野,讓學生在學校里就打好良好的稅收法律意識,從而在未來能更好參與到國家的法治建設,遵紀守法,誠信納稅。(課程課時分配設計見表1)

首次開設面向全校學生的具有較強思政元素的稅法普及基礎課程
在專業課程基礎上,建設這門課程具有很強的思政教育意義,非財務專業的學生除了需要學好自己專業的理論知識與技能以外,作為中國公民,需要對稅法知識有基本的了解,以便具備最基本的公民意識和稅法知識,同時在普法教育的同時,意識到稅收的重要性,從而可以從愛國主義、道路自信、誠信納稅等思政元素可以更好的培養德行、能力兼備的人才。
依托職教云平臺進行多種教學策略展開教學,對課堂活動進行創新
針對選修課學生不同專業的特性,充分利用線上平臺, 在教學活動中進行問題化教學、情境式教學、目標導引、發現學習等各種教學策略,以有效開展線上線下結合教學;進行課堂活動的創新,活躍課堂,增加互動,建立師生強強互動。
從未來發展角度將稅法融合進其他專業領域,提高學生綜合就業創業能力
課程建設從大學生未來發展的角度去講,稅收和他們的關系,將會出現在他們的工作,事業中,開拓學生視野,讓學生在學校里就打好良好的稅收法律意識,從而在未來能更好的參與到國家的法治建設,遵紀守法,誠信納稅
綜上所述,公共選修課《大學生稅法知識普及》課程建設希望能將國家稅法從大學生的意識層面去培養公民最基本的納稅意識,將稅法稅收問題生活化,激發學生們對稅法知識的興趣,從而拓展學生的法律與經濟相結合的立體思維,維護好我國的法制建設,形成良好的法律思維學習習慣,為未來走向社會鋪墊好就業創新創業的扎實基礎。
[項目:本文為2021年公共基礎課《大學生稅法知識普及》課程建設研究成果。]
(浙江經濟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陳功文.高校選修課《文學鑒賞》課程設置探索研究[J].福建茶葉2015(04):66-79.
[2]李波.基于校企合作的稅務課程實踐教學改革思路探討[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9(06):7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