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太權
【摘要】目前雙減政策的實施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作業負擔和課外培訓開始逐漸減少,在作業的布置方面不能超過國家課標規定的標準,不能要求家長檢查作業,而且教師也不能參與到校外的有償補課等。但是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作業減少,但是為了確保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效率,就需要從做作業的過程中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深刻掌握,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會提高。本文將從雙減背景下優化作業設計方面進行分析,可以進一步促進學生的發展。
【關鍵詞】雙減背景;作業優化;學生;進步發展
一些人認為,學生的作業減少,教師自身的教學壓力和負擔也會減輕,其實該種認識是存在誤解的,在雙減政策下,學生的作業減少,教師批改作業的任務就會減輕,但是還是需要保障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效率,這就需要教師采取其它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這就對教師的綜合素質有了更高的要求,教師自身擔負的責任也更大,需要花費更多時間和精力在課堂教學改革和作業布置方面。傳統的教育教學注重的是讓學生對課本知識內容完全掌握,可以進一步滿足教學目標,但是作業量的減少,就需要通過對學生自身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升,才可以讓學生快速掌握對應的學習方法和技巧,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雙減政策下,主要是解放了學生,但是對教學的質量有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做好對作業的有效設計,確保布置的作業少而精,達到有效的教學效果。
一、雙減政策下布置作業遵循的原則
一是精選作業題目,雙減政策下,給學生布置的作業減少了,但是需要確保質量,作業題目需要經過精選,布置的作業要有一定的質量,盡量是多種形式,教師不能盲目布置作業,需要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有效設計,收集相關的資料,布置的題目要經過認真分析和選擇。二是布置的作業要遵循有效性、層次性和發展性等特點;三是布置作業要符合教育發展的規律,符合學生該年齡段身心的發展,要確保符合學生休息的權力下可以快速完成作業,有效提升作業質量,能夠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四是作業布置要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作業的布置要有一定的質量,而且作業的形式和類型多樣化,能夠讓學生全方位掌握學習方法,加深對知識的進一步理解,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作業過多,學生會比較敷衍,或者是抄襲他人的作業的情況,不利于學生的進一步發展。
二、雙減政策下作業設計的主要思路
(一)作業設計要提高對知識的應用能力
作業的布置和完成,主要是加深對課堂知識的復習和鞏固,也可以檢測課堂學習情況,而且教師通過對學生作業的批改,可以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能夠及時進行補充和講解,補充課堂教學中的不足。雙減政策實施之前,布置的作業內容過重過難,很容易使得學生對學習產生厭惡,學生沒有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學生在身心方面受到很大的打擊。雙減政策實施之后,學生的作業負擔減輕,課外輔導也減少,學生有了很多的課外時間,這一政策的實施也擊破了應試教育所帶來的功利性,受到了社會的一致贊同。
(二)學生不再是“刷題機器”
雙減政策實施之后,教師在教學中,需要遵循教學目標,注重讓學生掌握相應的學習方法,不能一味讓學生刷題,但是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減少作業量,就需要讓學生掌握學習方法,當學習能力提高,成績也會提高,高于三年級的學生,需要布置的作業類型進行改革,布置的作業要少,但質量要高,要從多個方面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一、二年級學生的教學方面,雖然紙筆作業和書面考試不能被安排,但是并不能說就不注重學生的學習了,二是要注重學生自身個性的發展,激發學生內在的潛能,培養學生的學習熱情,要讓學生將學習作為一種樂趣,為以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三)作業設計的水平提高
雙減政策實施之后,義務教育階段的教學需要進一步提升,作業的設計遵循“少而精,精而有趣”的原則,對教師的教學水平要求進一步提高,為了達到有效的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則需要利用課余時間整理和準備更精細的課堂教學內容。比之前的教學要更加費心,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需要準備的內容更加充分,要了解學生情況之后,布置有效的作業類型,才可以進行課堂教學的設計和課后作業的布置和安排。雙減政策實施之后,教師在布置作業方面要更加細致,不能出現單調和重復性的作業布置,布置的作業內容要在形式和內容方面不斷更新,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進行作業內容的改革,多一些實踐性方面的作業,可以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有效應用,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水平。另外,在進行作業設計方面,作業設計需要充分符合學生的心理規律和自身發展的特點,作業設計不僅需要考慮到全體的學生,還需要兼顧個體的差異,在設計方面可以采取多種形式的設計,教師在對學生進行作業輔導方面,還需要做好答疑。
三、雙減政策下如何進行作業設計
(一)注重作業時間的設計
在進行作業設計方面,并不是作業時間越長越好,如果作業時間超過一個拐點,學生做作業的時間越長,反而不能達到一定的學習效果。比如,學生晚上做作業的時間是四個小時,也就是到12點之后,已經到了睡覺的時間,如果還在做作業,有可能學生的意識會越來越差,做作業的效率也會降低,而且會影響學生第二天的學習效率。
