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云霄縣東廈中心小學 方文輝
當前的小學教育階段,主要的教學內容是要陶冶學生的情操并且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這些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小學語文是一門內容豐富并且富含美的學科。學習語文更有利于學生審美意識和能力的培養。美分為很多種,但是無論哪種類型的美,都能在語文知識的學習中有所展現。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深入了解教材內容,為學生挖掘其中蘊含的美,向學生不斷滲透審美的教育,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

良好的教學氛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教材講述的內容創設教學情境,從而調動學生的審美感知,讓學生的審美能力有進一步的提升。人的認識是從感知開始的,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運用音樂、視頻等多種手段創設情境,逐步引導學生對語言文字有深入的感知,從而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隨著時代的發展以及社會的進步,許多多媒體手段已經慢慢地應用在各個行業,而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師更應該重視多媒體的教育手段,并將它融入小學語文課堂,使課堂的氛圍更加輕松有趣,從而調動學生的審美感知。在豐富的教材內容中,學生能感受到語文的美。例如,在教授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端午粽》這一課的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營造端午節的氛圍,與學生一起包粽子、踏青等,讓學生一同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然后在閱讀《端午粽》這一篇文章時,帶入自我的情感,感受作者描述的思想感情,然后將它作為一種審美能力的培養方法,讓學生感受傳統節日對生活的影響,并逐漸深入中華傳統文化的學習中,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慢慢地發現語文學習的魅力,在教學情境的感受中,不斷調動自我的審美感覺。
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教學內容大多數來自生活,而課文中展現的生活美也是一種藝術的再現。教師可以讓學生將生活中的美人、美食、美景適當地引入課堂學習,并且與教師一同創造學習語文的美。聯系實際生活能讓學生更加喜愛語文這門學科,并且能通過自身的學習,調動美的感知,從而培養審美創造力。
生活中處處都蘊含著語文知識,教師可以多組織課下的生活實踐活動,引導學生走出教學課堂,將學到的知識充分應用到生活實踐中,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身審美能力。比如,教師可以在課余時間,舉辦一些富有生活性的活動,帶領學生積極地參與活動,讓學生能在生活中觀察與訪問,并且在豐富多彩的課余活動中,展現美,創造美,提升自我審美能力。又如,在教授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彩色的夢》這一課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引導學生思考自己的夢想,然后在彼此的交流與探索的過程中,逐步發現生活中存在的美好,在課堂中與其他同學和教師一起溝通,從而培養自我的審美能力。
美是要通過具體的形象表現出來的。審美的主要對象則是文字描述的具體物體的想象。小學語文教材中很多生動且形象的人物,能自然而然地表露一些情感上的美,如果學生能合理地把握人物形象之間形成的美感,就可以在人物形象的反差下,對美丑有深層次的區分。教師在授課前要對語文教材中的內容深入地分析,可以將其中的人物為學生做深入的剖析,并且將信息準確地傳達給學生,讓學生在具體的人物形象中感受美,發現美,從而提升自我的審美能力。小學語文教材中,很多文章的人物個性特點很鮮明,并且描寫的手法不盡相同,側重點也不同。在學生深入學習語文課文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對人物形象進行深層次分析,揭示人物外在形象與內在之間的聯系,逐漸讓學生感受到人物之間的反差,并且在對比的過程中發現美,認識美,逐漸提升自我的審美意識。例如,在教授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雷雨》這一課的內容時,教師要帶領學生首先對本篇文章進行深入的分析。《雷雨》中描述的人物形象是非常生動的,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心理狀態和行為動作。如果學生在學習這篇文章的過程中,能發掘形象中蘊含的美,他們的審美能力一定會有進一步的提升。文章中展現的每個人物形象具備的美是不同的,因此學生在分析的過程中能提升自己的審美能力,發現每個人物之間的差異,然后在差異中發現共性之美。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其中所蘊含的魅力更是無窮無盡的。在小學語文的教學課堂中,教師也應該深入地領會這一點,時刻肩負起教育的職責,幫助學生推敲學習內容之間的聯系。文章中的每一個文字都能表達不同的寓意,而小學語文課文更是將文字各種各樣的特點展現得淋漓盡致。文字是一種藝術美感的體現,比如,很多詩歌雖然篇幅短小,但是每一個字都有具體的含義,可謂是短小精悍;散文洋洋灑灑,句式優美多變,也將文學之美高度地展現出來;記敘文的對話都是具有深意的,并且所描繪的人物形象生動有趣,這也是一種藝術美的體現。因此在學習小學語文教材的過程中,推敲也是一種藝術之美。學生在不斷推敲的過程中能鑒賞不一樣的文學之美,逐漸完善自我審美意識,并提高審美的能力。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也應該逐漸引導學生認真推敲課文中的內容,讓學生充分感受文字所具有的魅力,從而將學生的審美能力逐漸培養出來。又如,在教授部編人教版小學語文《不懂就要問》這一課的內容時,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推敲,在深入分析后,如果有不懂的問題要及時提出。學生在反復推敲的過程中,能將藝術的美展現得淋漓盡致,還能提升自我鑒賞美的能力。正是因為有了鑒賞美的能力,學生才能在不同的場合,對一些事物有更高的認識,從而使自我的審美能力有進一步的提升,還能將此運用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為今后的工作和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目前教育事業正處于蓬勃發展的狀態。在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中,教師也要肩負起教育的職責,與新時代的教育課程相契合,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小學語文教材中所蘊含的藝術形象是豐富多彩的,這些形象的展現能為學生提供審美的途徑,讓他們在前期學習的過程中發現其中的審美因素,然后逐漸感受學習的本質,將這種審美能力運用在今后生活以及學習的各個方面。教師要摸索能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策略,從而提升語文教學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