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定燕,韓 潔,何彩玉,丁小金,楊 娟,葛群英
杭州市西溪醫院,浙江杭州 310023
艾滋病,即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征(AIDS),其病原體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亦稱艾滋病病毒。2017年底,我國報告的現存活HIV感染患者758 610例,當年新發現HIV感染患者134 512例(其中95%以上是通過性途徑感染)[1]。男男性行為(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HIV感染維持在高流行水平且呈上升趨勢[2-3]。因MSM的性行為方式和相對不固定的性伴侶,容易導致肛周尖銳濕疣、肛瘺、肛周膿腫等肛周疾病問題。該類患者傳統的宣教方式,可能存在宣教過程中泄露患者隱私的情況,對患者用藥依從性提高也無顯著優勢?!?17護”健康宣教平臺是一種新型的在線護理健康教育平臺,致力于用信息化手段幫助護士減輕工作量,實現患者全方位實時宣教及宣教閉環管理[4]。杭州市西溪醫院嘗試采用“317護”健康宣教平臺對收治于感染科HIV感染需行肛周手術的患者進行圍術期宣教,收到較好效果?,F報道如下。
選取2017年4月至2018年7月在杭州市西溪醫院感染科行肛周手術的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年齡≥18周歲,根據艾滋病診療指南第三版[5]確診HIV感染,行包括肛周膿腫、痔瘡、肛周尖銳濕疣、肛瘺、肛裂等肛周手術;患者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患者無智能手機,存在閱讀理解信息障礙,不愿意配合參加研究者,HIV感染陰性行肛周手術患者。本研究共納入100例患者,均為男性,按“317護”健康宣教平臺實施前后分組,以2017年4月至12月收治的50例患者為對照組,以2018年1月至7月收治的50例患者為觀察組。對照組平均年齡(28.35±3.81)歲;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36例,高中10例,初中及以下4例;肛瘺11例,肛周尖銳濕疣31例,痔瘡6例,肛裂2例;HIV確診1 d至9年,中位數2.5年;HIV患者家屬知情12例,服用抗病毒藥物42例。觀察組平均年齡(29.01±3.24)歲;文化程度大專及以上33例,高中14例,初中及以下3例;肛瘺13例,肛周尖銳濕疣27例,痔瘡8例,肛裂2例;HIV確診3 d至10年,中位數2.1年;HIV患者家屬知情10例,服用抗病毒藥物者40例。兩組患者年齡、文化程度、手術方式、家屬知曉HIV感染及服用抗病毒藥物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對照組
實施傳統宣教方式。手術前1 d責任護士按照術前宣教流程統一向患者口頭宣教術前用物準備、腸道準備、自身準備、禁食等注意事項,手術當日統一宣教術后肛周護理、飲食、抗病毒藥物服用等宣教內容,并向患者發放《肛周手術須知》宣教資料,囑其自行閱讀學習。
1.2.2觀察組
利用“317護”健康宣教平臺進行宣教。醫院引入“317護”健康宣教平臺??剖邑熑巫o士及責任組長將肛周手術相關的宣教內容在電腦上制成通俗易懂、圖文并茂的圖片,有聲動畫,視頻等電子宣教資料,提交到“317護”健康宣教平臺下屬感染科文件夾,經過護士長-科護士長-護理部質量控制審核后,作為科室內部的宣教資料?;颊呷朐汉笥韶熑巫o士向患者提供“317護”健康宣教平臺二維碼和病區代碼,患者用個人手機微信掃描二維碼,關注“317護”健康宣教平臺,并如實填寫自己的床號、姓名、住院號后提交申請,責任護士通過驗證后把患者邀請到平臺對應的床位上,向患者推送宣教資料。術前1 d責任護士在平臺內向患者詢問家屬對其感染HIV是否知情,以及是否服用抗病毒藥物。如家屬不知情,醫護人員做好患者隱私保護,在患者病歷夾上做好“隱私保護”標識,并在與家屬或同事進行病情交談過程中避免隱私泄露;服用抗病毒藥物者平臺上推送圍術期抗病毒藥物的服用宣教;同時推送手術相關知識,包括麻醉方式、術前用物準備、自身準備、手術配合等術前宣教內容;手術當日向患者推送術后飲食、活動、肛周護理等術后宣教內容。宣教內容形式多樣:例如腸道準備宣教視頻發送后,患者點擊平臺內相應標題觀看,知曉如何正確服用腸道準備藥物復方聚乙二醇電解質散,并根據視頻中糞便的性狀圖片結合自身情況判斷是否做好腸道準備。閱讀完推送課程后可選擇點擊“已明白”或“提問”與責任護士進行對話框互動,后臺實時更新患者動態,護士根據患者提出的問題進行詳細的解答,直到患者完全明白,護士點擊“確定”結束流程。如果后臺顯示患者未觀看內容,護士再次到患者床邊提醒觀看,并監測觀看情況。
