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毓潔,姚雅青,馮莉茹,程美佳,戴秋培
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護理學院,江蘇蘇州 215009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跌倒是全球老年人面臨的主要健康問題,全球4%~15%的跌倒會造成重大傷害,老年人意外傷害死亡有23%~40%由跌倒引發[1]。老年人跌倒可能給個人、家庭、社會以及醫療系統帶來較大的負擔[2]。老年人跌倒常常是由生物、行為、環境及社會經濟等多種因素共同作用下導致,其中環境危險因素所致的跌倒是老年人跌倒的重要原因[3]。社區是老年人居家養老的主要場所,盡早明確居家環境中的危險因素對預防和控制老年人跌倒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通過調查老年人居家環境跌倒現狀,并分析其影響因素,以期為降低老年人跌倒發生率提出可行性建議。
采用方便抽樣法,于2019年5月至6月選取蘇州市6個社區的居家老年人進行調查。納入標準:年齡≥60歲;精神正常且知情同意;可以單獨或借助輔助用具行走。排除標準:存在嚴重心理疾病或認知障礙;癱瘓臥床老年人。
包括自行設計的一般資料調查表、跌倒情況調查表及老年人跌倒相關居家環境安全評估量表。一般資料調查表包括年齡、性別、居住方式等。跌倒情況調查表包括近1年是否發生跌倒、跌倒次數、跌倒發生地點以及跌倒造成的后果。老年人跌倒相關居家環境安全評估量表包括地面、通道及整體(8個條目),客廳及陽臺(6個條目),臥室(6個條目),廚房(4個條目),衛生間(12個條目),樓梯(3個條目),房屋周圍(2個條目)7個維度共41個條目。以是否符合每個條目的環境及設備要求進行計分。“是”計1分,“否”計0分,“無此條目”計1分。量表總得分范圍為0~41分,分數越高表示居家環境越安全。該量表內部一致性信度為0.822。
本研究小組成員向被調查者說明研究目的及意義,采用面對面發放問卷方式。對讀寫困難者,幫助其閱讀問卷各項條目,由被調查者回答,代其填寫答案,問卷填寫過程中避免給予被調查者其他暗示或引導。共發放問卷355份,回收有效問卷346份,有效回收率為97.46%。
采用SPSS 19.0進行數據分析,一般資料及老年人跌倒相關居家環境安全評分以頻數、百分比、均數±標準差進行描述性分析;老年人跌倒的影響因素采用x2檢驗、二分類Logistic回歸分析進行數據分析,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組共346人,其中男166人(47.98%),女180人(52.02%);年齡60~99歲;與配偶或子女同住314人(90.75%),獨居32人(9.25%)。近1年發生跌倒55人,跌倒總發生率為15.90%,其中發生跌倒≥2次的有15人(4.34%),跌倒發生于室內環境的有41人(其中在衛生間跌倒26人)。跌倒后無明顯損傷5人,造成軟組織損傷和輕微損傷的有36人,入院治療14人。老年人跌倒相關居家環境安全評估量表總分(27.83±6.02)分。條目均分最低的三個維度依次為“樓梯”(0.53±0.33)分、“衛生間”(0.64±0.18)分和“客廳及陽臺”(0.70±0.23)分。
以是否發生跌倒進行分組,發生跌倒的55名老年人歸為跌倒組、未發生跌倒的291名老年人歸為未發生跌倒組,對兩組老年人的一般資料及相關居家環境情況進行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地面有無高度差、室內物品是否需墊腳尖或過度彎腰拿到、衛生間有無地面潮濕、房屋周圍有無照明不良是社區老年人跌倒發生的相關因素(P<0.05),見表1。

表1 老年人跌倒的居家環境單因素分析 人
以社區老年人是否發生跌倒為因變量,單因素分析中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為自變量,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自變量賦值情況見表2。結果顯示地面有無高度差、衛生間有無地面潮濕、房屋周圍有無照明不良是老年人跌倒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3。

