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卓華 四川旅游學院 酒店管理學院
近年來城市人口結構發生變化、人口問題日益突出,我國的“人口紅利”正在逐步消退,取而代之的是生育、人口老齡化加重、人口出生率進入低水平,這些問題都會持續地影響社會經濟協調發展。四川省統計局統計數據表明:2018 年四川全省人口出生率為 11.05‰,同比降低 0.21‰,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04‰,同比降低 0.19‰,自然增長率和人口出生率雙雙降低。生育意愿是人們對自己可控制的生育行為的內在期望和主觀愿望。為深入了解適齡人群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為,本研究將對成都市城鎮居民的生育意愿計劃及其影響因素進行調查研究,以期能提升城鎮居民二孩生育水平,促進城市人口與經濟的協調發展。
本研究通過文獻分析和開放式問卷收集城鎮居民二孩生育意愿及生育行為影響因素項目,在此基礎上編制了《成都市城鎮居民二孩生育意愿及生育行為影響因素研究》,經試測修正后形成正式封閉問卷。問卷總體Crobach alpha系數為0.914。本研究將調查對象鎖定為成都市城鎮的育齡居民。為了使調查范圍覆蓋成都市各個區域,本研究采用分層抽樣的方式應將調查問卷發放的區域鎖定為成都市各區的城鎮居民。本次調查可以保證樣本數據有效性、真實性、充分性地涵蓋信息。問卷共發放問卷470份,回收有效問卷421份,問卷回收率89.6%。
正式封閉式調查問卷由四部分組成,包括被試基本信息、城鎮居民二孩生育需求、城鎮居民二孩生育行為影響因素、城鎮居民二孩生育福利要求。生育需求主要由是否愿意生育二孩及期望生育子女數量兩個問題組成。影響城鎮居民二孩生育行為的因素主要包括工作壓力、生育成本、身體因素、社會因素、家庭支持五個維度共計21個單項指標構成。二孩生育意愿福利需求主要由增加公共托幼服務、公益普惠教育、均衡配置學校教育資源、提高婦幼醫療服務、規范的家政服務、生育津貼增加、生育保險提高、延遲女性產假、女性健康及心理咨詢、減少生育二孩就業歧視、彈性工作制、靈活就業方式、提供嬰幼兒福利設施等共計17個單項指標來測量。
問卷統計分析采用SPSS21統計軟件進行分析。問卷采用利克特五點量表要求被調查者從很不同意、較不同意、一般、比較同意、非常同意到做惟一回答,并且按1-5分進行計分。研究者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與被試進行了深度訪談,以便得出更為科學的研究結論和建議。

表1 成都市城鎮居民生育理想子女數分布
通過本次調查分析結果可知,所有被調查對象期望的子女平均數為1.61個,期望子女數為1個孩子占所有被調查者的比例為34.4%,認為未來家庭有兩個孩子比較滿意的比例為53.7%,而要三個及以上孩子和不想生育子女的占總體比重最小,所占比例分別是6.4%和5.5%。從調查結果看城鎮居民二孩生育意愿高,但生育意愿與生育行的實際情況如何,還需要進一步分析城鎮居民生育行為的具體表現。
通過本次調查分析結果看(見表2),調查對象中目前實際已生育孩子平均數為1.04個,其中已生育孩子數量為1個的最多,在本次整個調查對象的58%;已生育孩子數量是2個孩子占本次所有調查對象的比例為22.0%;未生育子女數占整個調查對象的比例為19.5%;已生育孩子數量為3個及以上孩子的人員最少只有0.5%。雖然成都市城鎮居民對二孩生育有一定需求,但實際生育行為還是比較謹慎,其生育二孩行為還是處于相對保守的狀態。可見成都市城鎮居民二孩生育行為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影響城鎮居民二孩生育行為的因素主要包括、工作壓力、生育成本、家庭支持、身體因素、社會因素五個維度。工作壓力因素方面主要表現在工作繁忙程度、工作的壓力,工作帶來的疲憊感。工作壓力因素得分最高其均值為3.88。生育成本因素(M=3.83)上主要是二孩生育帶來的生活成本增加、教育費用的壓力、住房問題、養育二孩的精神壓力、二孩生育是否影響生活質量。家庭支持因素(M=3.60)主要表現在伴侶是否會分擔孩子照料和承擔家務勞動、家里的老人能幫助照顧小孩、是否有照顧家里老人的壓力等方面內容。身體因素(M=3.43)主要是年齡問題和身體狀況問題。社會因素(M=3.62)主要體現在良好的婦幼醫療服務、是否能接受到優質的義務教育、生育二孩后是否能接受到優質的學前教育、女性在孕期和哺乳期單位是否能提供有效的照顧和幫助等內容。
研究發現,成都市城鎮居民二孩生育意愿不是非常強烈,居民二孩生育意愿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如何提升居民二孩生育的行為是學者們亟需面臨的問題,通過成都市城鎮居民二孩生育福利需求情況進行調查,以直觀了居民福利需求情況,以便有針對性的提出二孩生育意愿的促進策略。