比較兩組患者手術前后對宣教內容掌握情況以及圍術期宣教滿意度。手術當日送手術室之前和術后1 d責任護士用自制“HIV/AIDS患者術前肛周手術查檢表”評估患者術前健康宣教情況,包含術前用物準備(以患者術前購買中單數量及大小正確,知曉使用方式為合格)、腸道準備(以排出黃色或清水樣便為合格)、自身準備(以術前1 d洗澡,術晨貼身穿手術衣褲,禁食,摘除首飾,根據手術需要備皮,每一條均符合為合格),手術誤臺(以未因患者術前準備不充分而延期手術為合格),術后肛周護理(以知曉術后大便后如何清潔肛周為合格)、術后飲食(以知曉術后飲食情況為合格),抗病毒藥物漏服(以未出現少服和未服情況為合格)。出院時責任護士采用單獨訪談形式詢問患者就診過程中是否發生隱私泄露(以親友在住院期間通過各種渠道獲悉患者感染HIV,違背患者本意記為隱私泄露)。
本研究中的數據采用SPSS 2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或Fisher精確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對術前用物準備不合格、腸道準備不合格、自身準備不合格、手術誤臺、術后飲食不合格、肛周護理不合格以及抗病毒藥物漏服例數均低于對照組;對照組有6起(6例)發生隱私泄露,觀察組無隱私泄露情況,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前后對宣教內容掌握及隱私泄露情況比較 例
HIV感染合并肛周疾病患者逐年增加,需要手術的HIV感染患者也逐年增加。傳統的口頭宣教受各種因素影響,內容太多容易遺忘,同時,進行宣教的責任護士受工作量、宣教時間、個人情緒等影響,易造成口頭宣教的差異化明顯,最終導致患者圍術期宣教不到位。本研究中,患者通過“317 護”健康宣教平臺可了解肛周手術術前、術后相關知識及用物準備情況,可重復觀看宣教內容,提高了術前用物準備、腸道準備、自身準備與術后飲食及肛周護理、抗病毒藥物服用等注意事項的知曉度與執行合格率。對護士而言,“317 護”健康宣教平臺推送內容以音頻、視頻、圖片和文字等多種形式呈現并且可反復觀看學習,不僅保證了宣教內容的統一化、標準化、規范化,而且適應了信息化的現代護理工作的要求[6]?!?17 護”健康宣教平臺的使用不受時間、地點限制,可隨時隨地將知識傳輸至患者手機上對其進行宣教,并能遠程監督患者觀看宣教內容,減輕了護士工作負擔,節約了醫院人力、物力、財力,同時獲取更大效益[7]。表1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手術前后對宣教內容掌握情況均優于對照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肛周疾病具有私密性,病程長、遷延不愈、疼痛明顯,術后需要他人照顧等特點[8]。肛周疾病合并HIV感染患者可能會因為對疾病知識的不了解、擔心受到歧視等而產生悲觀、厭世等負面情緒,這些負面情緒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精神壓力。傳統的宣教方式一般采用口頭宣教和發放宣教資料,無法滿足特殊群體個性化的服務需求。HIV感染患者往往因擔心自己的病情被他人知曉,而打斷護士的宣教,或者遇到疑問時出于各種外在因素或心理顧慮而不方便向護士當面提出。本研究中對照組發生6起隱私泄露事件,其中2起事件是護士在床邊宣教HIV感染抗病毒藥物的服用注意事項過程中家屬知曉。“317護”健康宣教平臺基于私人手機微信系統進行提問,由責任護士與患者之間進行一對一的有效溝通,確保了宣教的隱私性,解決了患者口頭提問的尷尬,借助“互聯網”及“掌上移動”的優勢使護理宣教工作能夠得到持續優化和不斷提升[9]。觀察組無患者隱私泄露情況發生??梢姟?17護”健康宣教平臺降低了HIV感染患者圍術期健康宣教中的隱私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