表2 自變量賦值情況

表3 社區老年人跌倒的居家環境Logistic回歸分析
中國回顧性研究報道社區老年人的跌倒發生率為11%~34%,而前瞻性研究報道為15%~26%,其中有4%~5%中國老年人在1年內跌倒2~3次[4]。國外也有研究報道,約25%≥65歲的老年人每年至少跌倒1次,其中20%的跌倒要去醫院治療,由跌倒造成的住院率和病死率逐年上升[5]。調查結果顯示,蘇州市社區老年人跌倒發生率為15.90%,二次及以上跌倒發生率為4.34%。高于謝娜等[6]對成都市社區老年人跌倒的調查(跌倒發生率為13.30%),但低于陶艷玲等[7]對深圳市龍崗區調查結果(社區居家老年人跌倒發生率為 22.01% )??傮w來說,蘇州市社區老年人跌倒發生率處于中等水平,分析原因可能與蘇州市經濟發展水平較高、醫療衛生保障較好等因素有關。居家環境存在安全隱患是老年人發生跌倒的重要因素[8]。本研究結果顯示,在老年人跌倒相關居家環境安全評分中,條目均分最低的3個維度依次為“樓梯”(0.53±0.33)分、“衛生間”(0.64±0.18)分和“客廳及陽臺”(0.70±0.23)分。其中發生跌倒的55名老年人中,發生于室內41人,在衛生間跌倒26人。跌倒后造成軟組織損傷和輕微損傷的有36人,入院治療有14人。因此需加強對老年人居家環境因素的干預。
3.2.1地面有無高度差
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地面無高度差是老年人發生室內跌倒的保護因素(P<0.05),其中,地面存在高度差是跌倒發生的危險因素之一,與孫艷秋等[9]的研究一致,地面高低不平,存在障礙物更易致老年人跌倒。分析原因可能是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下肢肌力減退導致平衡功能障礙、步態的穩定性下降,因此,增加了跌倒的風險。
3.2.2衛生間有無地面潮濕
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衛生間作為跌倒高發地,地面潮濕是老年人跌倒的危險因素,與魏紅等[10]的研究相符,衛生間無扶手、無防滑墊、光線暗淡或刺眼、地面潮濕、不平整等情況導致跌倒發生率高。分析原因可能是老年人視力減退,地面的水漬往往不能及時發現,在這樣的情況下,老年人行走時摩擦力會減小,更易發生滑倒。
3.2.3房屋周圍有無照明不良
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房屋周圍照明不良也是跌倒發生的危險因素。這可能是因為蘇州地區雨季較多,地面潮濕易滑,老年人本身的視力和反應能力減退,如果照明不良,其發生跌倒的可能性會增加。
為有效地改善不良居家環境,降低跌倒發生率,建議首先要提高老年人自身安全防范意識。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作為一個重要的載體,可以結合真實的案例為社區居家老年人進行跌倒知識宣講,也可以利用動畫、視頻等多媒體資源,更生動形象地幫助老人了解跌倒知識,掌握一定的預防跌倒技能。同時也可以指導老年人通過適當鍛煉如打太極、跳廣場舞等來增強體魄,減少跌倒的發生。在居家環境的改造上,需要借助專業的居家環境安全量表開展評估,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造。結合本次調查結果,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及其家屬要多關注衛生間地面的情況,要盡量保持衛生間地面干燥,避免因濕滑導致的跌倒,在用完洗手池或洗完澡后,及時擦干地面水漬,也可以加設防滑墊、配備防滑拖鞋,有條件者可以鋪設防滑瓷磚等。此外,對于房間各處高度差,可以通過安裝斜坡墊、門檻墊來盡可能降低。針對房屋周圍環境的情況,在今后社區建設上,要對周圍環境尤其是路燈照明上加以重視,社區工作人員要定期做好燈光設備的檢查與維護工作,確保夜間無照明不良,便于老年人行走。另外,還需要政府相關部門對社區老年人居家護理給予支持,竭力為老年人提供一個更加安全、無障礙、舒適的居家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