對生育家庭來說,生育兩個孩對家庭的影響程度遠高于生育一個孩。本研究對二孩生育福利需求主要表現在對公益普惠教育、女性孕產期勞動保護、育兒津貼增長、女性產假延長、彈性工作制需求、老人生病住院期間子女護理假、生育津貼、靈活就業方式、教育資源的配置、生育保險提升、降低女性二孩生育后的就業歧視、企業提供的嬰幼兒福利設施、公共幼托服務、政府規制管理下的家政服務、女性健康及心理咨詢服務、家庭稅收優惠共計17個項目。可以發現17項福利需求項目其得分除了家庭稅收優惠(M=3.96)得分最低外,其余項目得分均在4.2分以上,說明各福利需求項目是居民比較渴望的項目。從均值來看,得分最高的是公益普惠性學前教育、女性孕期、產期、哺乳期勞動保護、彈性工作制、增加育兒津貼、延長女性產假、老人生病住院期間子女護理假、增加生育津貼,這七項的得分均在4.5分以上。可見,要促進居民二孩生育行為和意愿需要從多角度出發,尤其是教育支持、女性孕期、產期保護、育兒津貼、產假延長、生育津貼增加等措施是居民們比較期望能獲得的。
城鎮居民二孩生育行為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何提升城鎮居民二孩生育的積極性改變其生育態度,對促進社會二孩生育水平至關重要,其建議有如下:
第一,全面二孩生育政策背景下,每個居民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為變得自主。對個體或育齡夫婦而言二孩生育需要結合自己生的實際情況,不能跟風也不能盲目盲目。針對個人因素,生育家庭應該個人的現實情況出發。育齡群體需要綜合思考自己生育年齡、身體素質、工作壓力、撫養二孩的經濟成本、心理成本以及機會成本等綜合分析考慮,最后做出科學合理的決定計劃。
第二,出臺優惠政策緩解家庭經濟壓力。發達國家和地區,為了鼓勵生育行為,通過各種政策性福利和補貼的方式來對居民的生育行為進行經濟補償。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目前還沒有達到那么高水平,但是也可以從政策上給予支持以緩解二孩家庭生育二孩的經濟壓力。政府除了可以出臺相關稅收優惠政策,減免養育二孩家庭的個人收入所得稅外。可以在二孩家庭改善性住房的貸款利息上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除了住房問題是二孩家庭比較關注的,子女的教育問題也是大家非常關心地問題。目前我國的初中小學是義務教育,可以適度考慮減免幼兒園到高中的學費,加大公益性基礎教育的力度和普惠政策。加強目前市場上各種培訓機構的管理,讓基礎性教育能回歸到學校和課堂,對各種校外興趣班的教學水平、質量以及收費水平進行規范管理,減輕家庭在養育二孩上的經濟負擔。
第三,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建立托幼服務機構。鼓勵企業單位辦托幼園所、建哺乳室等方便女性照顧嬰幼兒。我國已經有一些企業為了解決員工協調工作與家庭照料間矛盾的關系,為員工解決后顧之憂,已經有企業建立了幼兒園、托兒所,解決幼兒無人照料問題。2017 年 4 月,京東就在總部設立了幼托中心,總部員工可以帶著將4-24個月孩子送到托幼中心,這樣節約時間能免去接送孩子的麻煩,午休時還能到幼托中心探望。同樣滴滴公司在暑假期間也開設了員工子女暑期托管中心,幫助員工照料4-12歲的兒童,解決孩子放期間沒人照顧問題。企業辦托幼機構,需要得到政府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同時在實施過程中企業需要監控托幼服務的水平和質量,減少員工不必要的擔憂。
第四,完善女性就業保障,加強女性權益保護。企業基于經營利益的考慮,在選拔人員時,往往難以很好地處理生育期女性員工的平等就業問題。職場女性在職業發展與二孩生育間面臨兩難局面。職場人員工作壓力大、缺乏時間精力照顧二孩成為影響二孩生育行為的重要因素。女性擔心生育二孩后自己的崗位會被替代,影響職業晉升和發展,因此,政府要加強女性就業保護,企業不能變相歧視女性就業能力,須平等地提供就業發展空間。另一方面積極保障城鎮居民在孕期和哺乳期間的照顧和保護,可以適當延長城鎮居民休產假、哺乳假確實落實配偶陪產假等相關權益的實現,促進二孩生育行為提升。
第五,加強公共服務供給,為二孩生育提供良好的社會服務。政府作為資源配置者,對社會公共資源配置起重要作用。如何解決“ 優質教育資源少”、“入學難”等問題是當下的重心。首先,地方政府須擴大學前教育和基礎教育資源,鼓勵社會力量辦學,并對社會力量辦學條件、辦學質量進行有效監控。尤其是目前存在的有的私立學校過度追求經濟效益而帶來的食品安全、管理不規范引起管理質量下降問題是生育家庭十分關心的問題。其次,合理配置婦幼醫療服務資源通過提高生育醫療服務水平,建立良好的生育醫療服務體系。最后,管理部門要監督和規范月子中心、月嫂家政服務、幼兒早教機構等母嬰保健機構,同時社區可以適當提供免費母嬰保健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