(二)作業設計要考慮全體學生的實際情況
教師布置的作業會讓學生花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學生往往不能夠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這就是教師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需要布置的作業從學生日常的學習情況出發,符合學生自身的發展情況,需要教師在布置作業方面考慮到班集體大部分學生的實際情況,還需要將學生積累、預習和復習的時間計算在內,
(三)分層作業設計
由于一個班集體中的學生有著不同的學習基礎,在接受知識方面的能力也不同,需要教師注重將有效的學習方法傳授給學生。有些學生進行錯題整理方面,不會進行整理,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創設一定的情境,教授給學生有效的知識和技能,要注重作業的開放性,這樣才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對知識的探索,而且合作性的學習方法還可以提高學生之間的團結性。作業設計方面,要做到合理有效,符合教學目標的要求,注重將學習內容應用到實踐中。
四、雙減背景下優化作業設計的措施
(一)作業設計要注重核心素養
在進行初中作業設計方面,作業的設計需要始終與每一階段的學習目標和每一單元的核心要素進行結合。要遵循的要素包括:一是所學的文章是怎樣表達情感的;二是文章中哪些內容中表現出作者的真情實感,而且整個教學需要貫穿表達方式,要讓學生從課堂學習中提煉出素材,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在對每一章節的核心內容掌握之后,需要教師將重點內容進行表達,注重對技術應用的遷移。作業的初步設計,其內容和評價標準是需要有參考目標,不能布置超量的作業內容。
(二)作業設計的來源
課堂教學的后續知識鞏固主要通過作業完成,有利于教學目標的完成,對學生完成學習任務和目標奠定有效的基礎,也是對學生學習成果和學習效率的重要展示。初中語文作業多是以課本后面的課后練習題為主,還有一些參考資料中的作業資料,需要教師能夠充分發揮這些作業習題的作用,促進學生的進一步發展。在進行作業設計方面,教師要在充分了解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創設對應的教學情境,可以使得作業類型更加豐富,包括實踐性、綜合性和體驗性的作業,通過設計分層作業,可以控制作業量,設計的作業質量也會提升。設計的作業可以使得學生發揮探究性思維,例如,可以是采訪、報刊制作等,學生不僅可以完成作業,其自身的素養也會提升。
(三)作業內容的設計
在進行作業設計方面,包括課前作業、課中作業和課后作業,這一系列的作業之間存在有效聯系,教師需要充分把握每一個階段的作業設計,在每一周、每一單元的作業有著不同的特點和功能,作業的設計要發揮學生的思考和探究能力,盡量減少一些機械重復的作業練習。一是課前作業主要是進行課前預習,要為課堂的學習奠定有效的基礎,課前的作業設計可以是學前檢測和自我檢測的方式,要讓學生能夠及時了解自己存在的盲區,要充分把握學習中的重點。二是根據學習情況,將作業與教學設計有效融合,教師需要將作業設計作為學生學習的重要過程,注重作業與學習之間的有效融合,通過有效的作業設計可以發揮學生的探究性思維,讓學生進一步達到學習目標,完成學習任務。三是課后作業的設計,主要是為了檢測學生對課堂學習知識的有效應用,教師設計的作業是一種彈性作業,可以讓學生進行選擇,同時根據學生已經掌握的學習方法,設計的作業可以偏向實踐性和反思性,學生不僅可以自主完成作業,還可以同時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方法,也會將學習到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學科素養。
(四)根據學生的情況設計對應的作業
課后作業的布置還需要考慮到學生的家庭情況,家長作為孩子的啟蒙老師,會對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能力有著重要的影響和引導作用。學生的學習情況很容易受到家庭教育的影響,需要教師設計作業考慮到學生的家庭情況,有的學生父母的水平較高,可以彌補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存在的不足,這樣能夠提高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例如,如果設計親子類的作業,一些學生在家庭中是不容易完成的,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進行幫助,為學生布置的作業可以是讓學生將自己所學習到的知識回家講給家長,如果一些學生在家庭中不能完成該作業,教師就可以幫助學生,這樣也不會耽誤學生的學習。如果教師設計的是查閱資料的作業,有些學生的家庭條件不好,查閱資料的作業不能有效完成,這就需要在作業設計方面進行改動,可以將該類作業作為選做題,讓學生可以通過其它方式完成作業,彌補學習中存在的內容缺陷,作業設計也體現了分層作業,分層對待。另外,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設計作業內容和作業量,確保每一層級的學生可以完成學習任務,滿足自身的學習要求。學習層次較高的學生,需要在掌握基本的學習內容情況下,還需要進行知識的進一步拓展,在作業方面有更大的發展和更高的要求,同時可以將自己對內容的理解和感悟寫下來。對于基礎較差的學生,在課后布置的作業也是對課堂的基礎知識進行鞏固和掌握,或者是利用學習工具書對基礎知識內容加深鞏固,同時練習與課本知識上配套的知識內容,讓學生自主練習相關的習題,掌握解題方法和技巧。
結語
綜上所述,雙減背景下,作業的有效設計是教師對學生學習的負責,作業的設計可以增強學生對知識的鞏固和掌握,也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同時可以進一步激發學生各自的潛能和天賦。作業的有效性設計,也會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熱情,學生各自的特長和個性也會得到發揮,需要加強對作業設計的有效研究。
參考文獻:
[1]張燕.優化語文作業設計,促進學生能力提高[J].職業,2011(8):1.
[2]張艷霞.優化作業設計著眼學生發展[J].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教研究),2018(1):33-35.
[3]鄭志剛.作業設計的有效性策略探微[J].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版),2009.
[4]鄒新峰.優化作業設計促進學生整體進步[J].科教文匯旬刊,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