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長偉 山東省平邑縣銅石鎮財經服務中心
引言: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信息化和市場化成為未來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農業屬于基礎產業,我國一直十分重視農業建設,21世紀后,全世界的信息技術革命給社會的方方面面都帶來了巨大變化,農業經濟管理也深受信息化的影響。農業信息化是社會發展的重要前提,通過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應用,可以彌補傳統經濟管理中的不足,促使農業經濟管理水平得到極大提升,加快農業經濟管理轉型發展。
農業生產要素與農業經濟活動緊密相關,比如土地、水等自然資源,科學技術和勞動力資本等,這些都是農業生產要素。隨著時代發展,信息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已經遠遠超過了土地、水資源等自然資源的作用,知識和智慧也可以替代勞動者的體能,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還有生物技術、信息傳感技術等各種先進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可以使資本和土地管理效率得到大大提高。
在農業市場不斷優化的過程中,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使農業實現可持續發展。例如,建立農業市場信息化體系可方便勞動者對農產品市場有所了解,從而對農業生產過程進行調整,結合市場實際需求,對農產品種類、種植技術等進行調整,防止農產品滯銷,提高農產品銷售能力[1]。
隨著現代農業不斷發展,社會對高科技人才的需求越來越高,農業新技術的應用,也促使農業教育迅速發展。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落后,農民的知識水平不高,尤其是在信息化時代背景下,農業生產對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應用越來越頻繁,加強農業人才培育迫在眉睫,而信息化可以促使農業教育實現轉型,提高農業勞動者以及管理中對農業經濟信息化的認識。
知識經濟是信息化時代的一個必然產物,我國農業從傳統農業逐漸轉向知識型農業,最明顯的變化就是手工勞作被機械化生產代替,只有不斷應用信息化技術開展農業創新,才能真正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信息化在農業經濟管理中的應用包括很多方面,例如,對新的農業機械設備加以推廣,對農民開展信息化教育,引進先進的農業科學技術,將互聯網、物聯網以及云計算應用于農業發展和農產品
我國的農業生產資源豐富,但資源分散,無法實現農業產業化發展目標。對此,政府部門應了解農業經濟情況,采取相應的經濟管理措施,實施宏觀調控,對現有的農業資源進行有效整合,構建農業經濟信息共享機制。在整合農業資源過程中就必須應用信息化技術,搭建農業信息管理平臺,統一規劃農業信息,促使農業經濟信息變得更透明、更公開,有助于勞動者掌握最新、最及時的農業信息。例如,可以通過農業網絡平臺發布農產品的年產量、市場價格、未來的產業調整規劃等信息,使勞動者可全面掌握農業經濟的最新動態,順應時代變化,及時調整農業生產模式,提高農業生產水平[2]。
目前我國農業發展面臨的困境還比較多,例如缺少信息化技術,農業設備和實踐操作不匹配等,使得我國農業經濟管理工作成效不顯著。因此,想要提高農業經濟管理水平,就必須要完善農業信息體系,對農業經濟的相關數據進行收集、整理,并且利用大數據技術對其進行分析,得出農業生產報告,為農業勞動者提供農產品種植技術、管理措施指導等服務,促使農業經濟實現全面發展,提高勞動者收入水平。在完善農業服務體系這一環節中,還需要注意將信息網絡與傳統媒體相結合,信息網絡在信息的收集、整理、存儲以及傳播方面都具有傳統媒體無法比擬的優勢,但是在農村地區傳統媒體依舊戰績較大的比重,很多農民也無法一時接受信息媒體,所以,需要將信息網絡和傳統媒體的優勢綜合利用起來,各取所長,進行互補,使信息化技術在農業經濟管理中進行更好的應用。
現代職業農民是現代農業發展背景下的一個新方向,這一概念的提出,也表明我國農業轉型發展進入一個全新階段。由于傳統的農業生產模式以及勞動者能力水平較低,對農業經濟發展有較大阻礙,對此,需要加強勞動者培訓教育力度,借助信息化技術開展培訓管理,將線上培訓與線下培訓有機結合起來,也可以通過微信、微博、手機短信等給農業勞動者推送相關農業信息,提高農業勞動者培育教育水平。
農業經濟管理離不開一支高素質管理和服務隊伍,為促使農業實現產業化、現代化和規模化發展,需組建一支專業的農村信息服務隊伍,招聘具備一定的管理能力,同時也具備高技術水平的綜合型人才,開展農村農業信息服務,為農民提供相應的技術指導、信息咨詢等服務,促使農村經濟管理水平提升。
結語:綜上所述,信息化是現代農業發展的趨勢,在農業經濟管理中應用信息化技術,不僅可以促進傳統農業向知識型農業轉型,還能提高勞動者經濟收益,實現農業產業化經營發展目標。當前信息技術在農業經濟管理中的應用還不夠普遍,政府部門需要加強對計算機信息技術在農業經濟管理中的應用的重視與支持,從農業生產管理、經營管理、營銷管理、農業教育管理等多方面著手,強化信息化在農業經濟中的應用力度,拓展信息化的應用范圍,進而促使我國農業全面發展。